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武汉9所高校的调查

2015-04-02唐永木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入党党员

王 昭 唐永木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作为一项系统过程,是高校面临的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也是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本文在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员、非大学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发展质量,笔者在武汉地区高校中随机选取了9所高校展开了问卷调查,包括3所部属高校、4所省属高校、2所民办院校。在各高校内部再以分层抽样的方式确定问卷调查对象,三类群体分别发放问卷620份、615份、11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615份、611份、109份,问卷有效率分比为99.2%、99.3%、99.1%。比较三类群体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制度、党员发展原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工作、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党员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看法,并通过社会分析专用软件SPSS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关于大学生党建的制度

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关于“本单位是否有党建工作相关制度或文件”调查,结果显示:8所高校出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7所高校出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意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细则”,6所高校出台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办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学校党校工作的意见”,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相关制度和文件已较为完备,能够保证学校党建工作的良好开展和进行。

2.关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状况

调查发现,98.9%的大学生党员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8.8%的大学生党员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97.2%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94%的大学生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大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8.7%的大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对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最主要的依靠”调查中,大学生党员认为最主要依靠的两项是道德品质(63.9%)、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45.0%)。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领导高度认同,对现实政治目标表示较高的认同感。

3.关于学生对党员发展工作的认知

调查问卷从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两个层面,考察了他们对党员发展的原则和考核指标的认知。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考察指标,作为党员发展“客体”的党员学生认为,八项考察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思想道德(62.7%)、服务和奉献意识(54.4%)、理想信念(51.9%)、政治立场(44.4%)、群众基础(37.1%)、综合素质测评成绩(26.3%)、学习成绩(12.9%)、实践创新能力(10.2%)。作为党员发展“主体”的党务工作者认为八项考察指标由高到地依次为理想信念(71.4%)、政治立场(67.8%)、思想道德(56.7%)、群众基础(39.0%)、服务和奉献精神(25.2%)、综合素质测评成绩(25.2%)、学习成绩(12.0%)、实践创新能力(2.7%),两类群体认知排序前五名的指标都包括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群众基础、服务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两类群体对排序前五名的指标具有一致的认同性,与《党章》中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规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

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分别有96.7%、87.2%、88.9%、78.1%、68.3%、78.7%、78%、83.9%的大学生党员表示自身入党经过了党校学习、团支部推优、党支部培养考察、党支部推优、群众座谈会、政审函调、发展公示和支部大会等程序。对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必备程序,各高校党组织能严格履行,这有效地确保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问题

1.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功利性。调查显示,对于入党动机这一问题,83.9%学生党员表示为“追求理想和信念”入党,另外还有6.1%、4.6%、3.6%的党员表示入党是为了“追求政治荣誉感”“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非党员学生中,他们认为周围同学为理想信念入党的仅占0.6%,认为追求政治荣誉感、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跟上大学入党潮流而入党的分别为13.3%、12%、47.1%、26.1%,大学生入党更多着眼个人价值实现,入党动机还属于模糊的、表面的、不自觉和感性的认识,无论是大学生党员还是入党积极分子都要解决思想上入党动机,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道路的自信,是夯实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基础。

2.党员教育的碎片化、单向性。调查中显示,72.8%的大学生党员表示目前党员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理论书籍”、“宣传栏”等传统教育模式,“讲座训练”等方式只占5.9%,而党员最期待的组织生活形式中,前三位分别是社会实践(30%)、民主评议或交心谈心(19%)、外出参观(18%),传统的读报纸念文章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和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导致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不佳,加强党员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

3.党建工作的程式化、薄弱性。调查发现,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党员学生、党务工作者都认为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是最主要的考察依据,比例分别为36.6%、38.1%,而对非定量的标准考核少,缺乏对党员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等可考量的具体标准,导致党员发展过程中重定量考核轻定性考核,重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轻理想信念、政治态度等评价;同时党建工作出现薄弱性、表象化的特征,党建工作的薄弱性主要表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党员发展、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先进性等环节,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环节,党务工作者认为培养考察周期相对较短(38.46%)、培养考察工作人手相对不足(62.5%)、考察制度不够规范,不能全面反映问题(38.46%)、支部正式党员对被发展对象缺乏了解,投票趋于形式且从众行为较普遍(55.77%)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于党员发展工作,党务工作者认为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较少(71.15%)、党员发展前培养考察多,发展后教育管理少(69.23%)。对于党支部建设,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学生认为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不好、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与学生交流少,未能深入到学生中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这些影响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威信,削弱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员质量是党的生命线,强化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核心。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策略选择

1.坚持理念践行和制度建设相结合。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发展数量是保障党员质量前提下的规模和比例,党员发展质量是控制党员数量下的党员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先进性;树立坚持标准、发挥作用的理念,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必须把党员标准放在首位,贯彻落实党员发展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和现实表现等标准,使标准成为党员教育的紧箍咒,坚持从严治党的理念,“严”字当头,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格党员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提升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科学的制度是保证理念践行的前提。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必须强化制度。注重制度的系统性、衔接性,既要有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系列制度,同时也要党员发展对象考察制度、党员再教育制度;不仅构建党员的激励、教育机制,也要构建党员的惩戒和退出机制,使制度覆盖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各环节;要强化制度的科学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施的前提必须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设中要把握中央对党建工作的系列要求,也要符合当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确保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突出制度的导向性,优化制度的前瞻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坚持思想教育与作风锤炼相结合。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重视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思想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构建党员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发挥的机制,增强大学生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构建党员服务社会的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抓好理论武装,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创新学习载体,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开辟红色教育专题网站、党员教育微博,实现“面对面”与“键对键”的有机结合,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思想教育与作风建设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党员,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建立作风锤炼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为镜子,使学生党员时刻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言慎微,丰富党员组织内容,强化党员组织生活,开展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效武器,引导大学生做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3.坚持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相结合。大学生党员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必须统筹资源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完善学校党委负主体责任、基层党组织负具体责任的领导机制,把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出了问题是渎职”的责任观念,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好抓紧抓实。提高党员质量既要全员参与,也要强化全过程的管理,把教育考核和管理工作覆盖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过程,确保教育工作覆盖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各环节,保障教育工作不留盲点,将教育贯彻于党员发展全环节,加强党员学习状态、日常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等全方位综合性考核,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或者有重大过错的党员进行退党处理,确保党员管理工作不留死角,实现党员管理考核的全天候全方位,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22号.

[2]李友良,张胜春,季益洪.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0-73.

[3]何熠,孙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2(8):136-137.

[4]甘霖.论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43-46.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