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5-03-30江汉大学法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务老年人课程

江汉大学法学院 王 戈

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将大大促进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丰厚理论知识和娴熟技能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专门人才,也是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授课老师值得思考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做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一、“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现状

“老年社会工作”是专门针对从事老年服务的社会工作,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具有较深入的关于老年人的理论和知识外,还需要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面对老人的实际问题开展具体工作。通过“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还是和传统教学方式区别不大,教师讲授占大部分时间,其余时间就是布置作业和少部分的机构参访,教学活动呈现单向的传播。由于学生在其他教学环节上得不到实践性锻炼,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手段通常也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较少,学生面对老人时的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较少,因此学生课程结束时,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务操作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这都是目前“老年社会工作”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对“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着眼于解决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实务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学上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并尽量给学生创造实战的机会。

二、“老年社会工作”教学改革的准备

要对课程做好改革,需要重新认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苏珊等人在《聪明教学7 原理》一书中指出第一个教学原理就是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会促进或阻碍其学习”。作为专业必修课,学生进入“老年社会工作” 课堂进行学习之前,都已经学习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对社会工作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课程服务和研究对象的老年人,虽然与学生有年龄的巨大差异,但是学生们并非白板一块,他们头脑中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常识或者知识。当然这些知识包括事实、概念、知觉、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等,其中有些可能是正确的,完全能符合当前的学习情境,有些常识却是错误的、不充分的,不仅不能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相反有的不准确的知识还将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及延误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组织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有目的地在讲解、讨论等互动中清晰呈现知识的组织结构和概念化信息,以加深学生对新的知识理解和接受。

本改革自开始就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教学安排进度表,以学生为主体,以讲授和互动讨论为主线,构建了自主而高效的课堂。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改进和调整教学法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间互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的开放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法和思路

大学生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学生进入大学后,多是进行自主性学习。因此,必须有强烈的动机指引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当学生明晓学习目标或活动的积极价值时,期望成功地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感知到来自周围环境的支持,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实践上采取了灵活的、学生主体参与的四种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观察比较辨析法。对于老年人的认识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如教学改革之初考虑的,学生不见得对于老年人的认识都具有理性和准确性。由于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对老年人有个专业的、整体的、客观的认识。因此,第一次上课时,就连续集中抛出一些关于老年人的似是而非的观念和认识,以澄清学生们的认知。从课程伊始,就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位老年人做一个8 周左右时间的持续近距离观察,观察老年人的体态、精神面貌、需求、想法,力图使学生能够对老年人的直接观察和课堂知识相结合,使老年人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合理建立起来。通过较为长期的观察,有不少学生都能关注到老年人生命历程的特质,并从自身开始反思,这些都为他们理性认识老年人打下了基础。

2.分组互动讨论。根据学生情况,自愿分成五个五人小组,按照小组同学的不同特点开展活动,例如将分析男性孤独老人的案例交给男生比较多的小组,让女生分析牵涉家庭问题的案例,保证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讨论中来。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及团队合作意识,把每一次的分组互动讨论视为一次作业,将学生提交的互动观点记录与平时成绩挂钩,每个小组中成员的成绩都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理论或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模拟案例教学。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项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方向,要有足够的实务体验经历才能掌握到专业技能,但囿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每一节的课堂完全搬到养老院里。因此,课堂运用成熟案例模拟情境的教学则是一种缩短与现实的距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它使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引发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动情,引起共鸣,进入一种的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教师提前精心选择优秀的老年社会工作案例,根据学生分成的小组,运用小品形式,采用角色扮演,由学生制作PPT 提供场景和旁白,让学生体验社会工作者和老年角色,让他们做到换位思考。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促使学生自己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梳理、重温、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方法。

4.学生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讲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把知识点问题按照理解的步骤分解开来进行讲述。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运用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课前认真准备上课材料,教师在课前会提前与学生沟通好上课的内容,学生精心制作PPT,课堂上做到了与同学比较充分的交流,互动热烈,讨论的效果甚至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基本达到了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改革反思

虽然“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改变以往课程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更新颖的教学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总结一下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受到知识理解或者认识层次的局限,学生在教学展示和情境再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内容并不确切、方案不够合理、学生进入角色困难等问题,这就要求提前做好指导和把关工作,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课程改革的摸索,笔者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授者的次数不宜太多,1 ~ 2 次足矣,目的是为了展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达到大家充分讨论的即可。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本人还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教学活动需要精心设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抛开。

[1]苏珊·A·安布罗斯等.聪明教学7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理论、实务与研究[M].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猜你喜欢

实务老年人课程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