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及新范式研究

2015-04-02刘伟欣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范式理论政治

刘伟欣

(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定州073000)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微观研究、学院走向以及定域关注偏向等,而社会发展也要求理论研究的新形态与新范式与之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新范式的危机之下,究竟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综述

(一)思想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概念

“范式”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的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所提出的,所指是科学家在研究某一课题时所采用的统一的规则、方式甚至是语言,作为一种标准方式用来解决问题,范式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随着学术领域内对研究范式的重视,也对其定义进行了新的阐述:范式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全体成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统一化的、规范化的方法、理论、信念以及价值等。范式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和科学意义,对于学科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有着关键的引导作用[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和新研究方向的确定、理论演绎与逻辑研究的结合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的危机

首先是定域关注的危机。对于理论研究而言,任何一个范式在学术研究领域中都有关于标准与范围的划定。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其矛盾特殊性,通过对从属于同一领域中的特殊矛盾研究就形成了一门学科。所以,理论研究的范式能够对本学科进行标准与范围的划定,从而更加凸显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对象,也能够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把握推进探索研究的新进程。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却存在定域关注的危机,极大地威胁到了学术的发展。

其次是精细发展的危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理论研究的探究与审视的细致化以及关注问题的精细化。精细化的特征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是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程,也是其新形态新范式下理论研究成熟化的标志之一。

最后则是学院走向导致的范式危机。学院走向主要是指理论研究的学者受限于在学科领域内的象牙塔式的研究,从而使得学科逐渐脱离现实,割裂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虽然学院走向是任何一个学科建设过程中取得学术进展的基本形式,但被束缚之后则会给学科发展带来危机。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日趋淡漠对实际问题的关注,试图通过基本的范畴与概念的明晰实现学科体系的构建,却忽视了对实践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重大理论的主攻。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特征

(一)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局势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国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社会转型都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充满多变的全新时代环境。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也随之增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更详尽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要求其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推动其作用、功能等的发挥,也才具有现实意义。时代发展变化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体现在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范式等方面,创新的思想和理念是研究新范式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坚定地握住时代跳动的脉搏,融入时代精神,关注时代问题才能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持续。

(二)高度的综合性特征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对多学科知识的吸收、提炼与融合,包括现代企业文化、西方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政治学,各学科中的有益成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特征,传统的封闭、狭隘的研究范式已近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相适应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要求其必须广泛吸收借鉴多学科中的先进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要始终坚持本身的学科特性,做到为我所用。

(三)鲜明的导向性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诸多阶段,无论是在什么时期,都始终以政治为核心理念。正如笔者在上文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的概念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视为一定的阶级所服务的,社会群体在道德规范、思想政治观点的影响之下,做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阶级性通过其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形式很好地得以展现。在阶级性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区别于德育教育和一般性的教育,政治导向性也更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要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念和主流思想,才能真正彰显其鲜明导向性的特征。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的片面单一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对象的片面化与单一化。由于研究对象受到单一化的局限,使得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忽视了对其他相关内容的关注。例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忽视对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过分关注某个个体的素质,不利于理论研究的长远与整体发展。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众之一就是学生,而传统的理论研究却不重视学生群体作用的发挥,对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更是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成效,也不利于理论研究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而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单一的模式和单向灌输的方法,也难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和新范式相适应。

(二)研究模式与方法的滞后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模式与方法的滞后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传统的研究范式之下,教育模式的开展较为生硬,对教育对象个性的忽视而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不利于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对比国际上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模式与方法,我国当前的研究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则会事倍功半。

(三)对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以及对其认识存在的偏差,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发展。传统的理论研究对其政治作用过分关注,造成了对理论研究的误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内容丰富的概念,其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指导等多方面,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就很容易限制其发展进程。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因素

(一)科技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风暴的侵袭,科技创新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其新范式的也需要整合科学技术,实现政治性与科学性之间的高度统一与完美融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考层面较低,通过与科学技术的整合应该更加注重对思考层次的提升,从而能够基于科学实现深层次的沟通与连接,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聚焦与融合。笔者认为,一旦脱离思想政治教育,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像是空中楼阁,与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重视与科技创新的应用于融合,在应用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对知识方法的融会贯通。

(二)我国国情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

理论的研究最终目的在于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立场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进程推进的源泉与动力,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之下,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与科学技术的结合,通过与我国国情的进一步融合,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社会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无论是科技还是理论,都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同时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变革理论研究旧范式之中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并通过创新精神的融入创造出更多的理论与范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历史研究相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真正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社会进步的取得来源于对问题的不断发现、探索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源动力。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因此在理论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所要具有的前瞻性也要求我们在探索与研究问题时要注意融入新思路与新思想,从而才能够真正地站在学科研究的制高点上看待并思考问题。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的发展眼光也要求我们不断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聚焦与分析,并结合新的研究方向于研究方法,实现理论研究新范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适应性。

(四)世界局势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要求我们在立足于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更要放眼世界,用世界性的眼光和思维看待问题。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研究视野的扩大与研究思维的开放创造出新的研究范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合作全球化以及理念全球化都对世界格局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更应该在总结理论研究规律与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世界性的眼光与格局意味着思维高度的提升,在更高的层次去进行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和探索,必然能够带来研究的新动向。

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及新范式

(一)中国与国际立场下的研究新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体现在其研究的与时俱进性,而站在中国与国际立场之下的研究新范式更加鲜明。基于中国立场,就显示出中国立场之下的鲜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范式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到我国思想政治安全性的严峻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合作分工推进了多种思想潮流的激荡,无论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种多元化的文化之间都是既有斗争又有融合,既有抵御又有渗透,文化之间的激荡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文化与经济上的双重挑战。如何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达到文化强国,与时俱进,为民族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奠定基础,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该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基于中国立场,应该更加关注我国的利益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新范式的着眼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着眼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以传统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基本研究点,而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发现、探索与解决为着眼点。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更加聚焦问题,问题成为这个时代中现状反映的最佳表现,也是社会思想精神的呼声。因此,对于问题的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都应该有一个更加科学的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而只有通过对问题的关注也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马克思也曾强调过对问题的关注是时代的真正困难所在,所以对问题的关注要聚焦一些真正的大问题、真问题,同时也不能忽略老的社会性问题。新范式之下对科学起着重要检验作用的实践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无论是新理论还是新范式都需要进行重新的客观科学的审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重新进行确立的过程总要更加聚焦问题,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前进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返本达到开新。

(三)研究方向转变的新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范式的确立必然推动新形态的产生,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与基本点在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而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与问题意识和中国立场一脉相承,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集中体现,通过价值取向和精神观念的影响实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传统的学院走向,通过与实际问题的接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为理论的研究奠定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基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性,通过科际整合为现实与理论问题的解决探寻新的出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形态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教育的方法论、目的论以及本体论做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新形态与新范式的深入思考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要注重转变传统的封闭性的研究方向,关注宏观问题与围观问题的区别。理论研究的进程中,从关注社会中个体思想形态以及基本的理论研究问题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实践对思想研究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当代社会需求的满足,并实现旧的研究范式与新的研究范式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推动微观到宏观的方向性转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而言,对于围观问题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观即使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者与受教者的关注。内容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其思想品质的培养,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时要注重对微观理论的关注,同时也需要对宏观层面的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深入的挖掘与探索。

猜你喜欢

范式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