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2015-04-0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528000朱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肾性拮抗剂阻滞剂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528000)朱斌

1 治疗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肾损害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合并症,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由于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往往比其他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高血压,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肾性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Ⅱ型患者中则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前出现。高血压加速糖尿病肾病的恶化,使尿蛋白的排除持续增加,所以有效降压可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肾功能不全。

治疗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等。

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ARB忌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β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

口服CCB后几乎完全从胃肠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介于70%~98%之间,主要经肝脏代谢。重复给药时,药物的肝代谢达到饱和,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会明显延长。研究证明,无论单用还是联用CCB均具有理想而确切的降压效果,且对糖、脂代谢及主要器官组织的血运没有明显影响,较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长期应用。

氨氯地平属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钙诱导的主动脉收缩,作用是硝苯地平的2倍,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因此药物作用出现迟但维持时间长,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作用也大于硝苯地平。

2 氨氯地平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氨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血管内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阻止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力下降,血管得以扩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作用。另外,氨氯地平具有与β受体拮抗剂相似的降压作用,可促使NO自内皮细胞释放,因内皮细胞的修复使内皮素分泌下降,从而改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同时,氨氯地平有水溶性高、血管选择性强、半衰期长及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口服氨氯地平吸收缓慢,达峰时间为6h~8h,生物利用度为64%,表观分布容积为21L/kg。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代谢物无钙拮抗作用。清除率为7ml/kg·min,消除半衰期为36h;在老年人及肝功能减退者消除减慢,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至48h~60h。氨氯地平副作用发生率较其他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低,为较理想的降压药物之一[1]。另外,国外研究发现氨氯地平能抑制膜细胞增生,减轻肾损害,减少尿中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显著[2]。

氨氯地平包含等量左旋与右旋两种异构体,通过人工拆分将其分离后,发现右旋氨氯地平不仅无治疗作用还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有报道一例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商品名: 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5078) 5mg,每日晨服5天后血压降至140/90mmHg, 服药第7天患者出现轻微腹痛腹泻,1天排稀水样便5~6次,夜间好转,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发热及呕吐,否认不洁食物史,停药后换用其他药物,腹泻停止,考虑腹痛腹泻为氨氯地平所致。另外也有临床研究显示,氨氯地平有头晕、头痛、疲劳、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

3 结果

常用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其中ACEI与CCB的疗效较为显著。而CCB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抑制肾小球膜细胞增生,能减少肾脏损害。氨氯地平是钙拮抗剂中的代表性药物,降压效果确切,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临床研究表明,氨氯地平没有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的病例,但服药后出现的头晕、头痛、疲劳、脚踝水肿等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肾性拮抗剂阻滞剂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