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

2015-03-31薛林群

党政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实绩理想信念干部

○薛林群

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选人用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及不同场合,对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以及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选人用人思想,明确了考察人的主要标准、指明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指引了选拔人的主要方向,为我们个人成长和做好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关于干部的标准

习近平认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他在明确这几条都很重要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信念坚定和敢于担当这两个方面。

1.信念坚定

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这一条。习近平之所以把理想信念坚定作为第一位的标准来看待,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他指出,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他认为,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二是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认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他指出,我们现在大多数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他指出,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强调指出:“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2.敢于担当

习近平认为,“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他指出,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他认为,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他说:“‘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河北省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发现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贾大山孤傲清高,但才华横溢。他担任县委书记后,力排众议,任命贾大山为县文化局局长,这是当时河北省唯一的由党外人士担任一把手的单位。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的任命是正确的,因为贾大山不负重托,把正定县的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被省里评为先进单位,贾大山本人也成为知名作家。

二、关于干部的成长

习近平认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他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不断学习

习近平指出,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2.加强实践

习近平认为,“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3.组织培养

习近平认为,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会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

三、关于干部的考评

习近平认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考评干部时不仅要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而且还要透过实绩来看德才。

1.透过实绩的名实来看品德

实绩本义就是实实在在的成绩,本该没有名实之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为追求“实绩”而吹嘘、浮夸、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实绩”的名与实不符,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也直接反映了干部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是实事求是、踏实正派,还是漂浮不实、沽名钓誉,可以通过分析其“实绩”的名与实来了解和把握。分析实绩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看“实绩”的由来。那些把班子集体的成绩统统当作个人所为,把有利的客观因素而产生的成果统统归结为自己主观上的努力,把前任甚至前几任的量变结果全记在现任的功劳簿上等所谓的“实绩”,都是沽名钓誉的行为。二看“实绩”的代价。有些“实绩”看上去确实很显著,也很惊人。但这些“实绩”往往是以高投入为前提的,有的甚至是以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方式,耗尽单位老本、无法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三看“实绩”的评价。那些上级称心如意、下级怨声载道的只唯上不顾下的做法,领导高高兴兴、群众深恶痛绝的形象工程等,都不应该算作实绩。真正的实绩应该是群众满意度高的成绩。只有以官兵“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评价标准,才能把握住“实绩”的名与实。

2.透过实绩的显隐来看作风

每个干部面临的工作头绪都很多,既有容易显示政绩的工作,也有大量不太容易显示政绩或短期内不能显示政绩而又对单位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去做的工作。一个好的干部,一方面应孜孜以求于实绩,另一方面又要淡泊于实绩的显隐。实绩中显绩与隐绩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干部的工作作风。

在干部队伍中,重显绩、轻隐绩的倾向是存在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出名挂号提高知名度的工作就愿干、大干、快干,否则就慢干、少干或不干;二是做工作追求“速效灵”,而打基础、见效慢“为他人做嫁衣”的事就不太愿意做;三是追求轰动效应,喜欢搞“大工程”、“大手笔”,而对那些经常性的艰苦工作则不屑一顾。这类浮躁之气、飘浮作风,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分析干部的实绩时,既要看有形的政绩,又要看无形的基础性工作;既要看当前工作的效果,又要看其可能产生的长远效应和潜在效能;既要看那些可以量化的政绩,又要看那些确属政绩但又无法或不宜量化的绩效。

3.透过实绩的平奇来看智慧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统揽全局,抓住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对上级的指示和工作部署,不善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抓落实,而是照葫芦画瓢,甘当“传声筒”、“二传手”。也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看不准重点,抓不住要害,事情干了不少,但可圈可点之处不多。还有的干部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缺乏果敢决策、大胆拍板的魄力。

干部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能够看清工作关键环节之所在,抓准重点,敢创敢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对整个工作条件、现状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其次,必须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决策力等,能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甚至能见人之所不见。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谋断力,这对于一位优秀的干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谋断力强则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中,提纲挈领,抓住要害;善于把握态势,抓住机遇;善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取得的实绩往往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独特性、开创性。所以,通过对实绩的平与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位干部是不是能谋善断、富于开拓和创新。

4.透过实绩的因果来看能力

实绩的取得离不开干部的号召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主观因素,也与客观条件密不可分。如果不考虑客观因素一味地把实绩作横向比较,以及单纯强调客观困难不把实绩放在历史进程中衡量,都不能很好地判断出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般来讲,干部的能力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开创性工作的能力。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有待开创的领域很多、也很广,有许多都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所以,这类工作也是最具拓展空间的。二是扭转性工作的能力。作为一名干部有可能被组织安排到一个困难、艰苦或落后的单位去工作,由此面临工作上的困境和被动局面,而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带领那里的官兵千方百计扭转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上每取得一份成绩,要比在一般情况下付出得更多。所以,在干部考核中,对在扭转性工作中取得实绩的干部,应予以特别的关注。三是提高性工作的能力。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是围绕进一步提高现有工作水平来开展的。所以,干部工作能力如何,也就更多地体现在工作质与量的提高上。通过“瞻前”和“顾后”,全面、联系、历史地分析,一般能判断出干部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5.透过实绩的完缺来看素质

干部应具有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察全局、抓整体的全面素质。有些干部某一方面的工作抓得出色,甚至成为先进典型,而其他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或者大部分工作抓得不错,而某一方面明显不足,这种工作上的“偏科”有时就是素质上“短腿”的表现。

对干部实绩的认定应全面、系统,强调其实绩的完整性。实绩的完整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整体工作处于较高水平;二是单项工作不落后,无明显“短板”。所以在分析干部实绩的时候,既要看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要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既要看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也要看日常工作、基础工作和一般性工作。通过分析其实绩的完缺,才能准确把握考核对象是否具有胜任拟任职务应具备的全面素质。

四、关于干部的使用

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他指出,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有的单位用干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看轮到谁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更合适,用非所长,结果干部干得很吃力,问题堆了一大堆,工作也难以打开局面。除此之外,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他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他认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要求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好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才能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

猜你喜欢

实绩理想信念干部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 学以至用出实绩
善用“小事”谋“实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让实绩主导“上”“下”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