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的影响

2015-04-01苏晓丽方雪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死亡率颅脑发生率

苏晓丽,方雪红,孙 媛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症一般表现严重,且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一般在30%~50%,并且继发性损伤相比原发性脑损伤更为严重,尽早清楚继发性损伤诱因,则可降低患者严重程度,提高生存率[1]。所以怎样提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院前反应时间,是治疗此项病症的关键所在[2]。用主动、有预见性的和快捷的方式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护理工作,在急诊救治中占据的作用十分突出。本次研究中,对我院84例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分两组分别执行院前急救护理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两种方式的具体表现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7~78岁,平均(32±8.26)岁。均因车祸、高处坠落或摔跌伤引起。对所有患者开展院前气管插管与术前气管切开和急诊头部CT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全部开展急诊开颅止血和血肿清除的减压手术方式。

按照救护车的出诊先后顺序对84例患者进行编号,单号为A组,双号为B组,每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本组患者使用院前急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快速的护理诊断,依照患者的GCS昏迷评分标准对患者评分,以确定患者的昏迷等级;然后,保持患者呼吸道与静脉通道的开放,呼吸道的有效开放程度指的是在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的情况下为患者供氧,医护人员尽早开展或者患者主动配合开展气管插管方式。静脉通道的有效开放,表示的是保证有一条至两条大静脉呈开放状态,早期对患者使用脱水剂;之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的救治措施有瞳孔、脉搏、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为临床深入开展急救动作提供参照标准;第四步,各种执行方式需要保持在预启动模式之下,包括动作有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与术前准备。对本组所有患者开展头部CT检查,由出诊护理人员打电话通知医院CT室做好充分准备,当救护车将患者直接送到CT室后行立体检查,之后依照患者的病情特征,把患者送进手术室,开展院前救护-CT室-手术室的绿色直通道。

B组:依照急诊科的常规护理方式开展救护工作,救护过程为测定患者的血压脉搏、按照医生的要求为患者包扎、为患者输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程度、按照医生的要求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回到急诊科为患者开展其他形式的处理或者术前准备。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接受不同救治方式的有效率比较,A组为96.2%,B组为85.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从接到呼救电话到处理患者各方情况所用时间:A组患者与B组患者对比,除出车到诊的时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几项处理时间对比,A组均比B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14 d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对比:A组患者和B组患者对比术后14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3。

表2 两组从接到呼救电话到处理患者各方情况所用时间对比(min±s)

表2 两组从接到呼救电话到处理患者各方情况所用时间对比(min±s)

组别 例数 出车到诊 至气管插管至头部CT 检查至进入手术室A组42 17.8±8.4 30.5±0.9 30.4±1.0 45.2±0.7 B组 42 17.3±7.9 40.7±1.3 45.6±1.2 55.2±0.9 t值 0.32 11.7 17.9 15.1 P值>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期间内死亡率对比[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率仅仅低于四肢损伤,在全身各个部位损伤中占比为15%至30%,所以对颅脑损伤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3-6]。本次研究中,通过研究急性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救治方法,探究正确有效的院前救治方式,以实现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患者,对其开展院前急救需要掌握准确的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全面检查与在场人员的询问,找出针对性的急救方式。对于大部分的受伤人员来说,因为昏迷患者没有呻吟以及呼唤,所以不容易引起救治人员的注意,所以有经验的急救人员会对昏迷患者有更高的重视程度[7-8]。

任彩萍[9]研究中表示,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开展有效的院前急诊,成功率高达92%,和本次研究的95.2%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0]。

另外,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相比B组的57.1%明显更低。因为颅脑损伤的病情危重程度严重且变化复杂,因此争分夺秒的抢救,有助于降低院前死亡率,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也低于B组。综上,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1]。

[1] 黄文伶,梁平华,彭爱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73例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65.

[2] 邹月兰.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12.

[3] 周正华,王国兴,肖 华,等.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时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5(7):88.

[4] 叶小兰.早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重症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4):204.

[5] 吴 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6):922.

[6] 吴婉梅,何红燕,程文秀.急诊救护程序化管理在抢救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9(10):110.

[7] 郑诗斌.整体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2):4600.

[8] 梁秀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2,34(4):254.

[9] 任彩萍.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526.

[10] 杨 慧,林小明,肖 花.气管插管吸痰在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道梗阻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4):56.

[11] 侯翠霞,李水莉.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26.

猜你喜欢

死亡率颅脑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