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宗煤炭资源开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15-03-23徐宏娜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利用

徐宏娜

(曲靖市环境监测站,云南曲靖655700)

浅谈师宗煤炭资源开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徐宏娜

(曲靖市环境监测站,云南曲靖655700)

阐述了师宗县煤炭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了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措施和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对策。

煤炭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环境影响;对策;师宗

1 不容乐观的资源、环境形势

1.1 师宗县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师宗煤炭资源位于师宗西北部。其分布呈东西走向,为长约40km、宽1.5~2km的狭长地带,属滇东圭山煤田中段。已探明地质储量6亿t,工业储量4.7亿t,可开采储量1.8亿t。按照现有开采规模,还可以维持50a左右。

(1)不合理开采造成资源耗费率高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由于采矿方法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管理跟不上,造成厚煤层采不全,中厚煤层回采率低,薄煤层弃采。每采1t煤,就要付出2~3t煤储量的代价。

(2)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

尽管国家在 《环境保护法》、 《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都对矿山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就师宗县目前情况看,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一是开采造成地表塌陷;二是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三是污染大气环境。

师宗县矿山环境的破坏,主要是源于20世纪60-80年代的无序开采、土法炼焦。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为追求经济利益,乱开乱挖,一方面浪费资源,另一方面又破坏矿区生态环境。遗弃的矿井塌陷、废渣淤积或被雨水冲刷淹埋耕地、堵塞河道,导致矿山植被生长缓慢,易发生水土流失。

现每年开采原煤近250万t,炼焦100多万t,同时产生煤矸石40多万t,产生矿井水400多万t,排放炼焦废气50亿Nm3,排放烟尘1400多t,排放SO21100多t,排放NOX370多t。对整个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特别是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升,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据现有统计,有水土流失面积92km2(1380亩),影响植树造林258.67hm2(3880亩),被毁农田548.53hm2(8228亩)。

1.2 师宗县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矿井地表沉陷

地表沉陷会导致相应范围内地面建筑、管道、公路、桥梁等工程设施变形,甚至遭受严重破坏;使农田高低不平,灌溉设施失效,影响农业生产;改变水体形态,污染水源;严重时,威胁井下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开采范围越大,其影响后果也越严重。

(2)煤矿石的影响

煤矸石主要是侵占农田。师宗县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只占煤矸石产生量的20%,其余80%是排入环境。煤矸石历年累计堆存量已突破千万吨,占用农田、坡地近133.33hm2(2000亩)。

(3)矿井水污染

矿井水中污染环境的物质是可溶性无机物(主要是酸性无机物)和悬浮物 (主要是煤粒)。矿井水的pH在6以下时,为酸性矿井水。酸性矿井水除会腐蚀井下排水设备和运输设备外,排至地面后会污染水体、土壤和农田。

(4)炼焦废气污染环境

炼焦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二氧化碳、NOX等,这些污染物排入大气中,会影响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会对近地面环境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氮氧化物能造成光化学

烟雾和破坏臭氧层,烟尘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1.3 师宗县煤炭资源开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1)污染水体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液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降低土壤活力;进入河流,水体极易被污染,同时会污染地下水。大量的煤粒、沙粒排放到河流、水库、沟渠造成淤积,从而阻塞河道、侵蚀农田、危害水利工程,加之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使水体发生酸性、碱性、富营养化、矿化、悬浮物增加等变化,使一定的水域成为生物死区。

在师宗县,煤焦化产品污染水体的事件已有记载:1991年2月17日水草湾煤矿因焦油发生泄漏造成该矿下流河道严重污染,致使15.33hm2(230亩)农田无法按时载插,造成粮食减产3.5万kg。

(2)污染土壤,损伤地表,占用土地

目前,由于生产水平不高,未能实现综合利用,矿区采取了自然堆放的处理方法。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固体废物露天堆存,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会渗入到土壤之中,使土壤碱化、酸化,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许多有毒有害成分还会经过动植物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堆存1万t废物就要占地1亩,而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往往比堆存面积大1~2倍。

据师宗县雄壁镇1990年组织的一次环境污染重点调查结果记载,因煤炭开采影响植树造林面积258.67hm2(3880亩),荒芜不能耕种的农田263.27hm2(394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4%,其中:水田222hm2(333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8.1%,旱地41.27hm2(619亩),占总旱地面积的2.3%,年约损失粮食160万kg。

2002年经调整后的矿区共有71个煤矿,72对生产煤井,仍是布点过密,规模较小,据师宗县煤炭局统计,当时矿区还有被毁农田533.33hm2(8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有水土流失面积92km2,占煤矿区面积的40%。截止2013年底,经整合关闭,全县仍有39个煤矿40对井,小、散、弱的格局尚未全面改观。

2 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措施

2.1 加强资源管理和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建议扩大煤炭资源国家规划、实行保护性开采的划定范围,编制开发利用保护性开采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和保护政策,强化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矿业权审批。

2.2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煤炭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机构,遏制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混乱、环境治理滞后、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统筹开发利用,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煤炭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完善各项宏观政策

一是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费征收机制。合理确定煤炭企业环境补偿费标堆,促进环境治理和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完善煤炭资源税制,降低增值税率,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强化级差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煤炭资源,以完善煤炭资源税制,使煤炭行业增值税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

2.4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改革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

开展煤炭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关小上大和改革采煤工艺方法等工作,是整顿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秩序和提高资源回收率的有效措施。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加以推广,积极稳妥地解决体制转换和深化矿业权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 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控制废物的产生

综合开发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打破不文明废弃物处置的生产方式,珍惜本已匮乏的资源,尽量建设一个资源的闭合循环系统。在开展了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之后,对实在不能利用的废弃物经压缩和无害化处理之后,进行符合环境要求的最终处置,如规范填埋。在具体的生产工艺上要减少废物量的产生,控制矿井水的排放,减少煤矸石的产生量。

2.6 对历史形成的废物,采取 “变废为宝”的处理办法

其有效办法是废物再利用、废物循环、废物回收,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全面挖掘其用途,最好是达到提取有用物质,加工转换成再生材料,对不能再利用和再生的废物对其进行能源的转换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完全利用目标,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如煤矸石发电、制砖等。

2.7 实现综合开发目标

对全县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规划,有计划开采,科学挖掘,避免对资源的破坏、造成浪费。做好煤焦化深加工,全面回收其附产品,通过煤矸石制砖、发电,煤渣作为水泥原料进行全面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2.8 走集约化道路,规模化发展

通过股份制等引资方式,组建大型煤焦化集团,以提升对煤炭附属产品的开发,获取附加值,实现能耗最小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环境无变化。

3 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对策

3.1 正确对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永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保护环境不是要停止发展。目前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是,在进行各种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中,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和全面考虑。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弄清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3.2 发挥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

3.2.1 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政策和制度约束作用

发挥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能,严格实施 《环境保护法》和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大对污染控制、环保设施的运行监控、监督。认真执行 《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和 《土地法》,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审批工作,土地的利用及复垦工作。

3.2.2 行政手段

在部门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生态和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变只重视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格局,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制度。加大对环境和资源政策的执行力度,避免造成政策执行不利和根本无法执行的问题。改变政策失灵的问题,制造良好执法环境。改变资源的单一目标使用,限制单一用途、低效益用途,达到多目标、多用途、高效益利用资源。

3.2.3 经济手段

利用经济手段可以取得经济上的显著效益。经济手段可以促使污染者自行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规定的目标。作为一个合乎理性的经济单位,污染者会采用最适合的方法,使环境保护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会显著节约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可以对有关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使污染减少到规定的标准之下,并促进新的污染控制技术、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及新的低污染、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产品的开发利用。利用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可以为政府提供管理上的便利和灵敏性。经济手段的设计、制定和施行要比修改和调整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灵活、更方便和更快捷。利用经济手段还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的收入,以便进一步支持有关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项目。

3.2.4 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树立全民环境保护的理念,使人人都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当人们认识到资源和环境是如此重要时,为了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就不仅会要求自身做好环境保护,还会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督促政府强制保护环境。

3.2.5 建立煤炭开发的废物回收处理制度

总的原则是 “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挖掘用途,能源化,对其附属废物进行分类处理,能开发的综合开发利用,暂时无法利用的要妥善处理。

3.3 建立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

3.3.1 推行农地保护计划

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全县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及休耕 (如种植以改良土壤为目的的豆科植物等)。可在林业、农业部门的监督下,对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耕地,实行一定年限的休耕或永久性退耕还林。

农地保护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农地土壤侵蚀量,防止水土流失扩大。通过农地保护计划的实施,长期保持农业的食品及天然纤维的生产能力,改善水资源质量,保护野生动植物。

根据林业部门统计,到2000年对矿区530 hm2(0.8万亩)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耕地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管理,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达3000万t;到2005年,对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800 hm2(1.2万亩)耕地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管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的扩大。

3.3.2 耕作方法的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实现可持续农业的手段是:改革现行的农业种植、养殖体系中不利于农地、水等资源保护的部分;促进家畜粪尿等农家有机肥料及豆科植物等绿肥的利用;实施保护农地、水资源的保护性耕作方式;采用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模式。

3.3.3 采取“保护性耕作方法”

粗放型简单生产方式农业,容易发生土壤贫瘠,导致地力的不可持续性。在明确了粗放型简单耕作方式及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弊端之后,有针对性地导入 “保护性耕作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根茎叶等剩余物覆盖地表,或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在坡地上修建保持水土的水平梯田;尽可能地减少农地的耕翻次数,提倡免耕法等。改善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可以提高土壤的孔隙率,增进水的渗透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

3.3.4 更新培育土地资源,保护有限的耕地

针对师宗县煤炭资源矿区土地和耕地的特征以及人口、经济等基础条件,应以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布局农业生产,扬长避短,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相应的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上加强管理、节约用地、少占农田,走扩大耕地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结合的道路。

3.3.5 合理开发、保护、培植森林资源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对已采掘区域,应积极恢复植被、植树造林和复耕,使矿区生态得到保护和重新恢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强调保护与经营管理现有森林,制止破坏性砍伐、毁林,大力发展速生杉木、速生杨树、毛竹等品种栽植,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3.4 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4.1 建立生态示范区域

建立生态示范区域,以国家实施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把师宗列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实施生态建设。

一是注重县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维护、发展,强化绿色规划,增强生态系统的调控功能。

二是立足城镇、城乡协调,为改善人居环境构筑绿色屏障,以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的项目为基础,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和宜林荒山的植树造林。

三是在全县倡导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绿色生产生活的消费习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4.2 做好农业布局和区划,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多种经营。针对师宗亚热带河谷地带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农业种植结构上作调整,在耕作区域上做好特色种植,在优质水稻、香料、冬早蔬菜等品种上寻求发展。在非种植区域择优引进经济林木、林果,通过示范,带动推广,使之达到规模化,并对其进行深加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农林产品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更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长足利用。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对中部准温带地区,在种植区内,规模种植烤烟是已确立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在质量和效益上得到突破,使产业稳步壮大;对非种植区域,在高海拔区域发展畜牧业,以优质黑山羊、驼峰菜牛为主攻发展方向,创造绿色品牌畜牧产品。

3.4.3 积极引进、推广,发展特色产业

对传统作物的种植,产值较低,要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好、有技术支持、科技含量适中、相对成本合理、易推广、基本商品化的生物品种,形成地方农村农业的新型支柱产业。

对非种植区域,在高海拔区域发展畜牧业,以优质黑山羊、驼峰菜牛为主攻方向,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形成规模化养殖,并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以创造品牌、打造品牌来获取信誉和市场,为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保驾护航。

在低海拔区域发展林果和畜牧业,如核桃、板栗等坚果林木,实现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一体化。譬如四川某地引进欧洲优质橄榄品种,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这也是一种可借鉴的发展路子。

3.4.4 积极开发农村能源利用新途径,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开发农村能源利用新途径可节约能源,减少森林砍伐,降低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净化空气。

在农村积极推广普及利用沼气。这样能对农村有广泛原料来源的农作物秸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进行综合利用,减少燃烧柴草、秸杆、薪炭林作生活燃料,既清洁又卫生,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避免燃烧造成大气污染。

在农村引导推广使用太阳能。由于师宗地处北纬30°以内,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太阳辐射丰富,利用太阳能潜力很大,是有效节约能源的一大途径。

4 结论

只有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开发、环境的倍加保护,对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才有可能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

Im pacts of Co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Shizong

XU Hong-na
(Quj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Qujing Yunnan 655700,China)

The developmentof coal resources and itsmajor environmental impactswere analyzed.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ng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through carrying out suitable coal resources developmentwere pointed out.

coal resources;development;agricultural activity;environmental impact;countermeasures;Shizong

X32

A

1673-9655(2015)02-0061-05

2014-07-09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利用
环境保护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