APP下载

胺碘酮少见不良反应报告及市场监管体会

2015-04-03北京市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0193毛正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胺碘酮药品患者

北京市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0193)毛正银

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门诊部(470075)廖刚

总装备部后勤部亚运村门诊部(100101)冯熹文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1]。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1 临床上出现的极少见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1 过敏性休克

1.1.1 王晓瑜等[2]报道心脏手术中应用胺碘酮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男,30岁,因心悸、气促10余天于2007年7月底来院就诊。入院后查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术前心电图检查无心律失常,访视患者未使用过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ASA评级Ⅲ级。8月2日在气管内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术中以异氟醚吸入及力月西、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胺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停止手术未见改善,给予胺碘酮针剂150mg加葡萄糖溶液静脉给药,之后出现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心室率170次/min,血压降至60/35mmHg,立即静脉给地塞米松10mmg,肾上腺素0.1mmg等抗休克治疗使症状缓解。

1.1.2 刘晓红等[3]报道,1例53岁女性患者因心悸2小时入院,该患者有心悸病史,入院前无诱因再次出现心悸、胸闷,时有后背疼痛,无气短;因患高血压2年,糖尿病7年,一直口服降压、降血糖药物治疗至今;有青霉素过敏史。因患者为首次治疗,且病史短,所以在心电监护下给予药物转律治疗:取胺碘酮7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当药液输入约1ml时,患者突然胸闷、气短、面色变红。立即停用胺碘酮,给予患者吸氧。此时患者面色转白,躁动,有濒死感,无大汗。心电监护仍示心房颤动,心率为132/min,血压为75/30mmHg,考虑是胺碘酮致过敏性休克。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mg,氯化钠注射液加单硝酸异山梨酯40mmg约5min后,患者症状缓解,房颤亦纠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心肌缺血。

1.2 窦性停搏

1.2.1 牛绍莉[4]报道1例,男,69岁因心前区不适3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48/min。控制心室率后,予胺碘酮复律(静脉负荷剂量1.05 g,口服剂量0.60 g/d),胺碘酮总量达10g后出现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达9.128 s,停用胺碘酮后,窦性停搏消失。继续给予稳心颗粒、华法林治疗10d后出院。随访查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结论应用胺碘酮复律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后果。

1.2.2 关印红报道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72岁,均为房颤患者,在用胺碘酮复律过程中出现了窦性停搏,立即停用了胺碘酮,1例给予起搏治疗,3例口服阿托品得以恢复。

1.3 小脑共济失调

1.3.1 唐静怡等报道1例 ,男 ,63岁。因冠心病心律失常型频发室性早博就诊。既往及家庭史无特殊记载。给服用胺碘酮 200mg,tid ,9d后出现步态不稳,自感眩晕等症状 ,并呈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体检 :双眼侧视时有水平眼震颤 ,其他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 5级 ,肌张力正常。

1.3.2 Daniel G.Krause等.服用胺碘酮后引发震颤、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近端肌无力和共济失调的神经毒性的案例报道极少,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该报道称:一名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阵发房颤的老年妇女停止服用小剂量的胺碘酮后,其4个月来日益加重的共济失调症状快速并彻底消失了。虽然胺碘酮半衰期长,但停药几天后她的共济失调症状就开始减轻。

1.3.3 陶勇应用胺碘酮治疗2~18月的5例患者发生了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其每天的维持剂量均未超过400mg。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表现包括震颤、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运动障碍、肌阵挛、锥体束外的张力过强和精神状态的改变。这些副作用在停服胺碘酮3d至3个月内消失。

1.4 雷招宝报道胺碘酮的神经毒性反应,胺碘酮(Amiodarone)的神经毒性发生以震颤、共济失调和外周神经病最常见。本文报道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病例中神经并发症,侧重罕见的神经毒性。

1.5 支气管哮喘 文力等报道1例88岁男性患者因心房颤动急性加重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但来诊时无哮喘发作表现。给予患者胺碘酮15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缓慢静脉推注(1ml/min),用药约6min(胺碘酮剂量约90mg)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骤停伴全身发绀、意识丧失、双肺无呼吸音。立即停用胺碘酮,予辅助呼吸和氧疗。呼吸停止2 min后患者意识及呼吸逐渐恢复,但出现明显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加用甲泼尼龙和多索茶碱8 min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肺部哮鸣音消失,心室率稳定于70~80次/min。25 min后患者憋喘、心悸症状消失。

1.6 胰腺炎 Yen-Yuan Chen报道1例女性66岁因急性腹痛放射至两侧2个月为主诉。实验室检查胰淀粉酶升高住内科常规治疗18天,没有已知的致病因素,排除胆道结石,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酒等。怀疑急性胰腺炎,因心脏病口服胺碘酮2月,停服该药改服盐酸普罗帕酮后她的症状很快减轻,血清胰淀粉酶的水平下降。三个月后出院,腹痛未复发。胺碘酮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胰腺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胺碘酮的使用相关的,只有四例胺碘酮诱发胰腺炎有文献报道。

1.7 紫癜 杜万红报道,1例69岁女性患者因持续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0.4g ,3/d,用药后全身出现紫癜,散在分布,有的略微隆起,在双下腿胫前呈密集分布,次日停药后,紫癜逐渐自行消失,恢复正常。第2次用药,再次出现全身紫癜,停药后改服维拉帕米,未再出现皮疹。

1.8 无菌性附睾炎等 蒋长盛报道患者42岁、男性,因室性心动过速使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口服乙胺碘呋酮(400mg,2/d)11个月后,发生左侧阴囊压痛和附睾肿胀。尿液分析、中段尿培养,尿道和直接附睾抽吸的标本做衣原体培养以及双份血清衣原体滴度均为阴性。尽管口服四环素(250mg,每日四次)治疗,但附睾肿胀为进行性并发展成双侧性的。阴囊超声波检查显示附睾肿大并不伴有睾丸异常。8周后症状逐渐消失。症状消失6周后,病人突然死于心血管疾病。尸检证实附睾的病灶区纤维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临床上罕见。

2 市场监管管理分析

2.1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2.1.1 应当建立应急小组,及时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暂停其生产、销售、使用,召回药品等控制措施。迅速组织救治患者。重点监测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一线医疗服务单位,像胺碘酮这样普遍用于心治疗律失常的药物,临床上少见的不良反应常常被忽略,成为健康杀手,甚至让患者失去生命。

2.1.2 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2.2 建立监测制度,规范监测行为,承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加强对医疗单位药物不良反应的监督,做好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常用药的监管,也要防止药物滥用给市场造成的危害。

2.3 加大药物不良反应宣传力度,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

鼓励医务工作人员等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管部门向事发单位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以引起高度重视。

2.4 严格监管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

2.4.1 药品经营企业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告知药品生产企业并报告监管部门,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必要时应当暂停药品的销售,并协助药品生产企业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2.4.2 医疗机构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2.4.4 进口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2.5 狠抓监管人员素质培训。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知识,增强对市场监管的敏锐性。

3 法律责任

药品生产企业有违规情形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猜你喜欢

胺碘酮药品患者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