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社区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04-03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451田筱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慢性病依从性

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451)田筱杰

慢性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正趋于上升趋势,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已经成为我国的公共性卫生问题,影响到了我国劳动力的构成和保障。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我国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占全国总费用的12.5%。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用药;同时,慢性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2]。本文将以慢性病为起点,分析社区干预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综述如下。

1 社区干预方法

社区干预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和其他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它从合作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1 合作管理 合作管理从大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称之为医患互动式合作管理,目前我国建有社区管理三级管理网络,并由专人进行逐级检查指导工作,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干预的主要实施者和领导者,为每一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并定期和患者取得联系,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随访和个性化的指导,这种护理模式能够让医师和患者保持持久的联系,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

1.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社区管理中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4]:健康教育是控制慢性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等,组织慢性病患者观看相关影像等。内容上,针对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如:年龄、文化因素、家庭条件、用药安全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对于慢性患者而言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具备针对性,最好让家属也随同参加,从而能提高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

1.3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在社区干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过程中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降低行为因素对患者治疗预后产生的影响。行为干预时,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理的饮食模式,动态观察患者膳食结构的变化,给患者每天发放日历,记录食物摄入的种类。同时,社区干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让其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

1.4 心理干预 慢性病患者由于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因此,社区干预时应该加强患者心理干预,采用关怀、启发、鼓励以及说服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治疗时,可以通过放松疗法,如:默想、松弛、太极等,让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治疗。

2 社区干预效果

2.1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社区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干预的实施能够提高60.32%患者的服药规律性,且间断服药率提高了55.81%。Hawthome K等人[5]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对9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服药方法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社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2 降低死亡率 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社区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石荷叶等人[6]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对我国7个城市3年慢性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社区干预的实施使得我国慢性病的发生率下降了29%,死亡率下降了40%。周艳红等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对长沙市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脑卒中发生率下降了50%。

2.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社区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社区干预过程中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各种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医生能够走进社区,走进患者家中,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部分患者甚至接受一对一的个体指导,因而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3 社区干预在慢性病中的影响因素

社区干预是一个多因素干预模式,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和不实施社区干预的患者相比,社区干预患者认知水平显得至关重要,患者的知识平均分4年后能够提高1.07分(P<0.05);同时,社区干预的影响因素中还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脑血管病史以及家族史等。为了提高慢性病治疗效果,医生在实施社区干预时必须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的社区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和稳定性;同时,从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慢性病的认知能力越差。由此看出:社区干预必须对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予以加强,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4 结束语

慢性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且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社区干预在慢性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它能够更加科学、准确、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评价,帮助慢性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以社区护理干预为基点,建立二级预测措施,如:家访、健康教育、实验室检查等维护组的预防模式,从而更加有利于社区干预的实施。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慢性病依从性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最严象牙禁售令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