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标准化改革

2015-03-30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罗振华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钳工实训技能

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罗振华

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标准化改革

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罗振华

为了响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目标,加强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本文针对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的标准化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钳工技能 公差控制 隐性知识

钳工工艺与技能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中职学校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同时钳工也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工种之一。钳工实训教学主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工厂化的项目式管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钳工技能实训教学的突破点在于技能的提高,而技能的提高又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存在种种客观原因,中职学校难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效果总体上不够理想。所以,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针对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的标准化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职业装为起点,塑造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装又常称为工作服,是为工作需要而特制的服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职业装往往结合职业特征、企业文化,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方面考虑。从精神性层面来看,职业装有利于培养从业人员的敬业爱岗精神,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归宿感。为尽快使中职学生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应鼓励中职学校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要求各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订制职业装。职业装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着装中的贫富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强化了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员工意识。统一着装的中职学生势必会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为载体反映现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价值取向。

二、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内部动力

锯削、锉削、钻孔等基础训练是钳工技能的一个开端,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技能才能谈得上对加工工艺的了解和掌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生源来自义务教育阶段的后进生,其中不乏心理上的受挫者和行为上的散漫者。钳工实训又主要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学习过程,所以学生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校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学习主体的第一步。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客观上来讲,钳工基本技能训练过程单调、枯燥,对体力消耗较大,时间长了必然会使学生对钳工实训产生抵触情绪。但是,教师可以把乏味的基本技能训练融入一个具体的项目中。例如,要求学生利用锯削技能制作梳子、五角星图案等模型,同时结合多媒体工具针对工艺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实习项目感兴趣,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锉配合是动手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锉配合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操作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钳工锉配合技能是鉴定钳工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钳工操作中的基础技术和支撑技能。同时,锉配合也是中级钳工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所以,锉配合是中职学生钳工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四方孔配合”,但该课题的掌握是一个较大的台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训教师应该详细分析并拆分工艺步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搭建实践教学中的每一个台阶,这也是循序渐进原则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四、公差控制是难点

职业教育针对学生的就业而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劳动品德培养。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钳工实训不同于开展小制作。假如中职学生花费了半天时间加工出一个工件,做出的产品却不平、不直,肯定不被认可。同样,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机械零件存在较大范围的形状和位置误差,那么将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市场前景。所以,中职学生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必须强调公差控制。但是在钳工实训课程中,除了限制工件的尺寸误差,还要求对加工工件的形位误差加以控制,这无疑是一个难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除了相关知识点的前期铺垫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精讲钳工划线;二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量具的使用,包括游标卡尺和刀口角尺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钳工划线是静态的公差控制,量具的使用是动态的公差控制。两者相辅相成,势必使学生加工的工件达到要求的公差范围。只有这样,中职学校才可以在实训过程中把学生改造成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人。

五、边教边学,动作规范是重点

钳工基本技能中包含大量的隐性知识。通常,隐性知识是以个体经验为导向,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所以,钳工操作技能一定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获得。虽然学生在实训的初始阶段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模仿,但其动作的节奏和协调性总是存在较大偏差,常常是虚有其表、花拳绣腿。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凭借以往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进行操作,不一会儿就出现疲劳征兆,甚至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要使学生技能有所提高就必须引导学生在一边教一边学的过程中追求动作上的规范。具体说来就是在钳工教学中进行过程控制,及时反馈信息并及时干预非标准行为。

教师可以把常规的钳工实训教学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标准示范阶段”,即实训教师主要通过要领讲解、标准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开始机械模仿;二是“学生示范阶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逐个示范,并逐个评分,一旦发现问题立马纠正偏差,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

(4)实施岗位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岗位教学,即带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按照岗位定员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并按照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3.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和学科性质,实施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

课程评价需要检查课程实施的结果和进程、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同一性。为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贴近工作岗位实际,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积极探索多元评价等新课程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1)评价指标多元化。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专业知识评价内容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及具体运用效果;岗位技能评价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基本技能和综合专业技能,分别进行评价。在技能评价中,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职业素质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意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评价,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探究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进行。

(2)评价方式多元化。除了笔答试卷评价方式外,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素质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试、作业、课堂情况、实训报告、调研报告、技能考核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取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并根据课程目标对各个利益主体的评价权数进行科学分配。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首先,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力争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一致。其次,敦促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师真正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再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严格课程计划,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促使教学质量提高。

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投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帮助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努力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1]周丽红.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7.06

[2]严启英.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03

[3]朱 健,王振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08

ISSN2095-6711/Z01-2015-01-0161

猜你喜欢

钳工实训技能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