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宽容化戾气为祥和

2015-03-30○陈

党政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容人心胸天空

○陈 琪

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这是最近浙江温州和黑龙江佳木斯两地火锅店顾客与服务员为芝麻小事恶意伤人的场景。鸡毛蒜皮的冲突导致令人发指的惨剧,在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仅因婴儿车挡道当街摔死女童,仅因让座插队上演“全武行”,仅因孩子工作把燃烧瓶投向领导,仅因网络言论不合恶语攻击进而诉至公堂……每一条都耸人听闻、目瞪口呆,沾着凄凉的血色,噎着痛彻的唏嘘。

当下,无论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戾气”弥漫无处不在,就像我们身边存放一个个当量不等的火药桶,稍有碰触摩擦便会发生一起起程度不同的引爆。就如网络上一句评论:“中国人上火了,而随之带来的戾气绝不是一罐凉茶就能清热祛火,更何况连凉茶也在打架。”可怕的是,我们心中或多或少积藏这样的戾气,都有不可预知的起爆临界点。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疯狂崩溃的人会不会就是自己。

消弭社会戾气,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治本之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元之计是涵养人性中的宽容。冲突往往是一念之差。如果当事双方都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些悲剧也就不会出现。有时一句话“对不起”、“没关系”,即能使剑拔弩张融化成和风细雨,使冷若冰霜化作阳春三月。《菜根谭》有一句名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也许这“留一步”和“减三分”,就成为真善美的持续传递,而不是假丑恶的接连爆发。

古人云:“必有容,德乃大。”宽容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容事,被古代先贤奉为君子的品行修养,也是人们钦敬推崇的操守风范。一个人有多宽容,就有多高的人生境界,就有多大的事业格局。清朝宰相张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回信,留下了“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佳话。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在府衙内写下一副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警醒自己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坚决杜绝私欲杂念。

我们身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式诱惑纷繁复杂。“花有百样红,人与人各不同”。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性格不同、见识不同、身份不同、修养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就有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会分歧,难免产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误解、疙瘩、争执、摩擦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以宽容为“润滑剂”,待人宜宽、自处当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及时化解纷争矛盾,给社会带来祥和安宁。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荣辱不惊、顺逆不改、贵贱不移、忙闲不怠,是心胸豁达的表现。勇于认可欣赏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纠正自己的短处,是心胸;摆脱荣辱祸福的恩怨纠缠、成败得失的身外之争,亦是心胸。如果一个人的心胸不能随着事业发展而水涨船高,就会面临被事业撑破的危险。惟有学会宽容才能成为仁者、智者和强者。

宽容,要容人之过。每个人都可能出错,有的是主观造成,有的是无意酿成。当错误木已成舟,“冤仇宜解不宜结”、“化干戈为玉帛”,才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唯一选择。与其你争我夺,即使最后获胜,还窝着一肚子火,两败俱伤而已;与其横眉冷对,不如一笑泯恩仇,待到风波退去,一切又恢复平静,你会庆幸没有冲动地针尖对麦芒。正如《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彼此理解、懂得放下,谅解对方、消弭怨怼,宽恕别人、成就自己,获得美满的人生,赢得大众的拥戴。

宽容,要容人之异。世上诸事并非都是非黑即白、非我即敌、非胜即败的二分法。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我不赞同你的立场,但尊重你表达的自由。做人用一半聪明,留一半糊涂,把聪明的眼光对向自己,对自己的缺点瑕疵明察秋毫,一点不能马虎放过;把糊涂的目光对向别人,眼里看不到别人的对错得失,就像唐僧满眼中没有妖精坏人。

拥有宽容,知易行难、久久为功,需要不断地学习、内省、自检、修炼和砥砺。只要我们常学“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的弥勒佛,常存“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的信念,常做谦让之事、仁爱之举、雅量之功,就能为消弭戾气承载水到渠成、开渠引水的作用,使人际和气、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容人心胸天空
律己容人
奇怪的爸爸
天空之镜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心胸
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别做奇怪的人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原文
一和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