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意义、内容与路径

2015-03-30孙翱翔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党风党性党员干部

孙翱翔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法政教研部,江苏 淮安 223005)

一、党性与党性教育

什么是党性,刘少奇同志有一个经典的表述:“党性就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党的十六大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党性既具有阶级性,同时又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要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员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党员的坚强党性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和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党员增强自身党性主要有三种途径:一靠党性教育,二靠党性锻炼,三靠党性修养[2]。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总体和平的国际局势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上升,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此起彼伏,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反霸权、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在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趋复杂,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以增强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的能力。

(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繁重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要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这些问题和困难,惟有通过改革的办法和途径。当然,当前的改革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不能通过一项或几项改革就能解决问题,而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成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项新的挑战和考验。只有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各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水平和自觉性,才能胜利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

(三)党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党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重大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党在和平环境中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容易导致党组织脱离人民群众,甚至出现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其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新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中注重效益、鼓励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值取向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面效应[3],少数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自我,搞权力寻租,攫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在对外开放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与治国经验被引入国内,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蜂拥而至,西方反华势力借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显得异常激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西方反华势力分化的重点对象,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再次,从党员队伍组成结构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同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一大批70后80后乃至90后年轻人成为中共党员。这些年轻同志的加入固然为我们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由于他们大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没有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练,对党的感情和体验显然没有革命年代的老同志那样深厚。此外,从党员职业来看,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还有许多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主加入到党组织,这固然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但也为党在思想上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出了挑战。

三、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表现出党性不强,甚至违犯党纪国法,最根本的还是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性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搞清楚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只有理论上的清醒科学认识,才能有思想上、行动上的自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抓好党史教育与国情教育。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必须要熟悉党的历史,了解党走过的辉煌而曲折的道路。90多年来,一批批共产党员为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党的优秀分子之所以勇于献身、甘于奉献,就是由于胸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通过党史教育,能够拉近当代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与党的感情,从而坚定其理想信念。要加强国情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增强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革命才取得成功,新中国得以建立。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权和执政权来自于人民的赋予。因此,党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身没有任何特殊的私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党执政后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而是谋取自身的私利,最终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前苏联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加强宗旨意识教育,使党员干部从思想理论上弄清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培养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风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党内普遍的行为方式和整体风气。党风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的倾向性,它是党性的外在表现。[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在肯定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近些年来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上任伊始就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决定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反对“四风”为主要任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我们相信,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定能得到继续发扬光大。

(四)党风廉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亡党亡国,葬送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较为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党风廉政教育,使党员干部形成不想腐、不愿腐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党的廉政制度,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为人民服务和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

(五)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我们党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人类最伟大的目标。完成最崇高的事业,实现最伟大的目标,要求我们党必须具有最严格的组织纪律。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当前,党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肩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和维护稳定的繁重任务,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纪律观念,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4]。

四、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党委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党性教育机制,为党性教育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党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担负起主要责任,统筹协调组织部门、干部教育培训院校、纪检部门。各部门分工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搞好党性教育工作。中央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党性教育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党性教育方面的职责,规定各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方向和指导。地方各级党委要组织协调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干部培训院校制订党性教育规划,统筹安排党性教育人才培养与开发、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党性教育教材编写等工作。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干部培训院校要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党性教育的具体工作。组织部门牵头制订党性教育计划,既可以就党性教育开展专题培训,也可以在干部综合培训(如党校主体班培训)中开辟党性教育专题。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制定党性教育档案卡,对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情况进行记录。要强化考核,将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表现作为其提拔、升职的重要参考条件。对于党性教育表现较差的党员干部,纪检部门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实行经常性教育与全党集中教育相结合,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

胡锦涛同志曾告诫全党:“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同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过去党性强不等于现在党性强,现在党性强不等于永远党性强。因此,党性教育必须常抓不懈,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各级党委作为党性教育责任主体,要统筹安排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灵活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要确保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全覆盖。同时,中央要根据党的建设实际状况,特别是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在全党范围内集中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党成立90多年来,已多次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有整风运动、“三讲”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四风”问题。通过集中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一方面能解决目前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些制度化成果,从而推进党性党风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三)引入现代培训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信仰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党性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主线就是把正确的理论转化为坚定的信仰,把坚定的信仰转化为自觉的行动[5]。有鉴于此,党性教育必须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并引入现代培训理念,以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四)坚持党性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党性教育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先进分子组成的中共党员,其党性、党风要求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因此,党性、党风教育对社会道德教育起着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社会道德风气对我们党的党性、党风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我们党和党员干部自身也来自于人民群众,党还要继续源源不断地吸纳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于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58.

[2]樊昭荣.党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3):58-61.

[3]徐永平.党性的具体性与党性教育 [J].理论研究,2012(4):13.

[4]王木水.党性教育科学化实践路径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12.

[5]韩宏亮.干部党性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J].党政干部学刊,2010(9):23.

猜你喜欢

党风党性党员干部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七一”高歌新党风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