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2015-03-28郑素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礼貌词语交流

郑素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西方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

郑素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西方语言交流中虽然存在许多差异之处,但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避讳效果,反映了说话者的求雅心理、补偿心理,体现了一种礼貌文化,也发挥着一定的掩饰作用。中西方语言中的委婉语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不同的委婉语反映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显著特色。本文就通过分析委婉语出现的心理条件,论述委婉语的运用所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并讨论中西方委婉语变迁的趋势。从而把握中西方交流中委婉语的正确使用策略,加强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

委婉语;中西方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

所谓的委婉语,就是说话者为了达到更为礼貌的交流效果,而避免使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转而使用一种较为含蓄、婉转、模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要说的内容。从而使听话者更容易接受,并且不会产生反感的心理。委婉语的使用使得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不会被言语刺激导致交流的不愉快,而是能够在一种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一、委婉语出现的心理条件

(一)委婉语的产生源自于人们的避讳心理

不管是在中国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双方之间的交流都难免会存在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实,但双方又不可能对此避而不谈,因此,都会选择较为委婉的语言来对这些人与事物进行表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要追溯到古代时期,委婉语最初产生的历史中。在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期,人们不仅对于自然的认识有限,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也不够强。因此,人们对于大自然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人们认为,如果自己在交流中提到某一种负面的事物,那么,不久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是所谓的“应验”。人们为了避免自己所说出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使用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委婉语。可见,委婉语最初的出现,是出于人们的避讳心理。

(二)委婉语的运用反映了人们的求雅心理

在中西方文化中,很多话题都被人认为是非常不雅的,当谈论起这些话题,会使交流双方感到尴尬,因此,人们不愿意公开谈论这些内容,于是便寻找出可以代替这些语言的词句,从而形成了新的委婉语。语言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语言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当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时,委婉语就会越来越复杂,人们使用的频率也会更高。由此可见,委婉语的使用是出于人们的求雅心理,无论是在中国文化中还是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能够在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中保持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就必须要学会使用委婉语,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话语,保持交流的轻松愉悦。

(三)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人们的补偿心理和愧疚心理

在社会中,人们也往往会对职业的称呼使用委婉语,从而达到美化他人的目的。例如,环卫工人被称为“城市美容者”。职业中委婉语的使用表达了两种心理。一种是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他们对于这种委婉语持有一种“补偿心理”。因为他们的职业在社会大众看来,与其他职业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使用委婉语来称呼这种职业,则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从而寻找一种心理平衡感。另一种则是其他人员,人们对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存在着一种尊重的心理,并且由于自己享受着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感到愧疚,从而使用委婉语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使他人从自己的语言中感受到平等。

(四)委婉语的运用反映了人们的礼貌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礼貌是一张通行证,委婉语也是礼貌用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很多情况下,一些话题不便于直接表达出来,或者是说话者要表达自己的谦虚,表达对他人的赞扬,弱化对他人的批评和不满,那么,在话语中就要使用到委婉语。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都会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礼貌,然而这一点在中西方文化中又有着一定的差别。中国人为了展现自己的礼貌,所使用的委婉语往往带有贬低自己的意味,以此来抬高他人。而在西方文化中,要表达自己的谦虚则不必贬低自己,而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赞扬他人也无需以自己的不足之处做比较。虽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委婉语的使用都是显示了说话者想要展现自己礼貌的一种心理。

(五)委婉语的使用揭示了人们的掩饰心理

人们往往有一些事情不希望直接被提及,尤其是一些缺点或者生理上的缺陷。如果在交流中,运用直白的语言去谈论这些事情,将会对当事人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这既是不文明礼貌的表现,也容易造成交流中的不愉快,导致双方无法继续交往。因此,人们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这些事物,从而使当事人能够更为容易地接受,运用委婉语,能够避免直接提及他人不愿谈论的话题,既能够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又能够表现自己关心呵护的心理,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

二、委婉语的运用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委婉语的运用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虽然都将委婉语作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但是委婉语的出现和使用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背景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将职位高低、长幼尊卑、性别等区别得非常清楚。例如对对方的称呼中,中国人一般不会直呼其名,而是在其姓氏前加上职位等称呼,以此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对他人的称呼只需要使用Mr.、Miss、Mrs.等词语即可。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委婉语的出现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委婉语的使用,也明确地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的差异,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之处。因此,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首先要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够正确地使用委婉语与他人交流。

(二)委婉语的运用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

在西方国家中,大多数人都笃信基督教,基督教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西方人的观念中,神明崇高不可亵渎,魔鬼是可怕的存在,因此,人们在交流中往往会避免直接谈论鬼神,而是运用委婉语进行替代。而在中国,大部分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或是不信奉宗教,或是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众多宗教并存,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宗教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敢于直接谈论鬼神是勇于反抗压迫的表现,因此在谈论鬼神时毫无避讳。可见,宗教信仰对于委婉语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应当使用恰当的委婉语,避免提及对方较为避讳的事物,以此来表达对对方信仰的尊重。

(三)委婉语的运用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文化

礼貌是中西方人际交往中都较为重视的一种文化,在长时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将某种言行举止作为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违反这种准则的人就会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其中,使用委婉语是礼貌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中西方文化中,礼貌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极大的差别。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长,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存在一种明显的“卑微”感,认为只要显示自己的卑微,就是谦虚,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是一种礼貌的表现。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有着强烈的平等观念,他们并不认可以自己的卑微来衬托他人的高贵这种做法,而是更为崇尚站在平等角度上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赞扬。

三、中西方委婉语的不断变迁

(一)中西方委婉语随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其语言方式自然也有所差别。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时期,人们的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委婉语在不同的等级的人中的使用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如对于死亡的谈论中,皇帝的死亡被称为“崩”,而普通人只能使用“逝世”、“西归”等词语,僧人的死亡被称为“圆寂”,如果使用不恰当,不仅会导致交流中的矛盾,严重的将会直接危害到说话者的切身利益。而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死亡的描述会根据不同的人而有所区别,如战士死亡可以被称为“壮烈牺牲”等。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使用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也体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委婉语的不断发展,从某个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二)中西方委婉语的意义产生了巨大变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委婉语作为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在委婉语这个领域中,有一些词语经历了历史的洗涤而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一直在沿用着的词语,而有些词语则逐渐地被其他新的委婉语取代,还有一些词语,虽然它本身还存在,然而其含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是由积极的含义变为消极的含义,或者由这一领域,跨越到另外一个领域。委婉语含义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人们交往心理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在委婉语的意义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清晰烙痕。

(三)中西方委婉语呈现趋同现象

在过去的时期里,由于人们交通不便,消息比较闭塞,往往会在一个区域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委婉语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委婉语更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迈入了信息时代,地域障碍被打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交流更为方便,世界文化大融合是目前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委婉语作为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地呈现出一种趋同现象,在未来,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将会有更多词语变为相同或相似的含义,也会有更多新的委婉语不断出现。

中西方委婉语的出现、发展和使用,代表着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委婉语也在不停地发展过程中,在未来的社会文化中,委婉必然依旧是人们交流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依旧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刘弈.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发展及其交际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08.

[2]邵军航,樊葳葳.也谈委婉语的构造原则[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32-33.

[3]徐晓红.英语交际中的委婉语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3,(5):57.

[4]李海燕.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异同[J].苏州大学学报,2004,(6):76-78.

Soci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mism

ZHENG Sujuan
(Henan Industrial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450000,Henan)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exchan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Euphemistic language,it can reach the ideal effect of taboo,reflecting the speaker for ya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compensation,reflecting the culture of a kind of polite,also play a certain to cover up the role.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which reflect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use of euphemism,and discusses the trend of the change of euphemism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In order to grasp the correct use of euphemism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an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euphemism;social culture;national culture

H136;H313

A

1671-5004(2015)04-0066-03

2015-6-2

郑素娟(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礼貌词语交流
容易混淆的词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找词语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一枚词语一门静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