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探讨

2015-04-02

时代农机 2015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人格

周 兰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201)

健康完整的人格包含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对自己、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协调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健康的人格,对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而当今很多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往往有缺陷,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与改善这一情况。

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缺陷表现

(1)经济困难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长期在贫困状态下求学,与那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所不同,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他们中一部分人常常表现出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

(2)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紧张和焦虑感强。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久而久之,部分贫困学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并引发严重的人格缺陷。

(3)人际交往困难,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但又往往因为心理的矛盾性而容易引发与同学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到难以与之相处。

2 影响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因素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有促进其人格发展的一面,同时还存在受非主流因素的不良影响,如金钱主义、功利主义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群体。贫困生有着强烈的生活体验,常常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利益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之中,容易受利益和功利所驱,过重地看待自身物质上的贫困,把“金钱”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甚至会片面地认为钱可以换来地位、荣誉,甚至爱情。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石,家庭的经济基础是子女上大学的基本的保障,根据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结构为多子女家庭,由于生活的压力比较重,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花费的教育成本就占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家长很难在每个子女的教育上进行投入,给子女正常上大学的权利和受教育机会造成了间接的障碍,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家庭的子女来说,考上了大学,承担着毕业后还助学贷款的责任和养家的义务,这种压力下所形成的人格特征往往是有缺陷的。

(3)高校环境。学校环境作为贫困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其人格形成和定型有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又对他们的发展起着功不可没的影响。学校提出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全面发展人;学校也为个体人格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校环境中发挥才能、学习知识,形成对社会、人生和世界的客观的认识。学校的校风、班风、校园的氛围、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4)自我调控因素。人格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年龄阶段的不同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一切外在的影响都要通过自身调节而起作用。部分贫困生缺乏健全人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我调控不到位造成的。

3 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心理辅导。课堂教学是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人格教育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努力、奋斗,就可以改变自己贫困的境遇;只要他们大度豁达、宽容、诚实、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所采取的资助措施都是善意的,决不带有一点歧视性,缓解他们因接受资助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2)创新资助方式,解决其经济贫困。我国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设立了“绿色通道”,制定了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奖、贷、助、补、减、免”,然而,大学生已经是具备了相当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不能消极地等待别人的资助。高校应该创新贫困生资助方式,坚持“助勤不助懒”的原则,实行以劳代补,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同时,高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搭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知识型、智能型勤工助学平台,面向校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使他们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其能力,增强其心理素质。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和封闭,他们很少与老师、同学交往,很少与社会沟通,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弱于其他同学,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心理素质,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品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健康人格。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在有贫困生参与的社团中,要定期搞一些自助自强的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些宣泄内心情绪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认同。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贫困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乐趣,扩大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更有利于他们摆脱自卑,甩掉抑郁,舒缓压力,忘记焦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1]廖军和.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5,(5).

[2]贾魁.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5).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漫画之页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