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5-03-27俞水香

关键词:道德修养思想大学生

俞水香,隋 霜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并且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八大报告中还表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当前,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该课程的实效性,使该课程变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探索启发式教学,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探究

启发式教学思想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我国启发式教学思想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孔子认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要把问题搞通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而又不能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要求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加以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任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启发式思维被称为“助产术”,他在讲学过程中喜欢用对话、辩论的方式进行,与学生交谈时他只提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最终获得真理。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1]”正如他所说,西方教育家们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这些思想和方法,后经过中外历代教育家的发扬,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最终成为今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普遍地在各门学科的课程教学中运用。

二、启发式教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2]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三、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

向学生提问,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

讨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

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10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

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区分,或者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有一些思考了,但其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例如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概念,学生从直观上看感觉是一个意思,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事迹,让他们比较分析名人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靠信念,这样就能分清异同了。在比如,在讲爱国主义这章时,很多学生都没兴趣,认为理论知识曾经学过,有的学生表示发达国家都不上这样的课,我们上没必要,思想方面首先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发达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发达国家公民爱国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比较中进行判断,进而激发他们思考如今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理性爱国。

(五)多媒体启发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它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以非凡的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感受和理解,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概念很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教学可能有些枯燥,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入一些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课堂中进行思考,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好象身临其境,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人生价值的内容时,笔者给医学生们看了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的短片,看完后再和学生讨论确立怎样的人生价值及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学生就反应很强烈,如果一味地讲高调子,可能引起学生的排斥,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了。

(注:本文为2012年度新疆医科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2014年度阶段性成果)

[1]刘树仁.论现代启发式教学[J].松辽学刊(社科版),1998,(3):87.

[2]熊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东北大学报(哲社版),1997,(3):82

[3]熊新兰.对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4):96

[4]焦子国.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理论,2009,(13):200.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