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构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2015-04-02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戎 娜

(冀中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北定州073000)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种类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与其它类型的教育不同,它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可是我国大部分院校建设的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工作几年后才能发挥出实力。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欠缺促使了高职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数量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构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

(一)教材方面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日新月异,更新特别快,新的技术、新的应用系统、新的思想、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在教材方面,我们每年必须更换新教材。对于旧的、过时的或者没有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都要舍弃。在选用教材时,要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合理的选用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或者是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加入教学经验,改进编写方法,自己编写教材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教师方面

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教书、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双师型”教师是指根据学校或专业的物质和特点,在专业课教师的群体结构上形成两支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教师类型——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的“双师型”教师,他们都是动态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的最基层实践者。要加大投资,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吸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的优秀师资进入高校教育领域。

二、以先进、开放性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得趋势,以国际眼光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使他们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一)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兼容性和创新性

实用性强调专业和课程设置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密切关注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系里设置计算机专业群,由专业经理带头分阶段性的研讨课程的开设,提出建议和意见。此外,学校还要经常到企业考察,了解行业的需求,掌握最新,最真实的企业信息,以确保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并且可以依据社会信息指导学生合理的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机会。先进性即注重了解和研究国内外最先进的科技现状和新兴产业的情况,掌握新的理论和信息,把始终保持与企业齐头并进甚至超前于企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准则,以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能走在社会的前面。具体来说就是课程设置要反映出国际上先进的网络、软件、设计行业发展成果和相关行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兼容性即针对专业群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可采用"4+1+1"的设计模式,即利用前4个学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以及专业技能证书的鉴定,第5个学期实施案例教学和毕业设计、答辩,以突出能力训练和实践教学,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创新性即课程体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通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创新教育等各种教育,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勇敢的品质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把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适应以国际化为特征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现代的教育也在不断的竞争中。作为高校教育,如何在区域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品牌与地位,竞争力是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内容之一。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马树超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将传统校园的封闭式教育改造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个体生涯全程的开放式教育,加快发挥其终身教育的功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广泛而有效的学习机会。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应该与国际接轨。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也是目前制约我国计算机教育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与世界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在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方面就有很大障碍。我认为不仅仅职业教育要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所有院校都要如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英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增加学生的口语练,创设学生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

三、纵观全局,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

(一)整合原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立体化

计算机专业强调专业而忽视了职业,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了技能培养的倾向。还要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过渡不够,专业课与实践课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教育部提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高职教学特色,不断更新设备,提高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而当前绝大部分高校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从而我们要打破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对于有些实用性强的部分可以适当的增加。其次,学院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计算机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一般而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由“要”到“会学”、由“学”到“学会”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采用“加强、补充、提高必需的理论教学”的方法,使理论讲授“够用”即行,要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使文化教育、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面向实际、突出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设相应课程,加强计算机课程资源的建设,体现差异性,令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二)采用“逆推法”构建教学体系,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添砖增瓦,加固基石

首先是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训与理论教学体系。根据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工作应具的能力和素质,以高技能人才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为依据,确定我们的实训教学应该完成哪些课题的技能训练,再以技能训练的知识需求确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职业需求到实训内容再到理论教学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紧扣工作岗位的需求,并涵盖国家职业标准,突出技能培养,从根本上能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课程体系架构。同时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立体的课程目标模式。在培养职业专门能力的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等基本素质,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自主创业立刻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以职业性质为导向确定教学过程。将来学生从事这一职业需要哪些技能,就按照这些要求安排实训和实习。校内设立实训实验室和实习厂房,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进行企业化管理,校内教师进行督导。校外设立实习单位,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现场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时间分配上,我们要安排学生的实训时间占到一半以上。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习公司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进了实习公司就要按岗位标准去要求他,遵守工作纪律和公司规章制度,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实习—项岗实习—上岗的良性运行过程。学生既达到了学以致用又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职业素养。

最后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形式、完善考核制度。一是构建“职业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扎实就能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适应面广泛。学生一旦掌握了一种职业技能,将来就可以胜任一类职业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使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平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网络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二是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形式。要想把职业技能教育落到实处就要根据职业特点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形式,网络实验室教学、布线实验室教学、实习车间、工厂教学、实训基地教学等。(三)实行100%过关率的考核制度。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平时上课考勤,占总成绩10%,课后作业和练习占总成绩10%,对于实习实训,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成绩按30%计入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按50%计入总评成绩。二是职业技能的考核:职业技能的考核办法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及工作态度。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起来,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重新学习、训练,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三)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

上世纪后期,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的研究,其核心的部分大多是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今天我们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也正是提高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二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要防止有“闭门造车”的现象,主动的走向社会,聘请企业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专家到我校做报告,向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我校的教师职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二个方面是要鼓励优秀教师参与精品课建设,然后带动所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中来,以保证整个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质量。

在开展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根据学院计算机专业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精品课建设计划。按照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三个模块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调整,从每一模块中选几门课程在校内建设有代表性的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计算机课程建设,达到联动作用。在建设中,要求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一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认真领会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处理好内容与方法、传统与特色、教学与科研、基础与专业、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教课、作业、辅导、考试、实践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抓住精品课程建设的要领,扎实的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综上,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抓住有利时机,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子,新思想,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学有所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