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

2015-03-30刘峥孔翔飞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

刘峥+++孔翔飞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及体会,指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教材的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历时近10年,已先后建成39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是各高校长期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但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精品课程重申报,而忽视了其应有的传播、示范作用,再加上部分的课程网站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互动不灵活,导致网站在教学中使用率不高。根据这一现实,从2011年起,教育部对已经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1-2]。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组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并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3-4]。桂林理工大学“普通化学”课程在2008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普通化学”课程于2013年入选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本文介绍了“普通化学”课程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希望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普通化学”课程建设回顾

桂林理工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本科教学层次的建立和教学特色的形成(1978-1996年)。桂林理工大学的前身桂林地质学校在1956年创建以来,一直开设普通化学课程。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普通化学”课程由原来的专科层次的教学转变为本科层次的教学。在这期间,课程组全体教师从实验室建设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根据化学学科教学规律和授课对象为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努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努力使教学内容体现现代化,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使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要求。1996年10月,“普通化学”课程与其他高校31门课程一起被批准为广西高校第一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1997-2000年)。“普通化学”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1997年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课程的名称和课时进行调整,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仍然称“普通化学”,学时为70学时,为必修课程;工程类、机电类、文经管类专业称为“生活与化学”,学时为30学时,为选修课程。在此期间,课程组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使“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普通化学课程建设”2001年5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

3.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2001-2008年)。进入新世纪以来,考虑到“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建设长期游离于专业建设之外,这阻碍了“普通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院将化学工艺硕士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下的化学工程方向建设任务由化学化工教研室承担,这就为将“普通化学”课程建设与专业、学位点建设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契机。这种以专业、学位点建设带动课程建设的建设模式,使“普通化学”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近几年来获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10月,“普通化学”课程被评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008年“普通化学”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

二、“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普通化学”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工科院校均要开设“普通化学”,选修学生多,覆盖面大。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为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大专业基础课不同。“普通化学”是一门现代化学导论课程,对非化学化工专业,通过“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把化学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本专业工程技术中的化学问题。自“普通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我们结合形势的变化,对课程进行持续建设,特别是课程的升级改造过程中,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主线,正确处理课程“特色”与“共享”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普通化学”课程于2013年入选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并在2014年成功上线。

1.重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精髓,有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才有基础。“普通化学”课程体系的重组,是基于课程组对以下问题的充分认识:(1)紧紧抓住“前沿

与基础相关联”、“素质与能力共同促进”这两条主线,对“普通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前瞻性的改革。既跳出原来“无机化学”课程的影子,又能很好地按照化学学科的整体性规律在一级学科的层面上开设“普通化学”,使课程体系更完善,更能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2)以“化学基本反应原理及反应”、“物质结构理论及物质性质”为教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并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能力。(3)将化学原理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引入具有学生专业背景和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如能源、环境、材料及生命科学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科交叉的意义。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建立了“普通化学”课程基本资源内容和结构,即将课程内容分为“热化学与能源”、“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水溶液化学”、“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物质结构基础”和“无机化合物”六大部分。课程的结构、内容、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具体组织安排如下图所示。其中普通化学课程中“生活与化学”知识模块开设10学时;但作为选修课为工程类、机电类、文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独立设课时,开设30学时。

2.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保障。几年来,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普通化学”课程组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老教师在编写教材、制作教学网站和多媒体课件、拍摄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发挥自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较强的特长;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与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共同参加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熟悉了教学规范和教学规律,夯实了教学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自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能力的提高。目前“普通化学”课程组青年教师均参加了广西区级以上的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广西区级和校级教改奖项10项。教学资源的建设,锻炼了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

“普通化学”课程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示意图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近几年来,我们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在课程预习、课后复习、课程答疑、学生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构建了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普通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放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考核办法、教学录像,习题解答等教学资源,供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之用。 教师通过网上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将网上学习的参与度,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课程组积极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更新丰富多媒体课件,使课件的制作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课程组研发的“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分别在2009年、2013年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这些成果丰富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

4.课程配套教材的建设。我校“普通化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普通化学》,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习,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实际,课程组还积极开展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公开出版了《大学化学实验教程》、《大学化学》。前者作为我校普通化学实验教材使用,后者为普通化学理论课重要的辅助教材。《大学化学》教材是针对工科本科专业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需求,对原有的工科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而编写的,以物质聚集态、化学热力学、物质结构、表面化学、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构建新的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新体系,力求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对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该教材对化学知识要求较多的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非化学化工专业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同时课程组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程》基础上,制作仿真实验,丰富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拓展资源。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改造体会

在“普通化学”课程升级改造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供同行借鉴。

1.基本资源分为课程概要和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下面是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面链接的是各类教学资源(如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习题作业、例题、常见问题、名词术语等)。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建议课程模块是教材中的章,而教学单元是教材中的节(如果每节的内容太多,可将节按1节课的内容划分成若干节),课程模块、教学单元的设计不宜与教材相差太远。根据课程组教师特长,将课程模块(章)的教学资源由专人负责进行建设和管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课程概要中的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学习指南要简明扼要,要与实际教学相吻合,真正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总之,基本资源在建设中形成了以下特色:(1)立体化。多种媒体、多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多种功能教学软件以及纸质文字教材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2)网络化。上传至共享平台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运行或供学习者下载。(3)精品化。基本资源如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例题、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过程和教学方法。

2.拍摄的教学录像最好是课堂教学的实况。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状态”中,比较真实自然。拍摄之前要给学生进行动员,讲清拍摄注意事项。主讲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写好拍摄脚本交拍摄人员。拍摄的多媒体教室光线要明亮,采用双机位进行拍摄,恰当运用镜头,选择高质量话筒,确保主讲教师授课声音的清晰度。拍摄完成,主讲教师要积极参加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确保录像质量。教师上课用的PPT文字和背景对比要明显,以保证能清晰拍摄。

3.拓展资源的建设要注意为实际教学服务。拓展资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普通化学课程组向学生开辟的拓展资源栏目主要有在线考试系统、虚拟实验、师生交流系统、素材资源库等,这些教学资源丰富了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在线考试系统给师生提供了检查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良好平台,虚拟实验是学生预习实验的好帮手,师生交流系统为教师答疑解惑提供了方便,素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永红. 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16-18,41.

[2] 董洪日. 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17-22.

[3] 袁志坚,何文涓.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J]. 中国技术装备,2013(36):62-63.

[4] 刘俊吉,田宜灵,周亚平等. 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J]. 中国大学教学,2013(9):21-23,10.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
《海洋学》课程特色与建设实践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基于制作流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建设研究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
水文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教学应用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