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2015-03-30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中学和玉芬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重力势能思考问题角度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中学 和玉芬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中学 和玉芬

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物理概念,使教学事半功倍。

角度 理解 沟通交流

初中物理其实并不难学,许多学生觉得物理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不会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物理这门课程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一旦对物理的理解和生活分开就难以理解了。如果学生做不到理论联系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降低一个高度,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阐述物理教师如何站在学生角度与学生交流互动。

案例一:

讲解《能》这一部分时,我发现学生对一道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难以理解:一辆车从坡上匀速直线向下运动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选项是错误的,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他们认为车从坡上下来时高度减少了,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这个理解是对的,但减少的重力势能并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内能。

后来,我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毕竟只是孩子,没有开过车,所以觉得难以理解,但是他们几乎都会骑自行车,所以我就从自行车入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当你们骑着自行车下坡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控制会怎么样呀?”“会加速!”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继续问学生:“如果不想让它加速要怎能办?”学生说:“紧捏刹车。”我再问学生:“如果坡很长,自行车轮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说:“会发热。”我再引导学生说:“轮胎发热说明重力势能转化成了什么能?”学生终于明白转化为内能。

案例二:

测量密度一课中关于俯视和仰视读数使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的问题,学生掌握不好。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外面的那棵大树,现在我们是在三楼从上往下看它,课间我们在校园里的时候是从下面看它,那么大家觉得什么时候它看起来更大一些呀。”同学们很快回答说从下面往上看的时候觉得更大。我适时总结说:“俯视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仰视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所以,我们观察测量值时只能平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理解了教学内容。

案例三:

学生做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课后练习题时效果不理想,于是我思考了一下对学生说:“你们都生长在农村,见过盖新房子吗?”学生都说见过,甚至有些男生表示他们参加过盖房子的过程。我接着说:“盖房用的柱子很粗、很大,只靠一两个人拉不动,要让柱子轻松地移动起来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同学们立刻兴奋地说:“让它滚动就行了。”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个知识点迎刃而解,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

当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难学、难理解时,教师要开始自我检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时候说明教师并没有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反而把学生搞糊涂了。

教师不能备了一次课之后就用同一套方法教学几十年,这样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本人的发展也容易受到限制,慢慢进入教育瓶颈期。长此以往,学生首先会对教师毫无新鲜感,接着对物理课程也不感兴趣了,这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社会在进步,教师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让我们几十年下来每天都只吃一样的菜,我们也会受不了的。所以,教师除了学习还是要学习;除了探究还是要探究。每个章节的授课内容都要找到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学生越学越糊涂。

“要想钓到鱼就要用鱼的思维去思考。”的确,我们钓鱼时在鱼钩上挂的诱饵是蚯蚓。蚯蚓不是人类能食用的食物,却是鱼类的佳肴,为了钓到鱼我们需要投鱼之所好。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表达才能使学生更快、更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些孩子,不是成年人,许多成年人见过的、接触过的东西学生并不知道。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实践性的思维思考物理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必须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在接触些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做到这些以后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被社会淘汰,不用担心自己会遇到教学过程中的瓶颈期,最终会成为一个热情洋溢、魅力四射的物理教师。

ISSN2095-6711/Z01-2015-01-0063

猜你喜欢

重力势能思考问题角度
重力势能大小由谁定
神奇的角度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重力势能》教学案例
按图索骥
角度不同
人啊
思考问题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