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农耕文化的萌芽

2015-04-02咏林

时代农机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石器距今长江流域

■咏林

发生发展于中国境内的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存在着东、西、南、北地域差异。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中国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结果。对中国农耕文化地域差异进行自然地理因素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农耕文化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生态成因,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中国农耕文化,不仅反映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渗透到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生活层面,并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

6亿多年前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地球上出现了5个相互分离的大陆。其中之一的中国古陆具有鄂尔多斯、塔里木、华南-印支、华北-朝鲜4个核心。经过长达3亿3000万年的古生界、1亿6000多万年的中生界和7000万年的新生界,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开始了。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系,长期淹没于古地中海中的西藏地区迅速隆起,哺乳动物获得极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以及类人猿亚目,被子植物的繁荣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长期可靠的食物来源。第四纪,人类开始产生,也开始了原始文化的创造。

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文化的内容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距今800万~600万年的云南禄丰猿,距今170万年云南元谋人都生活在亚热带的森林草原环境中,这里水源充足,气候温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化石,说明狩猎和采集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在距今80万年的陕西蓝田遗址中,仍发现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化石,说明当时气候比较温暖,热带亚热带所处的纬度较高。但到了距今60万年前的陈家遗址时,草原动物化石超过了森林动物化石,说明当时的森林-草原景观已变为草原景观了,气候逐渐由湿变干。

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日益明显,南方相对湿润,森林较多;北方相对干燥,草原趋于优势。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智人已基本从事狩猎经济活动,而南方古人类仍以采集经济为主,这必然使他们在工具的类型、数量、质量,食物的种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由于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生产力大大提高,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主、长江流域为辅的文化中心。出现了阴山以南、阴山以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闽江流5个新石器文化区。

在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在当地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花粉,大都属耐旱植物,动物也多属山地森林动物及草原动物”。说明当时的气候已接近今天的荒漠草原,干旱少雨。这种自然环境显然不利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济活动属于原始狩猎经济文化类型。

珠江-闽江流域则相反,年降水量约为1700~2000mm,属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气候。茂密的常绿阔叶林,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丰富的食物难以形成逼使原始人类发展农耕文化的压力。考古发现的“工具中有较多的骨、角、蚌、牙制品,大都磨制精细,但多为镖、镞、矛、刀、匕、锥、针、鱼钩、凿等小型器具”,同时还有“大量鱼骨、蛎、蚌、螺、蜗牛等贝壳的存留”,不仅反映了使用这些工具的环境并不十分艰苦,也反映了水生动物如海生软体动物、淡水软体动物及鱼虾是他们的主要食源之一,但这里的经济仍属摄取性的而非生产性的经济。

从以上2个区域来看,环境的条件过于艰苦或过于优越,均不利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条件介于上述2个区域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率先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在黄河流域,第四纪黄土高原已开始形成,全新世冰后期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气候温暖。用于采集的植物、果实逐渐减少,可猎取的动物数量由于人口的增加、猎手的日增以及捕猎手段的提高也逐渐减少,从而逼使原始先民不得不驯化野生植物,于是适于食用、耐干旱、生长期短的野生粟类首先得到驯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另外,黄河及其支流又为初步驯化的作物提供了灌溉条件,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国原始农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化开始了。

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较黄河流域稍好,但由于人口的增加,许多地区也出现了生计问题。在这种压力下,南方广泛生长的野生稻也逐渐得到驯化,形成了一个个稻作文化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也开始了。

由此可见,中国农耕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一判断。

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再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化的特征。当时半坡人已普遍使用了磨制的石器,弓箭以及用骨、角制成的锥、鱼钩、鱼叉等新石器时代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并开始种植粟、蔬菜、麻等作物。粟是半坡人最早驯化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麻是用来纺织的重要原。当时半坡人已学会建造房子,并过着定居生活。

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揭示了距今约7000年的南方湿润炎热的农耕文化特征。当时的河姆渡人已开始使用了磨制的石器,用耒、耜耕地,并开始了动、植物的驯化,主要是水稻的种植和水牛的驯化。河姆渡人已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干栏式的房子,具有通风、防潮、防止毒蛇猛兽侵扰的功能,此外,房屋下层还能饲养家畜.至今,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尚还产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特别是苗族的吊脚楼,这反映了农耕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适应。

猜你喜欢

新石器距今长江流域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鹰形陶鼎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宁波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