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体现“生本”教育

2015-03-30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小学祝瑞雪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童谣音乐课声部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小学 祝瑞雪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体现“生本”教育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三小学 祝瑞雪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小喜欢音乐,并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提高音乐修养、开阔音乐视野,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及自娱自乐者。音乐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能使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呢?本文就音乐课堂如何体现“生本”教育阐述几点看法。

小学音乐 生本教育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小喜欢音乐,并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提高音乐修养、开阔音乐视野,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及自娱自乐者。音乐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能使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呢?本文就音乐课堂如何体现“生本”教育阐述几点看法。

一、发声练习新鲜多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条发声练习不仅在内容上与本课传授的知识相关,而且在形式上要常变常新。例如,低年级可以模仿小猫、小狗、小鸡等小动物的叫声;高年级可以模仿自然界的风、雨。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并在适度的音域内练习发音,这种发声练习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对于教师的相关要求(坐姿、气息等)也积极主动地完成。

二、打击乐器分段教学,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课堂。小学打击乐器进课堂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一、二年级欣赏打击音乐,对打击乐器产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身边的物品,如塑料瓶、棍子、皮筋、水杯等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小学三、四年级使用打击乐器,寻找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创作演奏和合作演奏。

三、即兴活动创造丰富课堂,体现教学民主化

音乐课中的即兴创造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体现,也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奏曲。新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在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具体分为即兴创造与非即兴创造两类。前者相对而言是学生潜能含量的表现,后者则是音乐模仿前提下的再创造。若使学生的创造实现民主化,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

1.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创造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音乐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放松,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形成有趣的音乐创造。例如,教学《鸭子嘎嘎嘎》音乐游戏时,学生先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模仿鸭妈妈、鸭哥哥和鸭妹妹的叫声,体验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再请一些学生对大家的叫声进行分辨,在台上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大家开怀大笑,最后让大家创造鸭爸爸、鸭爷爷和鸭奶奶的叫声,把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来。

2.在开放创造中开动大脑

开放音乐教学过程是民主的又一体现。教师可以采取游戏、表演等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留给学生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使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例如,在音乐童谣双声部的练习中,由教师引入童谣,学生开动大脑进行童谣汇编和创作,发掘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教师以第二声部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说童谣,学生在无形之中体验了双声部的音响效果。教师以简明的言语形容双声部的含义和创作,进行小组间的协作练习,教师惊喜地发现有的学生能自创出各种不同的双声部诵读童谣,两声部间的节奏间隔也能够进行不断变化。

当然,在学习开放的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调控课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一开放就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调节课堂氛围,注重课堂教学的常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开放的同时做到活而不乱。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选择不同形式表现音乐,从各个不同角度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使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音乐表现与创造的自信心。正如美国教学模式研究专家乔伊期和韦尔说:“要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

四、音乐分享个性,体现学生主体性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不少学生受到生活中的电视音乐、网络音乐、社会音乐熏陶,他们对音乐的求知及欣赏角度也不再限于音乐书本上的几首歌曲。因此,我在高年级音乐课堂上设立了“音乐分享”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自己喜爱的音乐人的资料、照片及其代表歌曲等,并做成PPT在音乐课堂上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和快乐。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都应该用心维护学生的自由。特别是音乐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学科具有的情感特点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一种方式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尝试用学生喜欢的其他方法加以解决,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ISSN2095-6711/Z01-2015-01-0092

猜你喜欢

童谣音乐课声部
童谣里的童年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快乐童谣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