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矫形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5-04-02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2期
关键词:矫形器步态脑瘫

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下肢矫形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白玉龙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瘫;下肢矫形器;康复;评定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CP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1]。CP是目前我国儿童发生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家庭与个人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CP儿童康复的终极目标是使患儿获得自由移动的功能,生活自理,最终能够回归社会。但多数CP患儿在行走、移动方面存在运动功能障碍。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工程的矫形治疗在CP康复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查阅近几年有关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小儿CP下肢矫形器的康复评估和主要几种下肢矫形器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小儿CP下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 髋关节内收

CP患儿由于大脑损伤,产生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2],表现出痉挛型的运动模式,其继发表现有肌肉挛缩、骨骼畸形和异常步态形成[3]。剪刀步态发生就是由于股薄肌或内收肌或两者均有痉挛所产生的结果[4]。剪刀步是C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长期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后肌群肌肉痉挛会导致足跟肌键韧带挛缩,继而引起髋关节内收,还可导致骨盆发育倾斜和脊柱侧凸[5]。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髋关节外展矫形器,可限制矫正髋关节内收肌群痉挛而出现的髋内收不良姿势,还可防止和治疗继发性髋关节(半)脱位。夜间佩戴时,可利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梯形软垫放置于大腿内侧,使髋关节保持外展姿势。还有一种下肢扭转矫形器(twister orthosis)利用有弹性的绑带螺旋式环绕大腿至足踝,使其处于外展位[6]。但矫形的力量较轻,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小、痉挛不严重的患儿。在患儿站立和行走时可佩戴髋膝踝足矫形器(hip knee ankle foot orthosis,HKAFO),也称长下肢矫形器。此矫正器自身重量较重,佩戴步骤较为复杂,需要他人帮助才可完成。患儿需积极配合,同时患儿必须锻炼躯干和下肢的肌力才能适配矫形器。

1.2 膝关节屈曲和过伸

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在站立和步行中对站立平衡和步态有重要的影响。当CP患儿腘绳肌、腓肠肌张力增高时,膝关节屈曲挛缩[7]。有些患儿,髋屈肌紧张导致脊柱前突和股四头肌痉挛,将导致膝反张。而原始运动模式中的下肢伸肌模式多存在股四头肌高度痉挛状态,痉挛的股四头肌使得患儿膝关节处于僵硬的伸直位,不能保持膝关节的轻度屈曲,从而导致膝关节在站立或行走时处于过伸状态[8]。另外,感知觉异常的CP患儿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减退或丧失,引起膝关节前后肌群收缩不协调从而导致膝过伸[9]。临床上CP患儿多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 ankle foot orthosis,KAFO),多用热塑性塑料板材按患足的石膏模型制成,肢体服帖性好、穿着更舒服轻便、易清洁,已经广泛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但存在制作适配矫形器时,对于膝关节处于屈曲或过伸位时矫形角度的拿捏和下肢佩戴时的适宜控制,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适应。

1.3 踝关节挛缩

CP患儿最常见踝背屈障碍,这些患儿大多在婴幼儿期即有明显的足下垂表现,年长后常见踝关节挛缩,CP患儿由于肌力不平衡和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最易出现功能性尖足姿态。若此种姿态长期得不到纠正,将形成结构性尖足畸形和外翻平足畸形[10]。痉挛占优势导致骨盆前倾(髋屈肌痉挛)或后倾(腘绳肌痉挛)倾斜。如伴有内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或)腹壁肌肉的痉挛,则导致所有下肢关节排列紊乱。通常见到髋内旋、内收、膝外翻和马蹄足的明显增加[11]。因此,临床上较为常见的CP下肢矫形器就是踝足部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AFO),包括各种定制的矫形鞋、足托、矫形鞋垫等。通过改变体重传递方式、稳定踝足关节,使踝足具有正常的承重力线,进而改善矫正足内外翻、平足等足踝问题。CP患儿多采用静态踝足矫形器(solid ankle footorthosis,SAFO)和动态踝足矫形器(dynamic ankle foot orthosis,DAFO),来抑制足踝肌张力。DAFO通常选用薄而软的塑料板模塑制成,能与足部全面接触,有较强矫正足内外翻和平足畸形的作用,保持足部处于正常的承重力线,同时让踝关节在行走运动时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是佩戴此款矫正器需要配有较为宽松的鞋子,同时由于塑料板材透气性差等缺陷,对患儿长期使用会带来一些不适感觉。

2 下肢矫形器的康复评定

CP患儿下肢矫形器的康复评定一般采用患儿步态分析评估和机体各项功能评估的两种类型。

2.1 步态分析评估

Abel等[12]报道给35例CP痉挛型双瘫患儿佩戴双下肢AFO,通过Expert Vision系统或Vicon370系统收集三维步态数据。所有时相(或节律)和动力学数据用临床Vicon管理计算机软件获得。评定方法是将15个反射性标记物放置在特殊的解剖标志处,用摄像机记录标记物空间位置的改变,通过压力板测定足底压力。收集数据期间,共进行10~20次步行试验,先裸足行走,再安装AFO后行走。至少分析3个步态周期,数据取左右侧平均值,研究的变量包括步速、步长、步频和站立相时间及骨盆、髋、膝、踝矢状面动力学。多次测量值的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种情况(裸足和AFO)。吴卫红等[13]报道5例痉挛型双瘫的CP患儿在原有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穿戴髋关节矫形器(hip orthosis,HO)纠正剪刀样步态。采用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患儿步行时额状面的双膝(K)与双髂前上棘(I)之间的距离比(K/I)进行测评。穿戴矫形器随访1年后,K/I较穿戴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HO能限制髋关节内收、改善异常剪刀样步行模式、增强步行稳定性。张旻等[14]研究报道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Kislter测力台分别测评16例痉挛型CP患儿在裸足、佩戴SAFO及DAFO三种条件下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Degelean等[15]报道AFO对20例痉挛性CP双瘫患儿的躯干摆动和下肢协调性影响的研究中,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躯干运动和大腿、小腿和踝及AFO,分为裸足、佩戴矫形器两组进行,记录2组分别在矢状面躯干位移和角速度变化。周安艳等[16]报道采用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21例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CP患儿进行步态分析,主要分别记录同时间段、相同身体状态下裸足和佩戴AFO步行时每个CP患儿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时间参数、运动学参数以及各参数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并进行对比。江晓峰等[17]报道AFO对CP患儿异常步态的影响研究中采用步态分析法[18]。本实验采用美国Peak运动解析系统和JVCGR-D90US数码摄像机,对受试者进行配戴AFO和裸足状态下的站立位和行走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视频图像进行分析研究,选取的步态参数主要包括时空参数和髋膝踝的关节角度参数,以及取矢状面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进行分析。Caliskan等[19]研究报道比较下肢矫形器对48例CP患儿能量消耗的影响,在裸足行走和佩戴不同类型矫形器时,测量能源消耗指数。在康复训练时,能源消耗指数测量被认为是一项有用的选择适当的使用矫形器类型的测量方式。

步态分析作为临床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CP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矫形支具适配的评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三维步态分析评估在CP患儿中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通过各项参数的改变情况来判断各项干预的疗效。由于步态分析属于运动功能测量,故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步态分析数据产生影响。如三维测力台测试对被检者的诸多检测要求可能会影响其自由步态的客观表达,其步态数据的不连贯性也对步态分析产生限制,所以如何获取连续性的步态数据并进行分析是今后步态运动力学分析发展的方向。下肢佩戴矫形器后,步态分析时解剖体表标志点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对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偏差。目前,关于下肢佩戴矫形器后的步态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生物力学方法改善下肢运动及痉挛障碍的康复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尽管三维步态分析在评价CP患儿的步态方面敏感度和精确性较高,但是由于三维步态分析需要特定的装置和经过特殊培训的测试人员,设备价格昂贵,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都有能力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发展。

2.2 机体功能评估

有多项研究报道在AFO痉挛的CP患儿治疗时,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定[20-25]。GMFM-88中的D区站立及E区走跑跳评价患儿佩戴下肢矫形器前后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站立功能总分39分,走跑跳功能总分72分。每项完全不能完成0分,完成不到10%为1分,完成10%~99%2分,全部完成3分。各功能区实际得分/各功能区总分×100%。王玉霞等[26]报道早期使用AFO对80例CP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的临床观察,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内容包括5个方面: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观察指标是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和5个方面前后评分变化。陈秀恩等[27]报道选用AFO在26例痉挛型CP患儿临床运动与疗效观察中,采用修订的Ashworth量表[28]并用关节角度测量尺测量足背伸角,评估各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把改良Ashworth量表中Ⅰ+定为1.5分,其余的0、Ⅰ、Ⅱ、Ⅲ、Ⅳ级定为0、1、2、3、4分;双侧瘫取双侧足背伸角的平均值为足背伸角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此量表共有14项,包括躯体自理量表6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项,采用4级评定法:1分为完全自理;2分为稍有些困难;3分为需要帮助;4分为根本没办法做。金建华等[29]报道对36例迟缓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组,评定佩戴AFO前后的步行功能,其步行功能主要分为独立步行、监视下步行、辅助步行、乘坐轮椅和卧床5级[30]。黄宏亮等[31]报道对180例痉挛性CP患儿佩戴AFO前后进行足印分析法[32],主要评定设备为在宽阔平整地面上铺设宽0.45 m,长11 m的白纸或胶般,中间6 m作为正式步态分析用。受试者裸足,足底粘上颜料,以自然行走方式走在白纸上。记录并测量走过中间6 m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有关数据计算步速,步长、步频。佩戴AFO后经1周的训练适应,再进行佩戴AFO后的足印分析测量并进行比较。王景刚等[33]报道利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利用踝关节活动范围角度的改变进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定。

CP的功能评估手段中有不少属于残障评价,即从机体受损方面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特征改变状况进行评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挛缩或变形的状态等。随着评估对象的年龄以及障碍程度的不同,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目前,临床上运用比较普及的是GMFM量表,由于其主要重点观察是被评估者的完成粗大运动的质量,对于佩戴矫形器可以独立步行的CP患儿敏感度度相对较低。因此,是否可以开发专门用于穿戴矫形器后的功能评定量表。另外,可在关于CP儿童佩戴矫形器前后的耐力和速度改变方面加以更多关注。

3 下肢矫形器的临床运用

程晶等[22]报道AFO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改善患儿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效果良好。两者结合可能具有协同递进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提高患儿行走稳定性,在提高平衡功能、改善异常步态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汤健等[34]报道推拿疗法结合AFO在缓解CP患儿下肢痉挛模式和提高疗效方面有重要作用,治疗组在采用Bobath训练法的基础上对痉挛的下肢加用推拿手法,主要是推拿各手法作用于足三阳、足三阴经所对应的穴位和体表肌肉上,每天1次,每周5次,平时要求患儿佩戴AFO每天8 h以上。推拿和AFO的结合可使患儿在主动和被动的情况下增加ROM,有效抑制患儿肢体挛缩,步态得到改善,能量消耗小,使患儿身心功能提高。马彩云等[35]报道对24例痉挛性CP患儿接受A型肉毒素神经阻滞注射后2 d开始综合康复治疗并配戴AFO进行步态训练,患儿在接受注射后很快肌张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减轻在训练中因为痉挛而产生的疼痛,同时提高对矫形器的耐受性,通过徒手功能训练和佩戴AFO结合,全面积极矫正患儿的髋关节内收内旋、尖足、踝阵挛的不良姿势,增加了A型肉毒素注射后康复的良好效果,从而推迟甚至避免了外科矫形手术的干预,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Druzbicki等[36]报道在一项502例痉挛性CP患儿参与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组采用机器人Lokomat矫形器辅助患儿进行步态训练。项目完成后,两组均行走速度略有改善。研究组的髋关节内收的平均值下降,平均步行速度的增加。Meyer-Heim等[37]报道22例CP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Ⅱ~Ⅳ的CP患儿(平均年龄8.6岁),采用机器人驱动的步态矫形器干预:3~5次/周,每次30~60 min,训练3~5周,平均最大步行速度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D区(站立项)有显著改善。Borggraefe等[38]报道双侧痉挛性CP儿童和青少年在在机器人辅助治疗下站立与行走,3周后运动功能得到提高。Druzbicki等[39]又报道了痉挛型CP患儿使用机器人下肢矫形器Lokomat进行康复,利用Stabilometric平台进行主动的平衡能力评估,治疗后显著改善。但是,机器人下肢的步态矫形装置费用非常昂贵,需要由专人负责调试与协助康复,难以在我国城市中绝大部分社区及偏远地区实施。

4 探索与展望

CP患儿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矫形器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认识和评价矫形器在CP的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关于以社区为基础的偏瘫型CP患儿上肢康复矫形器的样本调查与人口登记。在某一社区中所有需要矫形器的CP儿童进行人口登记,记录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检查、动作与处理技巧评估、儿童认知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等,以便及时进行配置、调整、废弃CP儿童的矫形器的处理[40]。矫形器在CP患儿及其他残疾儿童中的运用与普及,还需要来自社区、家庭、儿科医师、儿科骨科医师及康复工程师等多联合团队的合作努力,合理良好的配置使用矫形器有待在我国CP儿童社区康复中运用[41]。

[1]Rosenbaum P,Paneth N,Leviton A,et al.A report: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 April 2006[J].Dev Med Child Neurol Suppl,2007,109:8-14.

[2]刘建军,纪树荣,胡莹媛,等.酚阻滞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9-20.

[3]Morris C.A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lower-limb orthoses used for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02,44:205-211.

[4]Hoffer MM.Management of the hip in cerebral palsy[J].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 629-631.

[5]Woo R.Spasticity:orthopedic perspective[J]. J Child Neurol,2001,16:47-53.

[6]赵辉三,刘建军,胡莹媛.脑瘫患儿常用矫形器及辅助器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9:25-28.

[7]易南,王冰水,李玲,等.不同类型的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6-38.

[8]申晓娜,李晓捷,孙奇峰,等.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评价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 3:116-118.

[9]潘化平,冯慧,李亚娟,等.负荷控制的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 1025-1028.

[10]Bill M,Mcintosh R,Myers P.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a midfoot control ankle foot orthosis in the prevention of unresolved pressure area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Prosthet Orthot Int,2001,25:246-250.

[11]Binder H,Eng GD.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c cerebral pals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9,70: 482-489.

[12]Abel MF,Damiano DL,Mclaughlin JF,et al.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outcomes from orthopedic and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s in spastic diplegia[J].Neurosurg Focus,1998,4:e2.

[13]吴卫红,恽晓平,胡雪艳,等.髋关节矫形器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9-40.

[14]张旻,冯美兰,瞿佩玉.痉挛型脑瘫儿童佩戴不同类型踝足矫形器后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J].中国康复,2011,26:195-197.

[15]Degelean M,De Borre L,Salvia P,et al.Effect of ankle-foot orthoses on trunk sway and lower limb intersegmental coord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bilateral cerebral palsy[J].J Pediatr Rehabil Med,2012,5:171-179.

[16]周安艳,李海.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足底压力步态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127-3130.

[17]江晓峰,荣湘江.踝足矫形器对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 20:836-838.

[18]Churchill AJ,Halligan PW,Wade DT.RIVCAM:a simple video-based kinematic analysis for clinical disorders of gait[J].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02,69:197-209.

[19]Caliskan UA,Celik C,Ucan H,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lower extremity orthoses on energy expenditu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J].Dev Neurorehabil,2013,17:388-392.

[20]王月红,孙梅玲.踝足矫形器对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 2007,21:174-175.

[21]梅洪,金荣疆,刘夕东.膝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6:281-282.

[22]程晶,马舒音.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58-1559.

[23]白国芳,李彦根,陈素菊,等.踝背屈牵拉器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07,29:1205-1207.

[24]杨宜,舒世琼,鲍同柱.儿童踝足矫形器对于儿童矫形生理学影响与治疗效果[J].河北医学,2012,34:1363-1366.

[25]史惟,王素娟,杨红,等.中文版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122-129.

[26]王玉霞,梁红,张进华,等.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婴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441-2444.

[27]陈秀恩,左群.踝足矫形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74-175.

[28]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3:50-51.

[29]金建华,王浙东,顾琴.踝足矫形器对迟缓型脑性瘫痪患儿步行功能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23-133.

[30]朱士文,时建华,李义召.康复矫形脚托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4-35.

[31]黄宏亮,黄方.踝足矫形器对脑瘫患儿步行周期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 175-175.

[32]杨亚丽,马海霞,徐玲,等.脑瘫患儿步行足印分析法的应用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51-52.

[33]王景刚,王爱虹,王伟烈,等.定量评定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5-46.

[34]汤健,张跃,傅大林,等.推拿结合足踝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777-1778.

[35]马彩云,耿香菊,吴丽.A型肉毒毒素辅助康复手段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J].临床医学, 2002,22:36-37.

[36]Druzbicki M,Rusek W,Snela S,et al.Functional effects of robotic-assisted locomotor treadmill thearap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J Rehabil Med,2013,45:358-363.

[37]Meyer-HeimA,Ammann-ReifferC, Schmartz A,et al.Improvement of walking abilities after robotic-assisted locomo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Arch Dis Child, 2009,94:615-620.

[38]Borggraefe I,Schaefer JS,Klaiber M,et al. Robotic-assistedtreadmilltherapyimproves walking and standing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J].Eur J Paediatr Neurol,2010,14:496-502.

[39]Druzbicki M,Rusek W,Szczepanik M,et a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orthotic gait training on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 Acta Bioeng Biomech,2010,12:53-58.

[40]Russo RN,Atkins R,Haan E,et al.Upper limb orthoses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childrenwithhemiplegiccerebralpalsy recruited from a population register[J].Dev Neurorehabil,2009,12:92-99.

[41]赵辉,史艳,李玉娟,等.痉挛型脑瘫患儿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378-2380.

(本文编辑:王晶)

热烈祝贺《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总局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上报,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成为第一批被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这是对我刊学术地位的肯定,也是对我刊的极大鼓励。本刊将继续秉承我们的办刊原则,努力办好刊,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2015年3月

R741;R742.3;R493

ADOI10.3870/sjsscj.2015.02.01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200040

上海市残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K2012010);上海市闸北区卫生系统科研课题

(No.2011ZD07)

2014-08-12

白玉龙

dr_baiyl@126.com

猜你喜欢

矫形器步态脑瘫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自制矫形器纠正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