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

2015-03-31张龙谢科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

张龙 谢科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7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并分析其内在关联性。方法 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四川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共调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其中男行47例,女性31例,痰湿质38例,阴虚质21例,湿热质13例,气虚质7例,阳虚质5例,血瘀证2例,平和质2例,18~35岁8例,35~55岁66例,55~75岁4例。结论 研究病例中痰湿质和阴虚质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高发体质,年龄集中在35~55岁,男性多于女性。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体质;痰湿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4年9月四川省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18~35岁8例,35~55岁66例,55~75岁4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骨坏死》[1]拟定:①症状、体征及病史: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有长期烟酒史、糖皮质激素服用史或其他相关病史。②体格检查:患肢短缩,髋周压痛,髋关节各向活动受限,可见"4"字征,Thomas征,Trendelenberg征,Oberlin征阳性。③影像学改变:X线见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骨小梁增粗紊乱等;CT见星芒征、新月征及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等;MRI的T1加权相见带状低信号,T2加权相见双线征等;核素骨扫描显示股骨头热区中有冷区。④股骨头穿刺活检确定为股骨头坏死。符合以上标准2项及以上可确诊。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包括18岁和75岁)。③自愿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1.4排除标准 ①诊断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②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绒毛结节滑膜炎等其他导致股骨头病变者。③精神病及智利障碍者。

1.5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及研究方法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调查员用规范化语言告知被调查者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记录结果,根据判定标准计算转化分,得出体质类型。

2结果

各型体质分布情况,见表1。

3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中医学"骨蚀"、"骨痹"、"骨极"范畴。《灵枢·刺节真邪》中说:"……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博,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而肉枯;热胜其寒……内伤骨而为骨蚀。"《圣济总录》中则指出:"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内痹。"其病因不外乎外伤所致、六淫侵袭、邪毒外袭、饮食所伤及瘀血、痰湿、药毒阻络所致。近现代中医骨伤学者如王衍全、崔茂月、徐传毅、袁浩、刘新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从理气活血,通其瘀滞入手,大多数学者认为脉络瘀滞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本病理改变。本研究病例得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在发病体质中占绝对比例,其中以痰湿质为主,且男性多于女性。因股骨头坏死患者多由长期大量饮酒或服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酒乃五谷之精所生,性大热而有毒,长期大量饮酒易导致湿蕴痰聚,日久化热,痰热相搏,阻塞经络,则气血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病;糖皮质激素乃辛热燥烈之品,久服耗伤阴液,致阴亏血滞,最终导致血行不畅,络脉不通,阴虚及肾,则肾气亏虚,骨髓失充而发为本病。根据中医从化理论,先天为阴虚或痰湿体质者似有相关易感性;但也有长期饮酒或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体质改变而发病的可能。王琦[3]提出的中医体质理论构架体系中强调从研究人的"病"转向研究病的"人"的个体化医疗模式的重要性,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为进一步个体化治疗该病提示新思路。本调查研究提示存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同时从体质上进行调治的可能性,并对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并合并高危因素(饮酒、激素)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预防调治的必要性。本调查具有病例少,观察时间短,分析具有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德伟,朱盛修.骨坏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335.

[2]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157-2009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3]王琦.王琦临床医学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235.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