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learning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

2015-03-28吕晓燕

航海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员航海培训

吕晓燕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教育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言

E-learning 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目前已经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方面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航海教育和培训具有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持续性等特点,E-learning 同样适用于航海教育和培训,并有助于解决我国航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E-learning 概述

1.E-learning 的概念

E-learning 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明确定义,大部分学者使用源于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对于E-Learning 的定义。我国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学者何克抗将其归纳为: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

目前中文对E-learning 有三种不同的译法: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翻译为学习信息化。按上述定义,E-Learning原本是指网络学习(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又把基于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学习也包括在E- Learning 的范畴[1-2]。

2.E-learning 的起源

E-learning 没有统一的定义也就没有起源的时间点。E-Learning 一词的使用最早是在1999年10月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基于计算机培训(Computer-Based Training,CBT)系统研讨会期间。这个单词意思是基于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体(内联网、外联网、交互式TV、CD- Rom等)的学习方法,与“在线学习或网上学习(online learning)”“虚拟学习(virtual learning)”“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这些术语有一定的关联[3]。

3.E-learning 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E-learning 利用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灵活性,降低学习成本,满足不同层次、年龄、地理位置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4-5]。E-learning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交互平台,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创造信息,对知识进行探索,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6]

对于国家来说,E-learning 的发展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和培训资源使用的局限性,提高教育公平性[7-8]和交流平等性[9],并能促进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4]。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E-learning 所包含的内容也日益更新,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能够准确地界定。E-learning 所代表的是一种越来越先进、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模式[10]。

4.E-learning 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E-learning 的技术平台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低成本向更多的用户提供,从而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费用高的问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学的均衡发展方面,E-learning 这一优点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11]。

在高等教育领域,E-learning 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12]通过E-learning 平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法,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大批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13]

E-learning 由于可以不限地域和时间提供学习机会,因此非常适合进行职业教育。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利用E-learning 进行自身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为员工更新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除了职业教育,E-learning 也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提供了保障。在现代社会中,终生教育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寻求自身发展和更好的职业适应性、更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对教师的培训也是E-learning 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在知识爆炸性增长的今天,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工作需要。E-learning 有助于教师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师的适任性。[4]

针对特定人群的E-learning,为偏远山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上常规学校的学生提供灵活和便捷的受教育方式。

E-learning 还能在其搭建的平台上满足国际性、跨区域和跨文化的教育和交流的需要。

5.我国E-learning 的应用现状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E- learning 起步较晚。1996年开通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E-learning 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应用于各类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在基础教育方面,已有国家项目通过大城市和偏远山区对接,使优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使更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受益。在高等教育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络教育平台。

以“211 工程”大学的数据为例,截至2010年底,我国117 所“211 工程”高校都在校园网上推出系列精品课程,其中87.2%的“211 工程”高校拥有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支持师生在线交流、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课程资源上传等各项网络教学活动[14]。

虽然我国在E-learning 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网络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高校的E-learning 建设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即只通过网页向学习者展示课程基本资源和提供一些相关的网页链接[14],缺乏知识的创新重构,缺乏系统智能性,没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15],缺乏研究性学习环节和协作学习的设计。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基础建设不够,缺少专业人士,专业知识及资金缺乏导致技术和资源质量不高,大部分上网人群对于网络学习的热情不高,以及评估和教育等效的认定滞后导致社会认同度不够[16]。

三、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适用性

1.航海教育和培训特点

航海教育和培训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由于航运业的行业特性,航海教育和培训具有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持续性以及实操要求高的特征,同时海员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大而难以集中学习等特点。

航海和航运业的国际化,决定了为其提供人才保障的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化特点。海员操纵着按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标准建造的船舶,按IMO 制定的航行规则来往于世界各地的港口。来自不同国家的海员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上求职,同一艘船上可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员,除了语言沟通问题,跨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都对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17]。

航海教育和培训还具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高效运输,防止海洋污染,航海教育和培训受STCW 公约和规则的严格规范以及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IMO 制定的STCW 公约以及示范教程,为航海教育和培训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保证。

此外,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公约的不断修订,使得继续教育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占有重要位置。从GPS、GMDSS、ECDIS、AIS 等新技术和设备培训,到新的公约、修正案和规则等内容的更新,都需要海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才能适任工作[18]。

航海类专业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技能的要求,实操技能环节是航海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一环。这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教育和培训学校或机构在实操技能训练方面的投入上设定了很高的标准。

2.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适用性

在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合格教师短缺和培养费用相对较高的问题。E-learning可以聘请有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授课,提供高质量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课程,既解决了高水平教师短缺问题,又为学生节约了进学校学习的高额学费,成为一种双赢的学习模式。

E-learning 学习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条件,满足船员在世界不同地方、自由安排时间学习的需要。对于现今的技术快速发展和公约的不断修改,E-learning 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员知识更新的需要。

E-learning 具有的高度国际化特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优势、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适用性等,这些都完美地契合了现代化航海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此外,航海和航运业以英语作为通用工作语言,这为利用国际优质的航海教育和培训资源提供了可能;IMO 编制的系列示范教程为课程的标准化提供了条件;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远程教学和E-learning 的认可,为E-learning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现状

1.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的起源

新加坡海事学院(Singapore Maritime Academy,简称SMA)被认为是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的先驱。在2000年前后,SMA 的一个研发小组着手进行基于光盘(CD- ROM)的E-learning 课程,早期的研发并没有政府资金的投入,而是由行业支持。这个研发小组最初的成功案例是为一家新加坡企业提供了包含有三维图像动画讲解的“救生筏布放原理”培训课程[19]。

2.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现状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船级社、企业参与到海事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的开发、应用中。部分专业航海院校推出了网络课程,比如:美国加州海事学院开发了E-learning“海上保安”等多门课程;新加坡海事学院与Teledata Maritime Solution 合作,利用网上教学和在校培训的方式提供适任证书要求的E-learning 课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在E-learning 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并开设了多门E- learning 课程。此外,船级社和区域组织,如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劳氏船级社等推出了系列E-learning 网络培训课程;一些船公司,例如东方海外、中海集团等为职工提供一些继续教育的E-learning 课程。

一些商业化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也推出了E-learning 课程,这些电子教育资源对海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海员能持续符合IMO 适任要求。如总部设在英国的Aliquo 培训和咨询公司(Aliquo Training & Consultancy Service)提供多门符合STCW 公约的培训课程,其中的一门“船舶大意”网络课程是由经验丰富的船舶驾驶员编写,学员可以通过网上注册和付费在家中获得课程资源,学习时间大约为40 h。课程包括10 个模块和评估,成功地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后,可以获得一个基本证书,该培训可以添加到个人履历,既增加了专业能力又增加了求职竞争力。总部设在挪威的海鸥培训公司(Seagull AS),提供符合STCW、ISM 和其他IMO 公约的海员培训课程及评估工具,并且既提供传统的课堂课程,也提供强调技能培训的船上课程,以及方便世界各地学员学习的远程E-learning 课程,很多课程已得到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认可。

虽然我国一些航海教育和培训院校在校园网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推出E-learning 课程,使用的平台有MOODLE、Sakai 和Blackboard,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情况是提供的E-learning 课程有限,而且没有完整的从课程资源到考试测试的所有环节,有的只有网页,没有实质内容,整体上落后于国内的综合性大学在E- learning方面的软硬件建设。

五、对策和建议

航海教育和培训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航运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14年6月召开的第112 届理事会批准了IMO 秘书长的建议,将2015年世界海事日主题确定为:航海教育和培训。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

我国是世界上海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海船船员注册人数为574 117 人。全国共有航海类院校80 所,每年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2.1 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海员大国。但是我国海员的素质和竞争力尚需提高,与海员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适任评估考试指挥棒转,应试教育明显;航海专业的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进展缓慢[20];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有待提高[21];航海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缺少竞争力[22]。

E-learning 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利用最新的技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包括课程在内的教学资源,有助于解决目前航海教育和培训中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E-learning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2012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质量管理规则》开始实施,这些规则要求航海教育和培训院校和机构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2012年,交通运输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的建议。2014年4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定》开始实施,该规则对船员培训的种类和项目做了详细的规定。

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认可了包括远程学习和E-learning 在内的现代化海员教育和培训方法。规定主管机关可根据A-I/6 章节以及公约包含的实质性指南认可海员培训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和E-learning 的方式,要求海员应与他们的主管机关确认提供这种培训方式,并核实公司能提供相关的设施[23]。

建议我国有关部门根据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通过修改或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远程学习和E-learning 成为航海教育和培训的方式之一,为E-learning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应用创造条件。

2.为创新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型和国际化的需要,航运业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和支柱型产业,对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对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有严格的要求。我国的航海教育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高等学位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完备的体系。为了使航海教育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在未来的较长时间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就成为航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4]。在以E-learning 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革新中,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应借力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创新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技术基础。

3.结合传统教学和E-learning 教学的优点

以履约为契机,按照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建设上,结合传统教学和E-learning 教学的优点,对传统教学和E-learning 进行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整合。

(1)建立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库

建立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库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库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建库形式也应是多途径的,单靠一个学校、一个教学部门或某几个教师是难以做成一个E- learning 资源库的[25]。针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资源库,应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采取校际、校企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的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打造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的E-learning 资源库,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实力,条件成熟时可以向国外输出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

(2)采用传统教学与E- learning 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就是结合传统教学和E-learning 的优势,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12]。利用混合式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上进行疑难问题答疑、技能训练、师生互动并完成作业。利用有限的时间,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需要,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技能,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大的促进。

(3)建立适合E-learning 的评价体系

鉴于航海教育具有岗位针对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专业标准性等特性,航海教育素质化和职业化应有机地结合[26]。教育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共同制定航海类专业标准和规范中,应针对E-learning 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制定适用的考试评估机制,使航海教育既能培养学生从职业上符合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作为航海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高等航海院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航海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应注重航海类专业人才的海洋素质养成,使我国航海从业人员在国际人才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4.构建航海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平台

E-learning 模式的兴起有助于学员灵活自主地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想要学习的任何知识,对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8]。

由于船员和航运业从业人员职业需要,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进行继续学习和知识更新。E-learning 模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为职业需要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径。建议建立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远程教育体系,充分利用E-learning,完善E-learning 课程资源、考核体系,为航海从业人员构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平台。

5.利用E-learning 推动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化

航海教育国际化既包括引进先进的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也包括向外输出我国优秀的教育资源。交通运输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航海类院校招收境外学生,开展境外办学。建议航海院校建立E-learning 平台或者与著名的国际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公司合作,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我国优质的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资源输送至世界。

六、结语

航海教育和培训E-learning 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目前航海教育和培训面临的困难,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作为E-learning新的形式——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MOOC)的出现引发了全球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E-learning基础上,MOOC 以其更强大和多功能的支持平台,更完美地实现教育和教育技术理念。我国一些顶尖大学已经利用国外的MOOC 平台或自主研发打造在线教育新课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高等教育、甚至全社会提供更为广泛的教育服务。我国航海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抓住机会,有所作为,积极推进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实现跨越式发展。

[1]何克抗.E- Learning 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9.

[2]罗忠民,陈楚君.E-Learning 定义与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2005(3):60-64.

[3]MOORE J L,DICKSON-DEANE C,GALYEN K.E-learning,online learning,and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Are they the same?[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1 (14):129 –135.

[4]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Openand distance learning:Prospect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R].Paris:UNESCO,1997.

[5]蒋达央.E-Learning 与远程教育、传统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6-61.

[6]宋新江.论高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56-57.

[7]赵兴龙,何克抗.E-learning 时代教育公平观的新发展[J].电化教学研究,2010(1):18-20.

[8]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1):36-40.

[9]胡凡刚,马秀峰.简论E-learning 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塑[J].电化教学研究,2002(4):15-18.

[10]ALBERTSANGRÀ,VLACHOPOULOS D,CABRERA N.Building an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E-learning:An approach to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2,13(2).

[11]熊才平,吴瑞华.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配置[J].教育研究,2007(3):83-86.

[12]马婧.E-learning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103-105.

[13]何克抗.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 与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3):13-14.

[14]李秀娟,邓小昭.国内211 高校E-learning 资源与服务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39-40.

[15]和学玲,程国忠.我国E-learning 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软件导则,2011(1):138-139.

[16]王永固,李克东.高校E- learning 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7(6):39-44.

[17]WANG Yingming,JIN Yongxing.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ritime education through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C].Opatij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MLA19,2011.

[18]张焦兰.航海类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理论,2011(4):274-275.

[19]SARMA S D.Application of E- learning in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D].Chennai,India:Amet University,2013.

[20]孟祥武.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4.

[21]李可顺.当前我国船员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2013(4):18-20.

[22]马强,宋新刚.航海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4):21-24.

[23]Internationaltransport Workers’Federation.STCW:A guide for seafarer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2010 Manila Amendments[M].London:IMO,2013:49.

[24]创新航海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N].中国交通报,2012-04-27.

[25]程载和.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库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3):31-33.

[26]赵健,张吉平,何庆华.新加坡航海教育及船员培训体系考察与借鉴[J].航海教育研究,2009(2):41-44.

猜你喜欢

海员航海培训
2022年世界海员日主题正式发布
盼望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大航海争霸
盼 望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海事知识小学堂
航海博物馆
失衡滞后的航海高级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