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威廉·华兹华斯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对比研究

2015-03-27张蕴琪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狄金森艾米莉

张蕴琪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威廉·华兹华斯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对比研究

张蕴琪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自然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总是不厌其烦地被加以描述。其中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湖畔诗人”的领袖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颂自然,崇尚自然,清新而深刻,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凭借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与温柔关怀,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在她的笔下,蜘蛛等丑陋的意象也能幻化成别具一格的美感。她的诗歌涉及众多领域,并在男权主义社会强烈体现了其女性的文学主体意识。

威廉·华兹华斯;艾米莉·狄金森;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诗歌

一、生态女性主义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生态问题因其对国家发展的制约作用,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话题。而在内部社会生态系统中,性别分化和不平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它将生态运动和妇女解放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观承认所有生命的生存权利,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活形态。同时,生态女性主义生态生态观也尊重生态系统中个体的差异。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人类需尊重其他生物的权利,而不是成为自然的主宰者。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裂的一元论,将人类作为整个生态系统主宰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消除父权制,解除父亲和丈夫的限制,强调妇女在生态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主张改善女性的权利的地位。

二、威廉·华兹华斯与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观的异同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笔下的清新自然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心。从生态视角来看,华兹华斯内心深处所秉持的对自然的虔诚、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和对理想社会向往的社会生态思想堪称世界生态文学的典范。美国女诗人艾米丽·伊丽莎白·狄金森(1830-1886)钟爱自然,一生创作了500多首自然诗。她拒绝接受宗教信仰,时而藐视上帝-男性美的化身,这些都显示了其对父权制度的质疑。她的女性思想和生态观点无疑是对传统二元制度的一种挑战。

华兹华斯和狄金森均倾向于自然是所有生物的起源。因此,自然会像显示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原谅他们的错误。自然能教育,感化人,在人类品质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两人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人迹罕至的壮丽景观,他们专注于每天都出现在眼前的事物。诗人将自然人性化,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以此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他们不遗余力地赞美自然,因为自然是他们的避难所,在诗人对现实不满又深感无力之时,用美景抚慰人心。正因为诗人自己感受到了自然带来的温暖与自由,他们进一步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虽然他们的自然观存在相似之处,在本质上却大不相同。华兹华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可以在某一个时刻融合,而狄金森却持反对意见,她认为人类不可能知道真正了解并融入自然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疏离感。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所有生物均处于平等地位,不管他们是否对人类有益。华兹华斯违背了这点,他只写了那些所谓的有益的动物。而判断生物是有益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人类的需要。狄金森是自然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种描写视角就打破了华兹华斯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华兹华斯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不同,狄金森并没有忽视自然的残酷。华兹华斯将原本充满野性与神秘的自然比作单纯温柔的女子。她温柔,娇弱,乐于奉献却对丈夫言听计从,失去了女人的主体性。作为一个女性诗人,狄金森用她的诗歌作为工具,争取女性的自由和平。

三、自然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人生经历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狄金森的父亲是典型的父权制的代表,他认为女儿不需要学习除了家务之外的任何知识,但却努力送儿子去牛津大学读书。虽然认为女儿不需学习知识,父亲对狄金森的要求却并未因此放松,他处处限制狄金森的自由,不准其做任何违反教规的事情。与父亲相比,狄金森的母亲温良贤淑,但她优柔寡断,不善抉择。狄金森对母亲自我放弃女性权利的做法感到不满,因此在孩童时代就对妻子的角色充满反感。正是出于对童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不满,对父亲粗暴限制的反抗,狄金森将诗歌作为其宣泄的方法。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反抗精神,执着追求自由与平等。

华兹华斯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童年时期,华兹华斯就已经感受到了自然不寻常的影响。他喜爱湖水的平静和白云的飘动,每次置身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都会引起他的思考。青年时期,华兹华斯游历欧洲,法国革命派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深深吸引了华兹华斯,他满怀希望地投身于大革命中,期待自由与平等的到来。但拿破仑称帝彻底击碎了诗人的革命之梦,华兹华斯陷入极度悲伤与痛苦之中,十分怀念童年时代在自然中度过的愉快经历。于是,他再次投身自然,搬至昆布兰湖边隐居。华兹华斯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灵感均来自生活在他周边的至亲女性,勤劳善良,温柔而乐于奉献,但失去了作为女人的主体性。

(二)思想与宗教

狄金森的思想及宗教观和她的自然观一样充满矛盾。她一方面继承了超验主义的部分观点,比如:相信人与自然统一,宇宙是上帝精神的体现。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融洽,一致的。但由于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她无法摆脱清教主义。清教主义认为大自然充满神秘,邪恶与恐怖,人一旦抛弃宗教法规,摆脱教会控制进入自然,就会失去对自我内心的控制,误入歧途。

华兹华斯深受泛神论的影响,认为上帝的创造物都与上帝一样具有神性,并相互依存。此外,卢梭的“自然神”与“自然人”的思想也对华兹华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自然人拥有天赐的美好品质与优美感情,但“文明社会”的罪恶和教育却使其慢慢丧失了这种品质,如同那些在社会中成长的社会人一样,沾染上罪恶的思想与感情。正因如此,华兹华斯试图用对科学技术的抗议和对未被文明污染的自然的向往来拯救人类。

四、结论

用生态女性主义重新解读并对比威廉·华兹华斯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为全面理解两位诗人的生态观及女性观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华兹华斯与狄金森均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华兹华斯始终未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的束缚,忽视了自然和女性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实现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观及女性观。艾米莉·狄金森继承了华兹华斯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该观点,使之更靠近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生态观,推翻了华兹华斯诗歌中狭隘的女性观和男性中心主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同时,调整人类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心态,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英]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谢耀文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5.

[2]江枫译.艾米莉·狄金森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朱小宝)

c91

A

1009-2293(2015)04-0068-02

张蕴琪,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4.018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狄金森艾米莉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