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探究

2015-03-27王艳苹方丽丽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渗透化学

王艳苹,方丽丽,李 佳

(1.合肥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探究

王艳苹1,方丽丽2,李佳1

(1.合肥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在教育中关注生命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课程,本文分别从元素化合物的角度、化学实验的角度以及化学史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化学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使青少年通过化学学习热爱生命、珍惜和保护生命,提高学生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生命的认识,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化学;生命;生命教育;渗透

1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探究和认识的生命教育还不够深入,人类漠视生命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犯罪、自杀、暴力等现象频频发生,这使得人类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关注越来越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实验学科,具有人文特点,与生命教育密切联系,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以化学为切入点来探究生命教育切实可行。

所谓生命教育[1]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探究生命教育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深刻的渗透,将会有利于发掘化学课程中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保护生命,进而珍惜生命。

2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实施途径

2.1利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实施生命教育

在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人们往往会将其与有毒物质、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人们认为化学的作用就是带来环境的污染,进而形成了对化学教学的一种误解。正是这种误解的产生,才使得生命教育资源的不断流失。我们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们讲解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从而让学生掌握对生命有危害的一些元素化合物,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教师还有责任向学生们宣扬化学物质的有用之处,将元素化合物能够促进发展、改善生活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消除影响生命品质的某些因素,从而使生命质量得到优化、生命时间得到延长。所以,尽管某些化学物质是有毒性的,也存在着危险,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化合物积极的方面,让学生明白提高生命质量是学习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例如,刚玉能够用来制作宝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情趣;苯酚是有毒性的物质,但却具有杀菌的功效,因此可以用来制作药皂;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及电子元件,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2.2利用化学实验,实施生命教育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来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样危险也能变成安全,学生要熟悉实验操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定,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实验是对理论的检验和证明,学生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增强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所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违规操作。比如在制取氢气时,未进行验纯就直接点燃,这样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2)药品用量问题。比如做酸碱反应的时候,酸碱过量,可能使实验现象不明显。(3)用错药品或将杂质混入药品。比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制取氧气时,把木炭粉误认为二氧化锰而加入到试管中使之与氯酸钾一起反应,使得杂质混入了药品中,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4)实验室的通风问题。比如在做硫磺和氧气的反应时,如果不将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打开,当有毒、易燃气体杂质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就有可能会引起爆炸或师生中毒等恶劣事故。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和同学们把实验要求以及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讲解清楚,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些危险的存在,就畏首畏尾,甚至不做实验,只要操作正确,就可以安全的进行实验。要认真的完成实验,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3利用化学史的知识,实施生命教育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工作者在探索物质的奥秘过程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库,还给我们留下了崇高的精神宝库,展现了不畏艰辛,孜孜以求的一面,同时也闪烁着相互协作,合力攻关的人性美丽的一面。

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2]以天平为工具来研究化学,通过夜以继日的不断的实验,来研究神奇的燃烧现象,最终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彻底推翻了;把“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座右铭的道尔顿,他自学成才,创立了原子学说;拥有我国化工之父的侯德榜[3],他留美攻读化工,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在重重阻力下,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塘沽建起永利碱厂,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优异,1925年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后,他精心实验,刻苦钻研,经过不断地一次次试验,终于发明创造出“侯氏制碱法”,从此外国专家断言的“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制不出碱”的谬论彻底被打破,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勇于探索、保护祖国荣誉的意志品质,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学会去承受挫折,在困难面前顽强不屈,明白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不断超越自我,发掘生命潜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光彩四射。

2.4利用环境保护的知识,实施生命教育

环境问题[4]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环境污染,尤其是化学污染的日益突出,人们不仅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的日趋严峻,同时也意识到环境安全教育的开展一样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环境教育也已成为我国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的重要部分,环境安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和人类生存及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环境安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概括地说,就是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借助环境与化学密不可分的联系,来培养学生对环境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使学生产生改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强烈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和经济活动来保障环境安全意识的确立。

我们可以从实验教学中,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第二课堂中等多方面来实施环境安全教育。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使环境安全教育的实施更为便捷、生动。如在环境讲座中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国际环境问题,来实施环境安全的教育。又如我们在给学生讲授燃烧与灭火时,可以预先带领学生到仓库、图书馆、加油站、车站等场所去观察“严禁烟火”标志,了解哪些物品禁止携带。课后,也可以举办消防知识讲座活动,给学生讲解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火灾自救及灭火、防火的知识。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安排一些环境保护、环境检测等方面的课外实验。如 “模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的危害性实验”、“废旧电池的利用和回收实验”、“一氧化碳对生物体的危害性实验”、“模拟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危害性实验”等。这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人人参与,共同保护平安家园的责任感,强化环境安全意识。

3 结论与思考

3.1结论

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改变单纯的德育说教,还可以联系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生命有关问题的思考,既可以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双赢的目的。并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分别从元素化合物的角度、化学实验的角度以及化学史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3.2思考

化学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的载体,也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应该带着生命的热忱进入课堂,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才能更加完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生命赖以成长之根。生命,才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钱巨波. 生命教育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 2005(04): 6.

[2]王磊, 潘鸿章. 化学与生活{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117.

[3]周志华. 生活·社会·化学素质教育读物[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

[4]曹文妹, 瞿晓敏.生命伦理与新健康[M].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11, 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6-0113-02

作者简介][第一 王艳苹(1982-),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化学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20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渗透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奇妙的化学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