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研究

2015-03-2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谈话图谱

杨 丹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利用多导心理生理测试仪,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审理阶段进行心理测试,以甄别判断无辜者和作案人已成一个主要方向和领域。它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测试技术成果,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及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应指标,进而评判心里痕迹对应相关的实验心理技术。其具体应用过程,体现在3个技术环节中的6个阶段技术。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一般原理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与生理反应原理,设计一定的测试题目,利用心理测试系统,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生物反应测试,甄别判断嫌疑人与案件有关情况的犯罪心理检测技术。其理论基础,是人的行为经历及其认知状况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被测人对主测人所提问题的认知活动及其相应情绪与知情心理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反应之间的联系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其客观依据,是涉案人特殊经历及其案件事实,以及引发涉案人相应心理活动并引起生理指标变化的特殊而深刻的心理痕迹,形成涉案人独知的案件客观事实真相的刺激。它具有特殊性,系统性及多因素性的特点。

二、犯罪心理测试3个技术环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环节,包括诱导心理反应环节、记录生理反应环节、分析测试结果环节。与其相对应的刺激诱导技术、反应记录技术及结果评判技术,是构成心理测试的3个核心技术。诱导心理反应环节,是指心理测试之前,主测人在对案情了解及掌握的基础上,以一系列相关或无关的谈话内容,引导被测人进入测试状态,利用言语刺激使其回忆并陈述案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情况。在了解被测人生理及生活状况的条件下,通过其外显的表现状态,研究其心理活动,并观察其是否符合测试要求和条件。这一环节关系被测人对测试的反应及图谱反映状况,因而主测人的言语对被测人的刺激状况,是衔接被测人生理反应环节的重要条件。

分析测试结果环节,是指主测人依据前两个环节掌握到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判和分析的环节。这一环节关系到被测人的命运和公安机关的审讯、侦查方向,务必高度谨慎和警醒,以免造成冤、假、错案,给无辜被测人身心及家庭造成伤害。

三、犯罪心理测试实施过程中6个阶段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阶段技术,由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测前谈话技术、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技术、图谱综合评判技术、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构成。

(一)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离不开对被测人心理痕迹的研究。犯罪心理痕迹,是指涉案人特有的内在或外显出来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的总和,具有持续性、动态性和情绪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隐蔽性、抽象性、时序性、客观性、科学性、稳定性及特异性的特点。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载体是相关人的大脑和现场,即犯罪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特殊事件的认知及记忆。具体指犯罪人对犯罪环境、犯罪现场、现场物体,以及被害人或事物的状况记忆的心理活动反应。通过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可对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进行重建。进行犯罪心理动态分析,应遵循对事不对人、入流不陷入、重发散忌聚合、顺时序4个原则。对事不对人原则,是指依据案件的各种客观因素,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进行客观分析而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入流不陷入原则,是指在案件分析的过程中,既要多方面认真听取办案人前期侦查工作结束后对案件形成的分析和认知,又要积极主动地分析此案,而非一味地陷入前期办案人的思维中,以利高质量地编写测试题目。重发散忌聚合原则,是指案件陷入疑难时,积极寻找前期侦查中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发散思维重新梳理案件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划定被测试人范围。顺时序原则,是指对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时,遵循心理活动的时序规律,准确把握涉案人作案前、中、后期的心理状态,以利发现被测犯罪人当时的心理痕迹。

心理动态分析技术,关系到对案件分析的可能性和对测试题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进而影响主测人的编题质量和测试结果的满意度、有效度,因而这一技术,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首要和初始技术。

(二)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

编制测试题时,一般采用中国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和范刚教授,总结创立的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它是根据中国人的言语心理学规律和汉语民族文化心理背景,遵循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理论,并借鉴国外编题方法,灵活适用于中国民事、刑事案件的编题方法。认知综合测试法的测试题内容,基本涵盖了案件的整体要素和犯罪人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过程和状态。题目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测试题、违法犯罪过程测试题和现时心态测试题三部分。涉及作案人作案时间、动机、预谋性、人数、年龄、性别、居住地、作案实施过程中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案后处理现场过程,以及一些反映现实心态的测试题,看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及是否有悔罪态度,是否愿意主动说清,是否想争取从轻处罚,是否想好怎么对付公安司法机关等,这些都是涉案人独有的而无辜者没有的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是取得可靠测试结论的重要前提。测试题目客观与否,是检测被测人是否涉案甚至作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编制题目时,应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选择编制题目的信息是作案人认知到的,否则犯罪心理认知就很难被唤醒,从而影响图谱评判和人的甄别。在语言选择上尽量通俗化,使被测人能清楚地明白题意。在称谓上,通常用“作案人”、“干这事的人”等作为相关问题的主语,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当地方言。此外,编制题目必须遵循案件先后的时序,给被测人提醒时间线索,以唤醒犯罪人的认知及心理活动。

(三)测前谈话技术

测前谈话技术,是在测试之前主测人与被测人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测前谈话,使被测人了解测试内容、测试方式及测试要求,了解被测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生活状况,消除无辜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平稳自然,短时间内营造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使被测人愿意且能更好地配合测试。同时,在测试中巧妙应用共情作用,从情理上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减轻其心理压力。避免晕轮效应、暗示效应及投射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一品质或物品的某一特性有不良印象时,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产生较低的评价。在进行心理测前谈话时,主测人不能对被测人产生不良影响,应友善和蔼地做他的聆听者,给被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被测人对主测人产生主观的不良印象而影响测试。暗示效益是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信息,使他人接受示意的观点意见从而做出对应的活动。所以,主测人在测前谈话时,要用良好、含蓄、友好的暗示,使被测人情绪稳定,特别是被测人为女性、被测人疲劳时尤为如此。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主测人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被测人,不能主观判定被测人,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被测人未必没想到。更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认知,就用强刺激词汇来刺激对方,这样会使被测人产生强烈的反感,使测试事倍功半。在测前谈话中,可适度合理分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把责任适度地归因于他人,给其提供心理上的补偿,使其有悔罪态度,最终引出犯罪事实。

在进行测前谈话时,主测人对不同气质类型的被测人,应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所说的语言要保证被测人能听懂,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镇定友善的态度,随时观察被测人外显的变化。

(四)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技术

在正式测试之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选择的测试环境应保证简单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墙壁颜色须单一,避免复杂颜色干扰测试视线。桌椅及仪器的摆放遵从主测人的要求,并检查调整仪器,使其能正常运行。被测人所坐椅子朝向的墙壁颜色为白色。测试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控制在25oC,湿度控制在60o左右为宜。测试前应确保被测试人的心理生理状态正常,排除饥饿、劳累、睡眠不足等多种生理不正常的状况。如遇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或终止测试,让其吃饭或休息以确保测试效果。心理上认知、智力状况正常者为适宜被测试人,变态人格者要慎做测试。在实测开始后,主测人做好心理调节,观察被测人的各项图谱反映指标是否正常。

在测试开始后,主测人不仅要观察图谱的反映情况,还要观察被测人外显的特征,包括其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图谱反映表现为皮肤电、呼吸和脉压的变化。其中皮肤电的指标变化尤为重要。同步评图技术可节省心理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但不能因为讲求效率而忽视测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图谱综合评判技术

图谱反映表现为皮肤电、呼吸和脉压的变化,其中皮肤电的指标变化最为关键。一般情况下,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唤醒水平高时,皮肤电阻降低,反之则升高。此外,引起皮肤电阻的因素很多,当其发生变化时,不一定完全是情绪状态变化引起的,评判时应综合其他指标。呼吸方面,当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呼吸反应会异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或抑制,这些都是评判的重要方面。脉压方面,脉压突然变细也有重要意义。此外,被测人外显的特征也是作为判定的重要方面。在图谱评判上,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后要综合各个方面整体分析。

(六)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

在心理测试结束后,主测人通过同步评图技术掌握了案件及被测人的情况,可酌情选择测后谈话或者不谈。对测试过程中认定可排除的无辜者,测后谈话以安抚为主,让其回家休息;在测试图谱已反映触发作案人心理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言语刺激打消其侥幸心理,为审讯及后期的取证工作寻找突破口,从而能顺利侦破案件,以告慰受害者及其家属。测后谈话到位与否,取决于主测人对案件的熟悉程度、实践经验,以及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谈话技巧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也是主测人对被测人的影响力和主测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后期的讯问过程中,办案人要根据不同情况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不同的讯问方式,既可单用软审讯或硬审讯,亦可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顾虑和担忧,适当地从嫌疑人的角度,指出被害方也有一定过错,降低其心理防线。对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情感方式,减压审讯,给其希望。另外,在审讯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讯问方式,以达到审讯的目的。

总之,这些技术环节中的阶段技术,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相信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未来,在前辈们的指引和主测人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先进的技术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领域,为快速地甄别犯罪嫌疑人和排除无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从而提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1]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

[2]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A].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范刚.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范刚.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A].法制心理学的新起点[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王秋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测前谈话技术[J].科教文汇,2008(4).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谈话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