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能力与大学生英语写作

2015-03-30杨傲曾建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段落隐喻语篇

杨傲,曾建松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隐喻能力与大学生英语写作

杨傲,曾建松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除了修辞功能以外,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十分重要。隐喻能力的培养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能丰富句法表达方式、增强行文准确性,增强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在英语写作的学习过程中,应反复强化隐喻意识,大量积累富含隐喻的佳句,强化英语写作中的隐喻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概念隐喻;隐喻能力;英语写作;建议

1 概念隐喻概述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认同。G. Lakoff和M. Johnson1980年出版MetaphorsWeLiveBy一书,革新传统修辞的隐喻概念,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他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提出“ 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即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域,并指出“概念隐喻是从一个更为具体的源域(Source Domain)向靶域(Target Domain)思维结构的映射(Mapping)”[1]。源域是一些相对具体而又熟悉的概念,靶域则是较为抽象的,通常为人们所不熟悉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一个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难以下定义的概念时,往往会去参照自己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另一概念来加以认识,这样便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关联的认知方式,如Love is a journey(相爱是一场旅行),其中源域为journey,靶域为love。Love这本是一个抽象的、无形的概念,人们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认识它,利用journey这一为人们所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取得隐喻的跨义域映射,这两个义域实体就构成系统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相爱正如旅途这一过程充满的欢乐与痛楚。由此可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具有普遍性特点。在日常语言中约有70%的表达方式来源于概念隐喻,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概念隐喻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运用概念隐喻指导学生英语写作,可以使学生思维开阔,语言丰富等。

2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写作难度最大,一直是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本研究对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6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其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将反馈的问题归为词汇、句法、语篇连贯以及谋篇布局几个方面。

2.1 词汇方面

词汇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词拼写错误、用词不当和词汇量少三个方面。单词拼写错误一般是少写字母或字母错置,甚至出现造词的现象(构词法未掌握好)。用词不当主要体现在:注重词义,忽视感情色彩或场合、词性等;近义词混用;用词不准确,词用得大、笼统;注重词义,忽视其文化背景差异,比如吹牛不是talk cow而是talk horse,习语“食大如牛”不是eat like a cow,而是eat like a horse,“热锅上的蚂蚁”不是ants on hot pot,而是cat on hot bricks.

2.2 句法方面

句法方面问题比较复杂,具体如下:中式英语,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写作时依旧会用汉语进行思维,用英语单词来拼凑句子;时态、语态错误;残缺句,比如because引导的句子独立成句的情况;主谓、平行结构、句子主语等方面不一致;悬垂修饰语,句子的主语与逻辑主语不一致;句子冗杂、繁琐;句式单一,多为简单句。

2.3 语篇衔接连贯性方面

语篇衔接连贯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衔接连贯性,二是段落衔接连贯性。句子连贯性差主要是逻辑词、衔接词等使用不当。段落衔接连贯性差主要体现在段落内部和段落与段落之间。除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差外,从段落内部看,首句为主题句,其次为拓展句,再到细节,学生在写作中不能很好地整合、统一;段落与段落之间主要是缺乏过渡句,让人理解费力。

2.4 谋篇布局方面

谋篇布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开篇布局和篇内谋划问题。学生文章开篇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审题不清,对个别字理解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写作跑题;未明确文体,未注意相应的文体有其对应的特点;西方人讲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观点,接着循序渐进,论证、分析,中国人写作习惯于先陈述一个大的背景信息,再列举事实,由大到小地分析论证,最后点明主题。在学生应试文章中开头一般是背景信息,再点明主题,主体段落先写好主题句,再写3~4个拓展句,紧接着列举细节,然后是总括句,结尾段一般采用要点综述或者主旨陈述。一般在行文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映拓展句表达不好,支撑细节选取与拓展句不紧密等。

3 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3.1 丰富句法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自然

国内外研究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常犯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词汇使用过于贫乏、单一。即使是学生在写作中很少出现拼写错误、主谓一致、时态混用等传统意义上的语言错误,但由于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缺乏准确性、多样性,使得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形式单调,毫无新意。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思维受到限制,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如果学生具有概念隐喻的意识并加以锻炼培养,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例如,对于Life这一主题,我们就可以由Life本身的特性创造出许多新的表达方式:Life is a journey(生活中充满了苦与乐,就如同旅行一样);Life is a mirror(生活好比一面镜子;生活的状况取决于你对于生活的态度)等。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隐喻特征。借助概念隐喻可以进行表达方式的创新,既有利于隐喻能力的提高,又增强文章的新颖性。例如We’re still trying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我们还在费力地想办法);I’m a little rusty today(今天我有点迟钝);He broke down and wept(他不禁失声痛哭)。在这三个句子中,根隐喻“Mind is a machine”起了关键作用,其中mind 为靶域,machine为源域,把“思想”比作“机器”,“Mind”就有了“Machine”的属性和功能,由此产生形象生动的表达,如grind out(生产)、rusty(生锈)、break down(损坏),这也是上文提及的隐喻的跨义域映射。

3.2 增强行文准确性,使信息得以清晰传达

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以母语的习惯来表达目标语,因此就会出现语言表达不地道,思想表达不符合西方人的习惯。以母语习惯来表达目标语的这种现象与跨文化隐喻能力有关。跨文化隐喻能力指的是对于不同文化隐喻认知的能力。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工具。隐喻的普遍性必然会出现不同语言具有诸多相同的概念隐喻的现象,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在隐喻的表达上会存在差异。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母语隐喻系统的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当目标语的语言隐喻系统和母语的语言隐喻系统一致时,就会产生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则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例如“Drag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权威、力量、才华、吉祥”等语义,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豪,自古就有“龙飞凤舞、车水马龙”等成语,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Dragon”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厌恶,因此“亚洲四小龙”被译为“Four Asian Tiger”而不是“Four Asian Dragon”。“牛”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直很受重视,牛的所作所为被拟人化,如“老黄牛、孺子牛”,而在英国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直是马,因而由马构成习语“吹牛”(talk horse)、“体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食大如牛”(eat like a horse)等,这一类动物词汇中英相异的比比皆是。再如植物文化词汇“红豆”在汉语中喻“相思、爱情”,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而在英语中“red bean”则多表达“为了眼前利益而出卖原则,忘恩负义”等意思。这些都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民族语言的隐喻性差异,慢慢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就能相应得到提高。

3.3 增强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小句数目众多、连词使用频繁等现象。这是由于缺乏使用语法隐喻手段组句而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写作者在表达某个中心概念时首先可以明确一个中心隐喻,其余的词汇表达再围绕这一中心隐喻相互关联地去展开,构成一个隐喻语义场,一个隐喻链,使各个喻体之间具有关联性,从而构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2]。这样的行文必定层次清晰、结构严密、思想表达清楚。

4 英语写作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隐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看,把隐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隐喻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丰富语言表达,而且与人们的创新思维、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王寅教授等提出“三合一”教学观,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3]。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隐喻能力,如何将其运用到英语写作中?本研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4.1 反复强化隐喻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重视隐喻知识,学生的隐喻意识也就会逐渐提高。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挖掘多义词与隐喻的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隐喻意识,又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记忆词汇新方法,使词汇记忆更牢固,比如“bank”是“堤,河岸”和“银行”两个义项,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个义项毫无关系,但经过联想,通过隐喻思维便可有效记忆:堤岸储存water,银行可以存money。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储蓄”功能上把两者联系起来。

4.2 大量积累富含隐喻的佳句

在日常阅读中,学生应注意多收集富有创造力的灿烂语句,多读文学作品,对优美句子、段落适当背诵,这样才能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某个隐喻进行深层讲解,与学生一起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师生隐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的隐喻认知兴趣。

4.3 强化英语写作中的隐喻训练

隐喻既可以基于事物间的相似性,也具有创造相似性,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可能。因此,它又是一种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隐喻思考与创作。师生可以列举出一些根隐喻,然后一起根据根隐喻发散思维,创造出更多的派生隐喻,并以这些派生隐喻来组句谋篇或者进行隐喻表达与非隐喻表达的对译练习等。

5 结语

隐喻是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手段。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隐喻能力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隐喻能力提出建议。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学生应当要有意识地培养隐喻能力,并积极运用到英语写作中,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2] 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3]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3.

(责任校对 王小飞)

20141110

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YS2014039;SYS2013023)

杨傲(1993-),男,湖南长沙人,本科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

H0-05

A

1674-5884(2015)03-0113-03

猜你喜欢

段落隐喻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短文篇】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