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

2015-03-27周圣荣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周圣荣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信息至关重要,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地位;内容;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各个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适应社会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做呢?做好哪几方面呢?

一、让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得到保证

语数外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家有目共睹,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怎么样?课时少,有时被抢占,显得可有可无。别说跟语数英等主课相比,就连跟艺术课等技能学科也无法比。但对信息技术的用途,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上网玩的,有的说打字不如练好字,因此,信息技术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

信息技术课,学生感兴趣却没学好,电脑本身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让人忘不了的游戏、易操作图形化界面、上网可知道各种消息等,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只是表面上的。作为一门课程来说,它也有教学目标,要学好它也有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真正投入来学习的,造成这样局面跟各方面的重视程度等都有关系。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整合已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语文课要上网络作文,这就要求学生的打字速度不能太慢,如果对文字处理软件的运用不自如,就谈不上网络作文;其他课要在多媒体机房上网络课,这就要求学生的上网搜索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诸如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因此,要重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二、让教师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什么,一直是信息技术课教师争论的焦点之一。

信息技术课到底要教什么?是打字吗?是文字处理吗?是上网吗?等等。这都是信息技术的表面反应,实质上,我们要从信息角度来思考,从课程标准可知,我们要通过学习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且创造信息的能力。从这里可以明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1.树立信息意识

树立信息意识就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行为、观点、活动等,从信息角度接受、理解、感受和评价。在小学中就是让小学生面对不懂的问题,能想方设法地去主动寻找答案,并知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

2.掌握信息知识

小学生既要掌握一些基本信息知识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在各项学习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如果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不够丰富,会制约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提高信息能力

小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对信息系统简单的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表现。

4.遵守信息道德

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小学生学会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和选择,能够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信息内容,这就是信息素养的道德体现。从信息素养的四个组成来看,信息素养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和栋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体现了教育的最基本需求。

5.重视学生知识迁移方面的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通过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这体现出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三、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1.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东西感兴趣会在心理上的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学生有学习兴趣表现在他们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体现学生的角色,了解学生的内心追求和爱好,才能调动他们真正的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好的期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要使教育成功,学生有兴趣学习,首先要给学生以信心。如果小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果,他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客观上存在差异,注意因材施教,设计弹性教学任务,个性指导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成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表现自我,有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更加积极、愉快的学习欲望,形成良性循环。

3.以“成果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灵活性非常强的技能课,它具有文化课和劳动操作课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则是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关键。教无定法,重在得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唯一原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想学的欲望。欲望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越快。经过实践以一种“以成果呈知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讲解Windows中的画笔时,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展示一幅画,然后鼓励学生:“这幅画很好,如果你也可以制作同样的电脑绘画作品,就可以给大家学习了。”学生会认为自己画画也能达到示范的水平。学生的这种心理,使我很轻松地把学生引入“画笔”的学习中去,进行一些操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画笔”这一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上机操作,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达到教学要求,同时要注意互相之间要交流作品,体现成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适应课程的内在客观规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基本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让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