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3-27张亮

关键词: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亮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对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主题教育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构建校园文化育人新平台,拓展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紧密围绕“诚信、责任、和谐、笃学”的校训,展开的《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活动,就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进行了探索,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学风建设,服务了育人大局,是构建立体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中的关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不谋而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以《诚信·责任·感恩》教育为抓手,构建校园文化育人新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载体中的一种典型形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具体形态。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生产、教学、科研各个领域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于2010年10月开始举办,已经举办四届,参与面广,家长、学生反响好,已逐步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之一。

从文化的层次结构说,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但是从全信理论来看,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亚文化,校园文化受到主导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前喻性,因而它对主导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起促进作用。[3]以《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明礼诚信、勇担责任、知恩图报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搭建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桥梁,构建了以诚信为核心、以责任为依托、以感恩为行动的校园文化育人新平台。

每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家长的采访中,家长对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评价非常高。在“一封家书”的回信中,家长说“接到学生的大学第一封信,我打心底里高兴,把孩子交给贵校我放心,感谢贵校领导、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孩子进入大学后,每次打电话给我们,说学校的活动非常丰富,其中提到主题教育活动,孩子的那个激动啊,我女儿说主题教育活动中每一个子活动她都参加了,我听到后特别高兴,这个活动有很大教育意义,能够让我的孩子更快的成长,在电话中我也感觉到我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赚钱的不易,懂得了体贴我们”。在学校收到的感谢信中,有很多家长对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非常的支持并希望一直坚持下去。

二、丰富和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高校共青团每年都会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但是往往因为活动形式单一,如有的仅仅只是以召开团组织生活会的方式进行,导致主题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影响不大。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扩大,围绕《诚信·责任·感恩》为主题开展了成人宣誓、主题团会、征文大赛、演讲比赛、情景剧模拟、一封家书系列活动形式的主题教育,拓展了校园文化育人新途径。

(一)成人宣誓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寄予厚望。广大青年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矢志不渝的朝着崇高理想奋进,为了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勇挑重担,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现场宣誓和签名相结合的成人宣誓活动,来强化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庄严的告诉社会、告诉父母、告诉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站在了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为热爱党和国家,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富有责任感和高尚品德,具有开拓精神、拼搏精神的社会公民。

(二)主题团会

主题团会是高校共青团的常规活动,但是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以《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为主题团会注入了新内容,采取“算、学、查、定、写”的方式,不仅丰富了主题团会内容和形式,而且使主题团会更有实效性。

1.算:计算学习的经济投入、时间投入、社会投入、感情投入。通过算账,体会父母苦心,认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1)计算学习的经济投入。清点每年的学费、生活费、车费及日常零花钱等花销情况,计算每天、每一节课的经济成本;(2)计算学习的时间投入。回顾日常学习状况,计算每周、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休闲时间。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等方面的收获作出自我评价;(3)计算学习的社会投入。回忆学习经历,一一写下教过你的老师的名字和对你影响较大的事例;(4)计算学习的感情投入。梳理成长过程,写下老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朋好友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帮助情况,以及对你触动较大的人和事。

2.学:观看专题教育影视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央电视台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针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讲话等。

3.查:查找班上存在的不讲诚信、不讲责任、不懂感恩等不道德行为,并通过这些不良倾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定: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明确日常行为规范,集体填写“承诺书”,共同见证彼此的真诚。

5.写:要求每位学生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背景题材,写出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实想法,制定自律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主题团会内容丰富,活动的开展有条有理,同学们的评价很高,在会后调查采访中,有同学说:“这次团会是我感触最深的一次团会,通过算经济账、时间账、感情账,才发现原来我是多么的幸福,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和爱护我,以前浪费了多少的时间,真心的感到很可惜,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班委普遍认为“团会的效果相当明显,团会中,很多人在谈到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含辛茹苦时,都泪流满面;开完团会,班上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转变,同学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主题团会的顺利开展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奠定了基础。

(三)征文大赛

主题征文活动旨在通过“写”来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抒发自己对诚信、责任、感恩的认识,及周围的人、事、物对自己的启发,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学们的稿件都是联系本人实际、学校发展或身边的人及事,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及各阶段涌出的杰出人才或动人事迹,通过不同角度创作,弘扬了主旋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内容积极向上,情感十分真挚。

(四)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主要是通过“讲”来深化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同学们的演讲内容都是结合主题,联系身边的事例加上同学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慷慨激昂的文章表达了自己是诚实守信、敢于担当、懂得感恩的当代大学生,一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五)情景剧模拟

情景剧模拟主要是通过“演”的形式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也是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高潮部分,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的将诚信、责任、感恩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活动之中,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情景剧的题材围绕主题源于生活实际,有的就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真场景,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极富感染力,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如2011年管理系选派的情景剧《天使的逝去》,就是以“小悦悦”事件为背景,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舞台模拟表演,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直面事件,很多同学潸然泪下,顿时都产生一种共鸣,为“小悦悦”的逝去而悲伤,为部分人的社会责任的丧失感到痛心,在节目表演之后,现场的同学自发宣誓要讲诚信、明责任、懂感恩。

(六)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又一个亮点,更进一步的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写信已经渐渐退出舞台,而且还是要用如此传统的通讯方式给他们的父母或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同学们给远方关心、惦念他们的亲人写家书报声“平安”、向教诲、鼓励自己的恩师道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让所有爱他们的人不再辛酸!?写下点点滴滴的感激,记录成长中的感恩,给敬爱的父母和亲爱的母校寄去一封信,让父母和母校为他们的成长而骄傲,一封家书活动包括三个环节:

1.学习:对《辛酸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进行学习,深刻反思我们自己。

2.讨论:各团支部自行收集各种感人家书片段进行学习及欣赏,与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对比。

3.写信:给自己的亲人或老师写一封家书。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或陷入困境,正因为曾经有他人的帮助与关爱,才有了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通过一封家书让同学们明白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对需要帮助的人给出自己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学院2011年、2012年考研率分别为14.3%、18.5%,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典型,他们胸怀远大理想,信念坚定、学习刻苦,敢于担当、乐于助人。他们的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一)三本院校涌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09级戴非凡同学,曾在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任职,并在多家社会媒体担任通讯员、特约记者,而且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热衷于公益服务。2011年春节前,他带领来自湖北高校的其他9名大学生从武汉出发,奔赴四川达州,进行了为期11天的支教,陪伴达州留守儿童们度过了一个快乐寒假;春节后,他在武昌火车站当起了春运服务志愿者,为有困难的旅客排忧解难,在

这期间,当得知一位老人忘带身份证无法购买火车票回家时,戴非凡跟其余志愿者为老人凑齐车费,送他去汽车站搭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他还是2011第26届世界大运会校园传播大使、注册大学生记者,获得2011湖北青年创业榜样、2012服务武铁春运优秀青年志愿者、2012荆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正是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救死扶伤不犹豫,见义勇为不留名

张晓、周小宇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人不留名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学院和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人民网、凤凰网、腾讯网等国内三十余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两位同学的事迹。2011年12月22日,两位同学获得“2011荆州好人”称号,还受到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生联合会表彰。

当今社会,“彭宇案”、“李凯强案”、“小悦悦案”先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见死不救、见死不敢救”的情况时有发生。张晓、周小宇面对重伤老人冷静施救,献出拳拳爱心,面对家属答谢婉然拒绝,因为她们始终坚持一点:“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心中有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也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张晓、周小宇同学的言行是对诚信、责任、感恩的最好诠释。

(三)阳光辅导队,大家在行动

江汉商报刊发“呵护江陵瓷娃娃”报道后,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党员自发组织,号召学生志愿者为哲锐建立一个“帮扶中心”,并迅速成立了“阳光辅导队”,并挑选出优秀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江陵县义务为哲锐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参与“教学”的志愿者,是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当看到小哲锐满满的自学课程表时,志愿者们都被他的求学精神所触动。“阳光辅导队”全体成员表示:“如果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去帮助小哲锐,也算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会长期帮助小哲锐,这学期的学习计划已经为他制定好了。为小哲锐配齐所需的老师,让他享受正常的学习”。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股力量就是伟大的,阳光辅导团队做到的看似很渺小,但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感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诚信·责任·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明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探索,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系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独立学院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Y201118)

参考文献:

[1]丁虎生.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N].光明日报,2005-03-30.

[2]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188页。

[3]金哲,等.当代新术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548.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