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税制下施工企业经营对策分析

2015-04-02王艳萍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包纳税营改增

王艳萍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12)

一、引言

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于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税制改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要“……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①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5年3月5日。建筑业“营改增”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此项改革不仅涉及到纳税管理和财务核算,也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毛利率低,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将减少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营改增”对建设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对建设工程造价构成产生的影响

建设工程总造价由工程的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税金包括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均以营业税为基数计算。“营改增”后,工程项目建设不再缴纳营业税,改交增值税,但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为价外税,实行“营改增”后建设工程造价费用的构成将产生变化。

(二)对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劳务、建材、机械设备等要素企业产生影响

施工企业为了控制纳税成本,在选择劳务分包、建筑材料供货商以及设备租赁企业时,势必尽可能地要求对方提供有效的增值税发票,有利于规范劳务分包、建筑材料生产以及设备出租企业依法经营。

(三)对建设市场运行环境的影响

1.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投资控制产生影响。工程项目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验收阶段要进行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营改增”后,由于工程建设中设计、勘察、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在经营中都会更加关注企业纳税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因此,建设方在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中,也会考虑到这种变化对双方合作产生的影响。项目建设方只有准确计算项目不同时期的造价,才能减少由于项目造价计算的误差给项目合同履约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项目投资效益。

2.对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营改增”有利于遏制非法转包、分包现象。《建筑法》明确规定禁止将工程非法分包和转包。“营改增”后,若承包人将工程非法转包,作为总包的建筑企业应按从发包方取得的全部工程结算收入和费用计算确定销售额和销项税额,从分包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其进项税额,投资方会从其账务处理中发现问题,很容易判断出工程非法转包的交易实质。一旦税务机关确认施工企业为非法分包或非法转包,就会禁止第一承包人抵扣进项税额,此时总包人的税负将大大增加,利润将大大缩水,冲击其利润空间,从而遏制非法转包。

另外一种非法分包的形式是挂靠(即不具有工程承包资格的企业借用其他企业的资质证书承揽工程)。许多挂靠单位材料采购渠道不合法,价格较低,购买不合格的材料。税改后若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被挂靠单位就不能获得抵扣收益,税负就会提高。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有真实的交易,材料供应商往往会趁机加价,挂靠单位利润将大幅减少。“营改增”将严厉打击挂靠行为。

(四)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

1.对项目投标阶段的影响。因增值税是价外税,当销项税大于进项税时,该产品才纳税。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投标前掌握建设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以及投标控制价反映的价格因素情况,严密筹划和测算可能取得的进项税额,精心编制投标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对合同签订环节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时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合同额,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营改增”后合同价款中不包含增值税,施工企业缴税后的实际收入会降低。在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到合同中有关价格变动、工程量增加、工程内容变更等可能引起增值税变化,从而防范盈利降低的风险。二是要关注与甲供材料和设备相关的增值税问题。建设单位为了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往往会自行采购某些材料和主要设备,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合同额中是否包含甲供材料,以明确合同价包含的确切内容,避免重复纳税加重承包方税负。

3.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除了要开展周密的技术、施工现场等准备工作外,还要与财务部门结合测算降低增值税负的措施、关键控制点和控制人员。在选择劳务施工队、材料供应商以及设备租赁商时,应选择合法的、经营规范的企业,以便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4.项目施工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开展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和纳税行为。对工程材料实行集中采购,确认分包商、供应商具备一般纳税人资质,签订合同时明确专用发票的提供时间;在纳税时,要注意将进项税票开具时间与建设方通知开具销项发票的时间匹配,避免在一定时期缴纳大额销项税。

三、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施工企业要规范内部机构设置,加强支出性物资和劳务采购管理,提升集中采购能力,在询价、供应商确定、运输、验收和保管环节中加强工作记录,以便形成有效的抵扣凭据。

(二)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政策宣贯

“营改增”前要做好对业务人员培训工作,使其了解“营改增”的实质和特点;对财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培训工作,提前掌握增值税的核算要求,提高对增值税纳税管理的把控能力。

(三)强化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监控

建筑业与产品制造业不同,每件产品均为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其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具有可复制性,先进的管理经验具有可推广性。无论施工金额大小,均应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做好施工组织、目标成本管理和单项成本核算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成本的分析,考虑项目施工地点、采购方式、纳税时点不同对纳税的影响,随时监控纳税管理中的风险,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四)研读财税政策,争取政策扶持

每项政策的出台均有其背景和管理内涵,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深入细致研读与“营改增”相关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把握政策的内涵,将企业的管理实际与财税政策相关联,加强与税务管理部门的沟通,获取对企业有益的政策扶持,弥补在新老税制转换期间因实际税负增加对企业造成的负担。

猜你喜欢

分包纳税营改增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