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5-03-28付百学刘耀玉王兴彬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艺术设计专业

付百学,刘耀玉,杨 林,王兴彬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付百学,刘耀玉,杨 林,王兴彬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针对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提出培育双结构型教师团队的模式,进行工作室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促进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创新;实践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1 创新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需授课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创作训练,其成果大多数为艺术作品[1-3]。目前,艺术类专业绝大多数在教室授课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室中学习,课后作业不能得到教师及时指导,与艺术类专业教学突出的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相违背,学生设计能力培养被削弱,创新能力不强。实践教学内容多为虚拟课题,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相对孤立,不能做到有效衔接。实验室设置未能很好地服务于课程,校企合作大都流于形式。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学生顶岗实习时,因实习地点分散,不便于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单位人员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少,学生实习效果不好,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2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制,包豪斯反对墨守陈规与模仿因袭,主张自由创造,倡导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提倡企业家、技术人员与艺术家通力合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5]。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促进工作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双向选择,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工作室,有利于实现分类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注重塑造学生的内心理性,通过独特的授课方式和创作风格,使学生领悟艺术创作的真谛;教师通过分析优秀艺术创作范例,引导学生创作实践,体现教与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进行勤奋创作,并做到严谨治学[6-7]。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实践平台,便于教师进行项目研发、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创作。

2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基于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结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于2010年筹建工作室,目前有漆画、油画、动漫、数字媒体、影视后期、环境艺术、装饰浮雕、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和工艺品等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团队由1名负责人、2~5名专业教师和5~20名学生组成。

2.1 创新课程体系

工作室制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即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应一致,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方法,完成职业训练[8-9]。工作室课程是对教学过程、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编制,其内容主要来自工作室独立承担的工程项目、工作室教师自拟的研究课题和工作室团队与企业等的合作开发研究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项目教学法,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搭建工作室教学课程模块[10]。

2.2 培育双结构型教师团队

工作室教师应具备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授课能力高超、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全面、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沟通协调能力强、师德风范良好、艺术修养高等条件。聘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和高校学者等承担教学任务、做专题讲座等;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承揽工程项目,提高工作室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教师到公司企业挂职煅炼,近几年安排工作室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8人;鼓励教师承接工程项目,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工作室教学服务,目前,有6名教师在企业兼职,有3名教师开办公司;加强与同类院校的师资交流,培育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教学水平高的双结构型教师团队。

2.3 工作室制教学环境建设

在工作室建设的开始阶段,艺术学院加强指导,并为工作室提供教学的基本条件。建立了公共技能实训室,如漆画创作实训室、油画创作实训室、数字动画实验室、艺术创作实训室、影视制作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对漆画工作室进行改造,扩展实验室空间,充分利用特色实验室建设资金购进必要的仪器设备。目前,漆画工作室实习实训、创作条件和生产能力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对油画工作室进行空间拓展及功能改造,补充画架、电脑、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对环境艺术工作室、动漫工作室等补充了相应的仪器设备。

工作室进一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强调实训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知名度,求得更好更快地发展[11]。

2.4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

2)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如工作室教师奖惩机制、工作室团队管理机制和工作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确保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充分调动工作室负责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

3)强化管理,由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工作室教学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如学生艺术作品质量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评价与反馈[13];加强过程管理,如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艺术作品评定和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等。

4)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将学生作品的获奖情况和企业录用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教师承揽和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等,作为工作室教学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同时,邀请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工作室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14]。

2.5 运行模式

1)学院组建工作室建设领导机构,确定工作室发展规划,制订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组建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与艺术学院签订任务书。工作室应有合作企业,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兼职教师,加入到工作室的教学与管理队伍。

2)工作室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工作室向学生公布专业方向和课题项目,选择学生进入工作室时,对学生学习成绩、专业基础和工作态度等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其部分专业课程学习、设计与创作艺术作品到毕业设计等都在工作室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训赛结合依托工作室实践教学平台,基于工程项目或各类科技竞赛,由工作室教师具体指导,组成工作室团队,进行艺术作品创作,以展示学生才智,实现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

2.6 管理模式

工作室负责教师对工作室发展进行规划,负责工作室日常教学、校企合作以及项目研发,管理工作室师生。工作室负责教师要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教学、科研和创作等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项目统筹管理。

工作室承揽项目获得资金,由工作室按照项目研发成本、师生补助、设备购置、学术交流、科技竞赛、各类奖励和工作室外聘人员费用等统一支配。

学院对各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考核优秀的工作室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令其整改直至撤销。

针对教师申报工作室热情高、艺术学院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专业工作室申报获艺术学院批复后,该工作室首先需要自身创造条件,自拟项目或获取工程项目开展工作,发展一段时期后,经检验其研究方向可行,工作初有成绩,且很有发展潜力,此时艺术学院为该工作室创造条件,提供空间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等,以确保其快速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对一定时期内,工作室基本上未开展具体工作,只是徒有其名,几乎没有发展潜力,则实时研究撤销该工作室。

2.7 运行效果

工作室为师生参加科技竞赛创作艺术作品、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毕业设计和工程项目研究等提供了平台。

1)开放的工作室,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与创作,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

2)开放的工作室,使教师充分发挥潜能,有了施展个人抱负和才能的空间,在工作室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能很好地培养高素质教师,培育专业方向领军人物。

3)师生作品参加科技竞赛,接受检验。参加全国漆画展、全国青年美展、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国际设计美术大奖赛、中国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展览会、国内和国际大学生冰雕和雪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获金、银、铜奖100余项;参加黑龙江省漆画作品展、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大赛暨民间艺术品设计大赛、黑龙江省装饰艺术作品展、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展、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大赛、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哈尔滨动漫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冰雕和雪雕比赛等,获奖200余项。

4)工作室的良性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同时为学校艺术类公共课教育创造了条件。

5)工作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实训基地,为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近两年,承担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项,承担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科技创新团队的雏形已经形成。

6)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漆画已形成特色,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优势,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油画、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等崭露头角,将逐渐形成新的亮点。装饰雕刻、动漫、家具设计等处于良性发展态势。

7)依托重点文化项目,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营造育人环境。校园涂鸦墙、艺术长廊、校园雕塑等,为校园增添了艺术文化氛围,已成为亮丽的校园文化景观。举办油画作品展、漆画作品展、建筑模型展、手绘作品展和摄影作品展等,为学校重要场所装饰油画、漆画等作品,营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3 结束语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车间与教室、专兼职教师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工作室指导教师之间、工作室指导教师与校内其他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拉近了学生和教师、职业岗位和实践教学、社会需求和工作室研究方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集教、学、做于一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创业意识,师生之间能够产生良性互动,教师责任感增强;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影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因素很多,该模式将改变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构,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工作方法、教学的功能、教学经费及财经制度等产生重大影响和深刻改变。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对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需要不断探索、深入实践与优化完善。

[1] 钱原平.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28(3):249-252.

[2] 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8(2):102-105.

[3] 汪维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09(6):81-83.

[4] 翁立立.包豪斯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93-194.

[5] 伍建平.构建数码时代高职插画专业项目工作室制实践型课程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136-139.

[6]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5):176-178.

[7] 戚培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1,25(2):68-69.

[8]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65-67.

[9] 佘莉,龙以标.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1(7):111-113.

[10] 华玉亮.设计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6):50-51.

[11] 廖建军等.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163-165.

[12] 刘元林,张增凤.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26-128.

[13] 朱有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61-163.

[14] 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6):86-87.

[责任编辑:陈 克]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rt specialty based on studio system

FU Bai-Xue,LIU Yao-Yu,YANG Lin,WANG Xing-bi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Innov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help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teaching, make the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to meet with enterprise demand docking.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rt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the studio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innovated.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studio system are proposed.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double structural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io practice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studio system are listed. The studio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rt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in the teaching reform.

art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studio system;innovation;practice

2014-12-1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4G115);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4055);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407);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536); JG201201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专项重点)规划课题(HGJxHAll0575)

付百学(196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研究.

G642.0

A

1671-4679(2015)02-0062-04

猜你喜欢

艺术类艺术设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