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析

2015-03-31迪丽娜尔·阿不力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多样性民族文化全球化

迪丽娜尔·阿不力孜

摘 要: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全球化加速了强势文化的扩张和弱势文化的萎缩,各种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趋同,全球化不断吞噬文化多元性。因此从对全球化、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及民族文化的概念界定,探析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冲击。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41-03

全球化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引起的相关问题,一直是近十多年来社会科学界比较集中关心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研究比较集中于经济和政治领域,尤其经济学界有关WTO的研究和政治学界有关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以及相应的国际关系的研究。但是,对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建设的关系的探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方面,都相当不够。而就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中,既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又保持并发展民族文化的特质,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何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是各国政府尤其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全球化并未有一个确定的定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就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它不仅涉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每个民族、国家及社会不同领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所受到的震动和获得的收益是截然不同的,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学科看到的全球化画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就每个个体和团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背景而言,由于每个个体和团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冲击的程度以及各自的传统、价值观和认知背景不同,所以对全球化做出的解释就会有所不同。

广义的全球化,是指自环球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兴起就已开始出现的社会变迁现象,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变为“世界史”的过程。而狭义的全球化,主要是指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由金融业跨国企业、通讯技术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发展所导致的全球经济走向一体的趋势和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媒理论家麦克卢汉(M.McLuhan)就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西方出现研究全球化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全球化有多方面的内容,如世界和平、生态危机、跨国公司、自由贸易、地区冲突、区域合作、民族意识、消费主义、自我认同等。相应地,对全球化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有从经济、政治或文化角度的专门研究,也有从总体上跨学科的、关注全球的研究。

二、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界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文化或文化建设途径的含义十分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做一些基本的分类。从属性上看,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从内涵上看,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如理想、道德、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社会文化如社会风尚、习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科学文化如科技知识、生产只是、管理知识、经营知识等;娱乐文化如电视、电影、戏曲、曲艺等;群众性文化如歌咏比赛、读书、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陈列展馆等;从构成要素上看,分为文化产品、文化业态、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文化单位、文化实体、文化队伍等;从文化载体来看,包括文化设施、文化基地、文化项目、文化媒介等。本文所讲的文化途径是从多层次、多角度使用的,从宏观意义上使用的,并非限定于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等含义。

引领社会思潮的文化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文化是一个门类众多、层次不同、性能各异、包容性极大的领域,从总体上看,文化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等功能和作用,更多地体现于间接和深远,常常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2]文化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逐步的,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接受这种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借助于文化传播价值观念更带有隐密性,更易于为民众所接受,许多人在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美国的电影大片、观赏着美国的体育比赛、学着美国的语言、消费着美国的工业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国的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其次,文化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厚的,既有宏观作用,又有微观作用,文化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构成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力量;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政策、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再次,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文化的影响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察觉的,人们文化基因的形成或积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文化产品的享用、文化作品的影响、文化风俗的传承、文化政策的引导等,才能真正使文化起到教化的作用。最后,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并非只受到一种文化的影响,而是受到多种文化的共同影响,如我国民众除了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影响我国民众的社会思潮更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在一起,共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这种融合性实际上体现了文化影响的复杂性,这也表明,在文化领域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

在当前时代,根据文化发展的特征,首先就是多样性。从西方文化哲学对文化形态的区分开始,多样性就成为文化发展的首要表现。德国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把世界文化区分八种,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则把世界文化区分成为二十多种。其他一些哲学家和文化学家也有各自不同的区分标准。尽管各种标准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这些划分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揭示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存在的多样形态。2001年11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明确提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这个宣言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也充分说明了文化多样性对世界各国的重要影响。从占据世界文化发展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的推陈出新,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综合创新,从屡遭打击而不衰的犹太文明生命活力,到非洲大陆的特色文化的别样风采,世界正凭借文化的多样性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世界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方式,反映着世界五光十色的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概括的那样,“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这是对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概括,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主要原则。

文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和独特部分。“人类是动物与文化的统一体,文化是人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4]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的客观必然性。再加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和传承,以及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的相互作用,文化的多样形态就更加复杂和分化。马克思所讲的“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个与他不同的人发生的关系上”[5],就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的准确概括。与人的存在相关联的人的文化特质,自然也随之表现出相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与人本身和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民族文化多样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宏富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下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伦理观念、国民品性等属于“深层结构”的东西,反映着特定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这种深层结构的文化,及其所承载着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充分地反映着文化的民族性。而所谓文化的民族性,实质上就是一定民族与别的民族在文化特质方面的根本区别。从根本上讲,作为价值系统、文化模式集中反映的文化的民族性,只要该民族存在,就不可能消失。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文化的民族性不可能消失,而且民族主义思潮会长期存在,有时甚至会大大强化。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文化不会全球化,更不会“一体化”,民族主义依然存在,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它,引导它,科学地弘扬它。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实践经验证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人的现代化。换言之,是民族素质的现代化。而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在我们看来,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民族素质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它们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价值指向和标志,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建设,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四、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沟通手段的国际化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全球化过程持续得越久,涉及的方面越广,力度越大,文化间的交流也就越密切,影响也就越广泛、深入。这种文化传播和融合既是指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指个别文化与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为体现的全球化取向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但在后者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张力和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主要规律性,与在前全球化时期业已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惯性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对立。另一方面,全球化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同传统文化的自我防卫机制的发挥,使民族传统文(下转90页)(上接42页)化丧失自我保护的机制会陡然增多,极易沦为被动的弱势一方。在全球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地学会克制文化上的个人偏好、习惯,慢慢地适应、接受从全球相互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和处理各种不同文化都要面对的问题,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全球文化与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与此同时,不同文化的这种交流、融合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变化有:民族国家安全利益导致的相互之间不信任所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有时会打破国际之间的脆弱的平衡状态;受经济利益驱动,民族国家之间有时为获取有利资源和最大利益方案而发生矛盾冲突;民族国家范围内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性组织、民间社会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女权主义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以及各种行业性民间组织等)的出现和日趋活跃,成为国家、地区和文化之间的特殊沟通桥梁,但它们也是文化所属体制内的一种包含有反向作用的对立因素。这些因素因为具有非体制性、国际性、跨国性背景,可能会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在交流时发生激烈的碰撞,既可能产生冲突,也可能会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意味着民族国家经常会陷于全球性与民族性的两难尴尬境地:国际上为应对超国家的问题和组织的挑战必然要凸显民族性、特殊性、差别性,同时在国内为防止诉诸同样理由而策动地方分权倾向和边缘势力的破坏而又须调整整体性、普遍性、统一性。这就是全球化时代政治文化的自反性。像群体性、族群性、民族心理、民族情绪乃至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过去都是治理社会的一种得心应手的工具,现在则变成了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群体——民族团结形成统一意志,成为达致既定目标的有效手段,用得不好就会成为消解中心、解构整体秩序的令人生畏的武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10-18.

[2] 孙家正.关于文化创新问题[N].光明日报,2003-09-03.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8.

[4] 韩民青.文化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1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9.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alysis

Dilinaer·Abulizi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ion,Research Department,Wu Lu Mu Qi 830052,China)

Abstract:Globalization is a historical category,is the world regional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beyond national borders,expand contact history and historical trend.Globalization is a strong culture of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weak culture,converg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devouring cultural diversity of globalization.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globalization,culture,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culture,analysis th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impact.

Key words:Globalization;culture;The diversity of culture;The national culture[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多样性民族文化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