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03-24赵民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发文价值观文献

赵民志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基于文献计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赵民志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 065000)

以中国知网(CNKI)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情况

(一)发文量分析

在2001~2014年共得到2 695篇文献数据,在最早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005年第2期《科学社会主义》刊发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这篇文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起点(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2006年12月,《光明日报》发表了陈建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北京日报》发表了朱继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开始迅速增长。2008年期刊发文达到108篇,是2007年发文量的一倍,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积极投身相关理论的研究,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关键节点。2013年发文量达到821篇,是2012年的2.6倍,说明2013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重大转折点,这是因为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新论断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广泛展开。因此,可以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之前,为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2008~2012年为发展阶段,2013年以后为高速发展阶段,文献量显著增加,研究热度明显高涨。

在全部文献中,期刊发文1 971篇,占73.1%,报纸发文618篇,占22.9%,博硕论文69篇,占2.6%,其余为会议论文1.4%(如表1)。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主要以学术期刊为研究的主要阵地,其次为报纸,博硕论文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从2008年开始,研究篇数逐年增长,由于博硕论文层次高,研究比较透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表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历年发文量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07~2013年报纸的发文曲线与期刊发文曲线基本相似,说明期刊和报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相互协调。因2014年期刊数据统计不全,出现报纸发文量超过期刊,这说明报纸的时效性较强,周期短,能及时开展社会研究和宣传,而学术期刊相对报纸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具有持久性研究的特性。图1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是一个直线跨越式拉升的态势,表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蓬勃成长的“生长期”。

(二)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指的是刊载文献的某种期刊或者报纸,通常认为是该领域研究文献的主要载体。发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10篇以上的载体如表2,主要为党报、党建理论期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发文量分别为82篇和36篇,《法制日报》以及《北京日报》等6种省级党报共发文81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党建期刊,发文46篇,其余发文为党建期刊、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图1 2005~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数量曲线图

表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来源统计(>10篇)

(三)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是学术论文作者所属的机构。据统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内容,发文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如表3所示。其中武汉大学和西南大学各发文33篇,中共中央党校发文26篇,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各发文17篇。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机构为高等院校,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央党校领导研究潮流。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立足于学术理论基础之上,有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质量较高。

表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研究机构(≥10篇)

(四)高产作者分析

高产作者是在某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发文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作者在该研究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该论文的最主要贡献者[3]。表4给出了2001~2014年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情况(2014年数据不全)。

表4 高产作者统计表(≥5篇)

由表4可见,戴木才、刘峥(南华大学)、左亚文、杨兴林、田海舰等5位高产作者发文在7篇以上,余林、叶小文、欧清华、刘峥(中南大学)、韩震等发表6篇,薛明珠、苏洁、刘进田、何红连、曾永安等发表5篇,反映出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研究的核心力量,在他们的周围汇集了更多的研究人员,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说明中宣部、高校等研究机构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五)高价值文献情况

高价值文献指的是被学者普遍引用和广泛关注的文献,通常反映为被引频率高的文献和下载量大的文献。表5为被引≥30次的文献。

表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被引文献(≥30次)

通过被引频次可以发现对研究起到奠基作用的文献。19篇文献共被引872次,篇均45.9次,其中,2005年《科学社会主义》刊发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被引88次,2007年《光明日报》刊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被引83次。从时间上区分,2007年被引11篇,2008年2篇,2010年2篇,其他1篇,说明2007年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用比较多。从数据库来看,报纸2篇,博士1篇,其他为期刊数据库,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比较广泛。

根据知网数据的下载频次,可以从侧面反映文献的关注程度。下载频次最多的文献往往是传播最广、最受欢迎、文献利用价值较高的文献。表6所列下载频次前10名的文献,下载频次最大的是田海舰发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下载8 035次,李纪岩发表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下载7 523次。从2007年到2012年每年都有高关注文献,在10篇文献中,博士论文6篇,其余为期刊论文,这说明这些文献是学术的研究关注点,具有潜在的学术影响力。

表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下载频次前10位的文献(2014年4月7日统计数据)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凝练和内容的表述

从2006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始,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大量研究。李建华[4]认为,发展、富强、和谐、仁爱是基于公民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善文[5]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时代性特征、概括性特征、稳定性特征、导向性特征和大众化特征。一旦提出,就应能够凝聚人心、汇集民智,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柯缇祖[6]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目的和需要,完全可以使用灵活多样、或详或略、富有个性的语言加以表述。

党的“十八大”集百家智慧,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用“三个倡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价值规范,是广大学者多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结晶。它从追求目标、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反映出人民群众普遍的追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凝练原则和发展方向的精辟论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高度。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等层面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中,只有那些集中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主要从基础理论入手,对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包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结合价值观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有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中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紧密联系,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层面的研究,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荣辱观、改革创新等作为他们的延伸。第二个方面是价值层面的研究,主要以价值目标为中心,内容有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理念、社会主义社会等。第三个方面是内容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具体表述,以民主为中心,法治、公正、和谐相互联结,诚信、自由、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以人为本为研究的方向。第四个方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养成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实,重在引导广大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从而形成了结构严密、理论扎实、内容厚重的研究体系,引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实践的环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培养研究

任何理论研究的目的都是指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实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现实形态的转化,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意识[8],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实践。公方彬等[9]认为,要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适时提出并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宪法、法律和政策制度。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广泛教育、大力宣传入手,使得理论家喻户晓。首先,要解决好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活跃的团体的宣传教育。在文献中发现以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是广大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以大学生为中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的主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的重点方向。其次,要把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第三,要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实践,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成员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在于实践,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取得一手资料,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和发展。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需要深入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需要再升华、再提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群众日常生活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基本价值追求和根本道德准则、共建和共享幸福日常生活的指南[10]。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指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然而,这是一个开放性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并不能就此为止,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与时俱进地对待理念再研究,在坚持社会稳定安宁、人民幸福和谐的标准下,凝练更加简明扼要、便于传播、便于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仍然是我国学术界必须深入的一个问题。

(二)理论的认同培养和普及化研究

目前,由于部分国民思想认知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信仰缺失,思想信念动摇,价值多元,法制意识淡漠,加之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这样那样问题,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着障碍,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普及不够。为此,要加强理论传播的研究,以适合的表达形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论研究转变为实际的行动,通过宣传传播,让广大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并能亲身实践。

(三)教育培养不够,践行机制缺乏研究

理论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被接受,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不健全,践行机制研究、实证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因此,必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把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以此引导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指导社会实践。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和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和追求严谨的逻辑性,新的历史时期将赋予更多新的理念。从研究整体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献研究处于直线拉升、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正处于蓬勃成长的高速发展期,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献来源广泛、研究机构众多,形成了密切的研究网络,研究文献大量涌现,相关理论日趋成熟。

在内涵的凝练和内容的表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基本理论、实践培养方面都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研究过程。未来几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必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重点在广大社会成员中进行实践培育的研究,为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充实思想理论根基,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由于本文在数据选用和所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分析不够全面,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1]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3-6.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 李栎,张志强.情报研究中核心著者的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0,(10):80-83,141.

[4] 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J].红旗文稿,2012,(5):9-11,1.

[5] 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

[6] 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2):4-7.

[7] 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8] 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2):14-19.

[9] 公方彬,崔春来,张明仓.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29-32.

[10] 谢加书,董宏鹰.面向群众日常生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5-18.

(责任编辑 李献惠)

The Study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Based on Literature Metrology

ZHAO Minzhi

(StaffOffice,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study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ublished by CNKI in 2001 to 2014. This paper adopts bibliometric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alyzes the annual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source journals, research institution, prolific authors, high value literature, and visualizes the key words fo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hot-spot research and major progr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discussion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study.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terature metrology; visualized analysis

2014-11-05

赵民志(1972— ),男,甘肃宁县人,馆员。

B82-0

A

1008-2077(2015)09-0044-06

一、数据来源

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作为统计源,检索年限为:2001~2014年,检索时间:2014年4月7日,检索方式:高级检索,检索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主题字段检索以检全该领域的所有研究文献,下载其题录信息,导入自编数据库,对不规范、明显缺失的数据,比对原数据进行修改,整理清洗后,共得到2 695篇文献,本文以其作为研究数据。

总库中收录的2001~2014年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为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年发文量、来源期刊、研究机构、高产作者、高价值文献等进行分析,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进展,理性探讨未来研究趋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在此期间,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年发文量、来源、高产作者及高价值文献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主要学术群体,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价值观文献
我的价值观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