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方言研究综述①

2015-03-30强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吴语官话芜湖

强伟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芜湖方言研究综述①

强伟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芜湖方言研究始于建国后的方言普查时期,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丰富,既有语音语法词汇的专项研究,又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的来说,目前对于芜湖地区的方言研究状况已较为全面。

芜湖;方言;研究综述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属于习惯上所称的皖南地区(皖南指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黄山、安庆七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别名鸠兹。境内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西部和南部多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长江、青弋江、漳河等主要河流流经。北临合肥市及马鞍山市,南接池州市和宣城市。总人口约620万(2010年),下辖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等4区4县。

芜湖市位于官话区和吴语区的交界地带,主要通行江淮官话和吴语宣州片,另外还有移民带来的少部分河南话(中原官话)和湖北话(江淮官话黄孝片)。芜湖地区各方言的分布错综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有双方言甚至多方言分布,小至一个村镇都有可能分布有不同的方言,且官话和吴语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很多地方的方言具有官话和吴语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的方言,对于这些方言的归类也并不完全统一。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芜湖市、无为县和南陵县被划分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繁昌县、芜湖县等地则被归为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1]。明末孙耀、吴思等人所著皖南方言韵书《音韵正讹》是研究皖南方言的最早作品,而直到建国以后,才开始利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芜湖地区的方言进行研究。由于皖南地区方言被发掘比较晚,所以研究成果并不算很多,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将皖南地区的江淮官话和宣州吴语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针对芜湖地区方言的研究则更少,大多只是对于各地方言的分区作出了划分,并选取一些方言点进行调查。根据对各类学术期刊及学位论文的不完全统计,专门及涉及芜湖地区方言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约四十余篇,研究地区包括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和无为县,研究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综合性及相关研究等多方面。

1 语音研究

从面上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芜湖地区方言的语音状况的调查研究始于建国后的方言普查时期。最早见于《安徽方言概况》(1962),书中介绍了一种“铜太方言”,包含了芜湖地区,即今天所说的宣州吴语,并为其做出了语音特点的概括,即“是跟吴语一样的,就是保持古浊塞音声母的音类”[2]。对芜湖地区方言语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皖南地区方言语音的整体研究中,如郑张尚芳在《皖南方言分区(稿)》(1986)中指出芜湖地区宣州吴语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通音”[3]。《安徽南部的方言分布》(1987)指出“塞音成分通音化以及气音化是宣州话区别于其他吴语的特点”[4]。对芜湖方言语音的研究还体现在对安徽不同方言的整体研究中,如孙宜志的专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2006)就采用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查了天长、六安、当涂等多个方言点的语音状况,其中就包括了芜湖地区的无为县泥汊镇,并记录了泥汊镇的语音特点7项,如“泥来在洪音前读l,在细音前读n,今合为一个音位”[5]。蒋冰冰的《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2003)是目前唯一1本研究宣州吴语语音的专著,她选取了芜湖地区宣州吴语的代表点如芜湖县湾沚镇、繁昌县城关镇、南陵县奚滩乡等地,并对这些地点的语音进行了调查和总结[6]。她的《宣州片吴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2000)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选取了宣州吴语的20个代表点,其中包括芜湖地区的芜湖县湾沚镇、繁昌县城关镇以及南陵县奚滩乡,并指出:“宣州吴语古全浊声母的特点在于,全浊塞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清化,全浊塞擦音大多已擦音化,和全浊擦音一样伴有强弱不同的气流。”[7]

专门针对芜湖地区具体地点方言语音的研究最早有方进的《芜湖县方村话记音》(1956),文中描述了方村话的语音特点“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一律变为送气清音”[8],这也是大部分宣州吴语的特点。苏寅的《芜湖易太话的音韵特点》(2009)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易太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简要分析了它的音韵特点。宣小东的硕士论文《无为方言的语音系统特点研究》(2012)以田野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描写了无为地区的语音特点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指出了无为方言“n、l不分,平翘不分”的特点。蒋光美的《安徽无为方言的文白异读》(2013)认为“无为地区方言的文白异读有系统性”,并对其做出了论述。

2 词汇及语法研究

芜湖地区位于官话和吴语的交界地带,具有两者的共同特点,这在词汇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对芜湖地区词汇的研究比对语音的研究要滞后一些,但成果较为丰富。早期并没有对词汇进行专门的研究,随着对芜湖地区方言研究的深入,继一批语音的研究成果出现之后,词汇研究的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对方言词汇整体的概述,如郝建的《安徽繁昌方言词汇特点初探》(2010)对繁昌县城关镇的词汇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繁昌方言“极具地方特色,并深受宣州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影响”[9]。还有邵丹丹的《无为方言词汇特点研究》(2010),对比了无为话和普通话在构词方面的不同。潘景的《无为方言字词考释六则》(2012)考证了无为方言中搭桨、滗、停当等特殊的方言词。鲍敦鹏的《安徽芜湖方言词汇特点刍议》(2011)介绍芜湖地区属于“吴头楚尾”,并指出“芜湖方言受到江淮官话和吴语的共同影响,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10]。

在语法方面,芜湖地区的方言同样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两方面。词法方面如雕珺的《安徽芜湖方言“得”字的几种用法》(2006)介绍了芜湖方言中“得”的特殊用法:“不仅可以作为结构助词,还有介词、语气词、构词词素的功能。”[11]还有如王艳在《浅析无为方言中的语气词》(2013)中介绍了无为方言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语气词并举例说明。黄洁的《安徽芜湖方言中“个”的特殊用法》(2006),介绍了“个”的几种特殊用法:“可以在时间词之后,可以组成短语,也可以用在名词前。”[12]苏寅的《芜湖方言中的“子”尾》(2009)着重分析了芜湖方言中“子”尾的构词形式和功能。赵兵的《安徽无为蜀山片方言否定词浅析》(2009)对无为方言的否定词不、没、败进行了语法特征的分析,得出了这几个否定词在具体语法环境中功能的不同。朱定峰的《浅析安徽无为方言中的虚词“吱”》(2006)分析了方言词“吱”的特点,认为“‘吱’比较特别,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13]。

句法方面如焦长华的《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表述》(1994)分析了无为方言中独具特色的“FVP子(来子)”句式,并论证其属于“因无为与外界交通不便而保留的近代汉语特色”[14]。袁从润的《安徽芜湖方言中“各吃了”语法化的共时分析》(2006)介绍了芜湖方言中独具特色的“各吃了”结构,并分析了方言中“各+VP”语法化的形式。潘海燕的《繁昌方言里的动词重叠带补语现象》(2009)比较了南方多个方言中类似的语法现象“VV+补语”。李木子的《芜湖清水方言语法的完成体》(2006)通过分析清石话主要采用的“者”“恒”等标体词,考察了清水方言中完成体的表达。孙春英在《安徽芜湖县方言中的“X把X”结构》(2010)中分析了表大约量的“X把X”结构,并论证其中“把”字的助词性质。沈颖的《芜湖方言中副词+形容词结构的认知解读》(2011)对芜湖方言中的“副词+形容词结构”进行了语言学的分析。邢娟的《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研究》(2011)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了无为方言中“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的句法结构。高敏的《安徽芜湖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2012)分析了芜湖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并就其非疑问用法与普通话的不同做了比较。陶梦婷的《浅谈芜湖方言中特殊字“哈”》(2013)列举了“哈”字独特的语用和语法表达,并认为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语言学材料,更好地探讨语言的演变规律”[15]。

3 综合性及相关研究

在地方志中也有很多的方言描写介绍。《安徽省志·方言志》(1997)对芜湖地区的方言状况进行了综合介绍。还有《繁昌县志》(1993)、《芜湖县志》(1993)、《南陵县志》(1994),都对各地的方言有独立章节的综合介绍。论文方面,李木子的《芜湖(清水)方言研究》(2007)用调查、描写和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芜湖清水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描写,“为江淮官话与宣州吴语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16]。

此外还有关于地方方言保护、发展的问题以及与传统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付义荣在《安徽无为傅村方言状况之研究》(2007)中对方言在普通话冲击下的现状进行了探究,认为方言有其自身的价值。他在《论汉语方言的萎缩——以安徽无为县傅村为例》(2012)中认为方言的前景不容乐观,方言的萎缩“势在必然”。关于方言与文化传统方面,如段天文的《芜湖方言与普通话对应关系的探讨》(2012)在于通过比较芜湖话和普通话的关系达到“了解芜湖方言,推广普通话,丰富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的目的。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2]合肥师范学院方言调查工作组.安徽方言概况[M].内部发行,1962.

[3]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1):8-18.

[4]郑张尚芳.安徽南部的方言分布[A].中国语言地图集[C].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5]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6.

[6]蒋冰冰.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蒋冰冰.宣州片吴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J].方言,2000(3):243-249.

[8]方进.芜湖县方村话记音[J].中国语文,1956(2):137 -146.

[9]郝建.安徽繁昌方言词汇特点初探[J].语文学刊,2010(4):65-66.

[10]鲍敦鹏.安徽芜湖方言词汇特点刍议[J].语文学刊,2011(20):21-22.

[11]雕珺.安徽芜湖方言“得”字的几种用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0-112.

[12]黄洁.安徽芜湖方言中“个”的特殊用法[J].现代语文,2006(12):83-85.

[13]朱定峰.浅析安徽无为方言中的虚词“吱”[J].现代语文,2006(9):73-74.

[14]焦长华.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表述[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02-104.

[15]陶梦婷.浅谈芜湖方言中特殊字“哈”[J].语文学刊,2013(7):75-77.

[16]李木子.芜湖(清水)方言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07.

(责任校对 晏小敏)

H179

A

1674-5884(2015)07-0179-03

10.13582/j.cnki.1674 - 5884.2015.07.058

20150108

强伟(1991-),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吴语官话芜湖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