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高等教育的嬗变及其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

2015-04-02余善云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远程办学大学

余善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0052)

2013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1]。中央提出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意味着这两种类型教育的办学可以融合互补,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拓宽终身学习的通道”,这不但可为社会广大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将为远程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建设特色化、差异化的区域性开放大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远程教育从“形式”到“类型”的颤变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由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和高校网络教育两个部分组成。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远程高等教育在中国迅速实现了从“形式”到“类型”的转化,并彰显出越来越鲜明的特征。远程高等教育从一种独特的办学“形式”或“手段”,转化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这种嬗变可以从我国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在计划安排、招生办法、注册方式、管理模式、学制与教学模式、学历证书颁发等方面的区别看出(见表1)。

表1 我国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特点比较

远程高等教育从“形式”到“类型”的嬗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1999年以前,我国的远程高等教育,无论是高校的函授教育,还是广播电视教育,主要还是利用不同时期的教育技术实施远程教学,远程教育依附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者成人高等学校的特征十分明显,把它界定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或者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手段”,显然也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但从1999年开始,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国有67所普通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之后,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就开始了从“形式”到“类型”的嬗变。远程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一种新的类型,从招生计划编制,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和独立的体系,其特点越来越鲜明。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高校的网络学院、还是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从事的远程教育,教育部都是把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在进行直接管理。2012年,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开放大学,可以说是进一步强化了远程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截止2012年,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在校生总数已达484.5万多人,占全国同期高等教育各类学生总数3148.9万人的15.4%,大大超过了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所占的比例。

二、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改革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和远程教育中国化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类型逐渐淡化、跨界发展的新趋势。

1.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研究

在国际上教育类型的界限日益模糊思潮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对淡化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界限,促进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基于促进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观点,归结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互补论”、“需求遵循论”和 “融合论”等。“互补论”认为,远程教育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丰富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内容,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何将现代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需求遵循论”认为,远程教育在理论上适用于任何行业和领域,也适用于任何一种教育类型,具有开放性、适应性等特征。随着一些行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越来越多,远程教育方式为职业教育培训打开了一条通道,解决了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在职培训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融合论”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指出两者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李广德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胡凡刚、徐友波等人也指出,现代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契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把最好的理念、最优秀的师资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到四面八方,实现职业教育的开放及其与远程教育的理论催生、实践整合、社会服务和个体盈满等功能[2]。余善云认为,“中国远程高等教育从‘形式’到‘类型’的转化,可以说是远程高等教育自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变化,而远程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是在反映事物新的发展变化”[3]。从理论上讲,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互补”与“融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创性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创性实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基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自我创新、跨界发展的需要,利用举办多年的普通专科教育建立新的高职学院,以一体化的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实践远程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出现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地方电大和高职院校“两校一体”的办学形态。这类院校已占地方电大和开放大学总数的70.5%,已成为地方电大转型发展的主体,其中“电大+高职”的有16所(见表2),占总数的36.4%;“电大+中职”的7所,占总数的15.9%,“开大+高职”的3所,占总数的6.8%。如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战略转型中,把促进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要素融合,作为建设新型开放大学的特色进行培育,并从观念转变、课程改革、资源建设、制度修订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开放大学体系框架内的深度融合。2014年,该校加快了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步伐,不但其“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开放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得到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准立项,而且学校还大力实施“2+5+5”(2个与西南大学合作举办本科专业、5个开大本科专业、5个国家骨干高职特色专业)计划,全面加强了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两类”教育可共享的课程建设,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推动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

表2 远程高等教育院校与高等职业学院并行设置对应表

在地方电大办学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同时,依托地方电大办学的一些基层电大分校,电大工作站的办学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据中央电大2005年调查,当时“在761所地级电大中,与当地高职学院合并的有 382所,超过了50%”[4]。地方电大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办学,较好地实现了两种教育资源的互补,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色,“两类教育”在“终身学习”的旗帜下衔接沟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趋势。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5]的要求。2012年5月4日,教育部又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6]的要求。显然,淡化不同类型教育的界限,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构建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

三、深化改革,推进“两教育”融合发展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互联网的发展,又使许多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变成了可能。要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两教”融合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跨界思考,并以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结构而成的“两校一体”院校作为实践载体,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在创建新型开放大学的实践中,努力打造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

1.明确改革思路与主要目标

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反映了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把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势,促进自身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建设地方开放大学为根本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与共享为突破口,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保障,一体设计,价值导向、重点突破、制度保障,务求实效。

2.促进教学理念接纳与融合

要在“两校一体”院校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好价值认同问题。可通过专题研究、舆论引导、工作安排、督促指导等多种方式,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深化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认知,形成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欣赏、沟通融合,互补发展,价值趋同,服务人的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的良好氛围。可在院校阶段性、常规性工作安排与部署时,进行总体设计,推进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借鉴、互补、融合,促进教职员工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接纳不尽相同的教育理念,自觉地把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和融合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与改革目标取向。

3.调整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结构而成的 “两校一体”院校,过去有不少的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结构模式,这不但不利于这两类教育的融合发展,而且还容易出现办学的“两张皮”现象,导致教职员工的思想分离与资源浪费。要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应对教学管理与实施的机构和院系,进行必要的功能整合与机构合并,把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管理捏在一起,形成有利于这两类教育融合发展良好的体制环境。同时,还应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任务安排、考核评价等措施,对院系“两教”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措施,适时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以适应需要。要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调动和发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校推动“两教”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开放大学办学特色的浓厚氛围。

4.厘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路径是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可选择的路径固然很多。基于“两校一体”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要促进“两教”的融合发展,可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

(1)培育教育融合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行动都要受到理念的影响,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行为理念,才有自觉的行动。要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在教职工中培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否则,推进“两教融合”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障碍,我国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子,由于强调各自的特色,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两教”在“一体”中的融合发展,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既突出“个性”,又强调“共性”,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融合。

(3)改革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体现了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7]。要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在遵循两类教育教学规律,突出教学特点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综合性、通用性,为“两教”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

(4)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目前在我国“两校一体”的大学实体里,基本上都具备了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应把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两教”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院校办学成本,推进“两教”融合不断深化发展。

(5)提升信息应用水平。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育、管理、实训、释疑等教学环节中,应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不仅可以促进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现代化整体性水平的提升。

(6)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改革教学模式,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适当引入远程教育的导学方式和在线学习模式,在远程教学中适当安排课堂面授教学或辅导释疑,打造“两校一体”院校“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为建设新型地方开放大学夯实基础。

(7)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体,只有教师具备了远程教育在线导学和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两种能力,“两教”的融合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是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和辅导释疑,开展远程教学的支持服务能力,否则,教师就很难适应“两教融合”的教学改革需要。

(8)改革学业管理制度。调整“两校一体”院校的学业管理制度,应从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学生课程选学、学分计算、成绩认定等方面的学业管理制度,为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学业制度保障。

(9)加强引导调整评价。要促进“两教”的融合发展,“两校一体”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调整绩效评价方式,把促进远程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取得的绩效,纳入学校对教职员工,尤其是对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引导教职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主动地促进“两教”的融合发展。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www.jieti.com/htm/,2013(12),25.

[2]胡凡刚,徐友波,高飞飞.论中国远程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功能[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8(11):36-38.

[3]余善云,潘云.远程高等教育转化发展及其与高职教育的融合[J].重庆:探索,2014(3):115.

[4]中央电大.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北京:中央电大,2005-12:4-34.

[5]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12(2).

[6]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DB/OL].北京:教育部网站,2012(5).

[7]好搜百科.课程结构[DB/OL].www.doc88.com/p-9995.2015(3),10.

猜你喜欢

远程办学大学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