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荟萃

2015-03-30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笔杆子保质期改革

观点荟萃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论点 1.改革地位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改革时态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改革定力论: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 “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4.改革任务论: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5.改革目标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改革特征论: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7.改革方法论:尊重改革规律。8.改革推进论:有序推进 “五要”。9.改革动力论:党的领导与改革合力。10.改革担当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摘自 《红旗文稿》

十八大精神是 “四个全面”的总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深刻揭示出了 “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那么, “四个全面”是如何形成的?从 “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看, “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统领中国发展总纲,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要领域和主攻目标。 “四个全面”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一定会发挥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引领作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四个全面”的多次重要讲话,查阅党的文献资料,研究 “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党的十八大精神是 “四个全面”的总源头。

——摘自 《北京日报》

“县治则国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县委书记研修班上说县委书记很容易成为 “被围猎的对象”,提醒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时要注意廉洁自好,掌好权、用好权,不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要消解 “围猎困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 “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让公众对权力运行过程一目了然,并能有效地民主参与和监督。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 “权力的主体”,也才不会去 “围猎”县委书记。

“县治则国治”,县级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国家的治理理念和好的公共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能否让人民满意,县级政权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政权稳固和社会和谐。因此,要消除 “县委书记被围猎”困局,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真正实现 “县政公开”,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县域社会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摘自 《求是》

从 “百虎入笼”看破立反腐新常态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落马,第一百只 “老虎”入笼。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中央正纲肃纪、重拳反腐的坚定决心下,全党全国都再次见证了任何人都不能跨越党纪国法的底线这个道理。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习近平说: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做好‘破’和 ‘立’这两篇文章。”没有破,就不会有立;没有立,也不可能彻底地破。就反腐而言,破需要魄力,立需要决心。打虎是破,重塑政治生态是立,破立结合,点中要害,才能逐步剜除破坏政治生态的毒瘤,树党威信,赢得民心。

当前 “不敢腐”已初见成效,接下来还要向“不能腐”和 “不想腐”迈进。要实现这样的跨越,既靠制度建设,也靠思想改造,要全力做好 “破”和 “立”这两篇文章。

——摘自人民网

“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一种能力。的确,善于运用语言,只言片语足以打动人,不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越是滔滔不绝越可能招致反感。写作,蕴藏着语言的无穷能量。

毛泽东同志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他不仅亲自撰写理论文章和往来电报,还写过不少堪为经典的新闻稿件。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 “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1981年,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 “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练好笔杆子,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一项关乎治国理政基础的必修内功。

——摘自人民网

执政为民思想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官本位思想的流毒。相比于中国古代,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渐渐超越了官本位思想,不过也应该看到,这种思想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和消除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二、特权阶层势力坐大。执政为民思想的核心即 “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官民平等,甚至官员甘作人民的公仆,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果广大干部像国民党官员一样 “做老爷”,那么执政为民和服务型政府就会失信于民,甚至会变得滑稽可笑。三、公民素质有待提高。成熟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有成熟的公民。从严格意义上说,无论中国农民还是市民,他们都离真正的公民还有很大的距离,这需要政府、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服务型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更大,也更为迫切。

——摘自 《学习与探索》

党员的 “保质期”应是一辈子 近年来,在高悬的反腐利剑下,不少昔日甚为风光的 “明星”官员不能善终,纷纷落马。对此,一位专家说: “物品的保质期有时限,而党员干部的保质期却无终时;欲求终生保质,必须呵护一世清白。”此论发人深思。

认定物品保质期的标准是时间,而检验党员干部的 “保质期”,不仅是绵延的时光,更体现为林林总总的考验。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是否畏惧流血牺牲是鉴定 “保质”与否的试金石。在和平时期,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则是判定是否 “保质”的分水岭。春风得意的坦途,实为考验人品的一道命题;坎坷波折的逆境,则是检验节操的一份考卷。惟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方能粉身碎骨不变本质。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们不因诱惑而失守,不因名利而失节,不因流光而失色,不变的正是优秀共产党人的品质。“加强纪律性”: “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环”

——摘自 《人民日报》

1947年底中国革命面貌发生质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历史达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保证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选择加强纪律建设为核心环节,以推动全局工作。从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到城南庄会议前后提出一系列新概念,充分显现政治纪律涵义,再到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纪律建设全面总结提升,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持续深入的纪律建设。通过不间断地探索创新,中国共产党对纪律工作的认识及实践在1948年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为确保解放战争最后阶段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摘自 《党的文献》

猜你喜欢

笔杆子保质期改革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改革之路
跟保质期赛跑
笔杆子里出英雄——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改革备忘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改革创新(二)
爱情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