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03-24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710054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窦入路蝶窦垂体瘤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710054)

马康孝 伏亚红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710054)

马康孝 伏亚红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4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5.8%),其中8例脑脊液漏(4.5%)、3例鼻出血(1.7%)、4例电解质紊乱(2.2%)、11例尿崩症(6.2%)、13例性功能低下(7.3%)、3例视力减退(1.7%)、4例颅内出血(2.2%)。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内分泌紊乱、性欲降低、肿瘤≥3cm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纠正内分泌紊乱、综合评估肿瘤情况,提高术中操作技巧,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垂体瘤作为颅内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垂体前叶,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手术、放疗等方法,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已作为目前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1]。鉴于垂体的特殊位置、结构复杂性,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及风险,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多[2]。我科2006年7月至2014年3月期间实施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178例,现对其并发症及相应因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178例,男74例,女104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2.6岁。均存在不同程度视力障碍(视力下降、视野模糊)、头痛、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多饮、多尿、血糖升高、月经紊乱、性欲下降),经颅脑CT、MRI增强扫描、蝶窦薄层冠状位扫描检查,均确诊为垂体瘤。

2 方 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采取仰卧位,头稍后仰,蝶窦撑开器置入一侧鼻孔,应用沾有肾上腺素棉片附于鼻黏膜,于鼻中隔根部骨折移位处,切开剥离蝶窦前壁黏膜,直至充分暴露双侧蝶窦开口、鼻中隔根部,清晰辨认蝶窦前壁、蝶窦开口。应用髓核咬骨钳将鼻中隔根部咬除,使蝶窦彻底暴露,打开蝶窦前壁及黏膜,打开鞍底、“十字”切开鞍底硬膜,进行瘤体探查,吸引器、刮匙将瘤体切除,注意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止血后,明胶海绵充填、修补鞍底,鼻中隔黏膜复位后,碘仿砂条填塞鼻腔。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检验,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 实施垂体瘤全切术129例(72.5%)、大部分切除术18例(10.1%)、次全切除术22例(12.4%)、大部分切除术后需要实施二次手术者9例(5.1%)。术后46例出现并发症(25.8%),其中16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同时出现昏迷、高热、偏瘫、电解质紊乱、长期性尿崩、长期性垂体功能及性功能低下、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中两者及以上,即为严重术后并发症)。46例术后并发症中,8例脑脊液漏(4.5%),通过半卧位保守治疗后均治愈;3例鼻出血(1.7%),经电凝止血、碘仿抗生素纱条填塞处理后,未发生再次出血现象;4例电解质紊乱(2.2%),经电解质平衡治疗后均缓解;11例尿崩症(6.2%),经口服弥凝、肌注长效尿崩停等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13例垂体功能(主要为皮质醇低下、甲状腺素低下,以及两者急速同时降低)及性功能低下(7.3%),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均有所改善;3例视力减退(1.7%),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操作损伤视神经、术腔急性出血或残留瘤体卒中压迫视交叉等因素有关,及时进行鞍区CT、MRI检查,给予手术处理;4例颅内出血(2.2%),经急诊鞍底手术将颅内血肿清除后病情好转。

2 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1。与术前内分泌正常者相比(6/58,10.3%),术前内分泌紊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1/120,25.8%)(P<0.05)。与术前无性欲降低者相比(3/31,9.7%),性欲降低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42/142,29.6%)(P<0.05)。与肿瘤大小<3cm患者相比(6/46,13.0%),肿瘤大小≥3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38/132,28.8%)(P<0.05)。而男性和女性、年龄差异、病程长短、有无多尿和早期视力减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 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内分泌紊乱、性欲降低、肿瘤≥3cm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

表2 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讨 论

垂体位于脑底面,通过漏斗柄与下丘脑连接,下丘脑、垂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的内分泌状态、能量代谢、水与电解质平衡,在体温、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3]。垂体瘤作为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4]。垂体瘤患者主要以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为主。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作为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中。但是,垂体的结构、位置特殊性、功能复杂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演变为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

本研究中,经过单因素及Logisi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内分泌紊乱、性欲降低、肿瘤≥3cm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差异、病程长短、有无多尿和早期视力减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充分证实术前内分泌功能状态、瘤体大小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实施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前,综合评估垂体瘤患者的病情特点,熟悉垂体瘤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提高手术操作技巧,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研究中,与术前内分泌正常者相比,术前内分泌紊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结果表明术前内分泌紊乱患者的手术风险相对较大,预后相对较差;与术前无性欲降低者相比,性欲降低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术前垂体功能及性欲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术前需要积极处理内分泌紊乱状态,能够降低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与肿瘤大小<3 cm患者相比,肿瘤大小≥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瘤体越大,手术治疗效果越差,手术风险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也越差,这可能与瘤体生长直接压迫视交叉有关[7]。

总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作为目前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前需要积极纠正内分泌状态,熟悉垂体瘤的结构结构,术中提高操作水平,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强行剥离,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积极做好预防性处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8]。

[1] 张曙光,庞 华,陈 武,等.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8):1542-1543.

[2] 谢 伟,李海明,全 伟,等.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7):78-79.

[3] 宋占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724-1725.

[4] 宋卫东,杨 椿,贾永雄,等.经单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4,33(1):46-47.

[5] 段志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92-393.

[6] 杨立坚.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5):763-765.

[7] 蒋文武,刘 洪,陈江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8):87-88.

[8] 董 韬,魏学忠,冯思哲,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2(11):682-684.

(收稿:2015-03-10)

垂体肿瘤/外科学 垂体切除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 因果律

R651.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10.020

猜你喜欢

窦入路蝶窦垂体瘤
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不同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0例的疗效观察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