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都区201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

2015-03-23许怀萍,仇广灿,吕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赤霉病防治小麦

盐都区201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治措施分析

许怀萍1,仇广灿2,吕培1,仇学平2*

(1.盐城市盐都区葛武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00;2.盐城市盐都区植保植检站,江苏盐城224055)

摘要:通过广泛的田间调查与综合分析,明确了盐都区201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当地小麦主栽品种不抗病,田间菌源充足,小麦抽穗扬花期与降雨天气吻合是导致该病大流行的三大主因。针对性地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提高药剂防治质量等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分析

收稿日期:2015-07-12

作者简介:许怀萍(1970-),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保护工作;E-mail:745330450@qq.com。

通讯作者:*仇学平(1965-),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

盐城市盐都区是江苏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5万hm2左右。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是为害江苏地区小麦的主要三大病害(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之一,不仅造成小麦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而且人、畜食用过量带病麦粉还会引发急性中毒与癌症等疾病[1-3]。近年来,盐都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明显增高,已上升为本区常发与重发的第一大病害,严重制约着小麦产量[4-6]。2015年我们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1.1 自然发病率高

2015年,盐都区小麦赤霉病自然病穗率为46.7%~74.3%,平均52.5%,病情指数为28.2~49.5,平均36.4,达大发生程度,病情轻于2012年,与2010和2013年相当,重于2011和2014年。

1.2 大面积病情较轻

5月底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期调查,一般田块均能查见赤霉病病穗,病穗率为0~18.6%,平均4.3%,病情指数0~8.7,平均2.4,病情较轻,81%的小麦田病穗率在5%以下。

1.3 产量损失少

小麦于5月4日偶见病穗,5月10日大面积开始零星见病,5月15日后病情开始上升,显症高峰期在5月下旬,病穗一般1~2粒病粒,对产效达到最大,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此时,农药单剂防效中,7.5%啶磺草胺12 g/667m2+助剂15 mL/667m2处理防效较高,达到94.0%。其次是15%炔草酯40 g/667m2处理,株防效为82.5%。而在农药减量40%与倍创2 000倍液混配处理中,15%炔草酯24 g/667m2+倍创2 000倍液处理防效较高,达到88.3%。50%绿麦异丙隆126 g/667m2+倍创2 000倍液、50%乙草胺42 mL/667m2+倍创2 000倍液处理株防效接近,分别为75.6%、74.1%,但这3者不具显著差异。倍创2 000倍液与单剂减量混配处理要比单剂不减量处理具明显增效作用,以50%乙草胺42 mL/667m2+倍创2 000倍液比50%乙草胺70 mL/667m2处理增效最大,增加22.7百分点;其次为15%炔草酯24 g/667m2+倍创2 000倍液比15%炔草酯40 g/667m2处理增效达5.8百分点;再次为50%绿麦异丙隆126 g/667 m2+倍创2 000倍液比50%绿麦异丙隆210 g/667m2处理增效达3.1%。并且,倍创助剂2 000倍液的使用,能减少50%乙草胺、15%炔草酯与50%绿麦异丙隆小麦除草剂40%的用量,在不明显影响小麦分蘖的同时能切实提高防除效果,值得在生产中加以利用。

量影响较小,产量损失少。

1.4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2015年5月21日选择同区域防治1次的小麦田调查,郑麦9023平均病穗率为26.4%,病指达4.9,淮麦30平均病穗率为21.6%,病指达3.5,宁麦13平均病穗率为7.2%,病指达1.2,扬麦20平均病穗率为13.3%,病指达1.9,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2发病原因分析

2.1 小麦主栽品种普遍感病

2015年盐都区小麦主栽品种以高感赤霉病的郑麦9023为主,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其次为扬麦16号、扬麦20号、镇麦168、宁麦13等品种,各品种都不抗赤霉病,但品种之间由于基因的差异、生育期的不同、穗型的差异,最终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2.2 菌源特别充足

2015年4月1—3日调查,赤霉菌子囊壳稻桩带菌率为4.6%~12.3%,平均9.1%,是2014年同期0.5%的18.2倍,菌源量是近10年来最高的一年,充分满足了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小麦扬花期田间赤霉病菌处于饱和侵染状态,极大地增加了小麦受病菌侵染的几率。

2.3 抽穗扬花期偏迟

2014年冬季气温高,小麦返青期叶龄达5.5~7.5叶,生育进程明显早于常年同期,2015年3月15日后陆续开始拔节,比常年略早,但4月份气温低,小麦生长变慢,生育期推迟,大面积扬花期在4月26日—5月5日,明显迟于上年,与常年相近略偏迟,抽穗扬花期间气温已明显升高,加重了赤霉病的发生危害程度。

2.4 气候非常有利

4月26日—5月5日小麦扬花期间平均气温为18.2℃,分别比2013和2014年扬花期气温高0.7℃、1℃,比2012年低1.4℃,扬花期间先后于4月28—29日、5月2—3日降雨2次,降雨量分别为23.8和28.2mm,已满足了赤霉病菌侵染萌发的气候条件,促进了赤霉病子囊孢子的释放,加速了病菌的萌发、侵染,显症期早。小麦灌浆到腊熟期间分别于5月8—9日、11日、15日、18日、20日、22—23日和27—30日出现7个降雨时段,总降雨量79.4mm,雨日和雨量均高于常年同期,小麦赤霉病随着逐次降雨而陆续显症,延长了显症期,病情稳定期比常年推迟4d左右,自然发病程度严重。

2.5 适期防治控制了危害

2010年以来,盐都区小麦赤霉病连续大发生,通过连续几年高强度的宣传发动,农民已对赤霉病的危害性有了充分的认识,穗期防治赤霉病的知晓率达到了100%,基本掌握了关键防治技术。全区所有小麦田均在齐穗见花至扬花初期(10%扬花)用好了第1次药,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在第一次用药5~7d后打第2次,少数生育期迟的感病品种打3次药,2015年全区小麦赤霉病累计用药防治面积(铺地)达7.87万hm2,平均防治2.2次,由于首次用药适时,推迟了显症期,降低了发病率,使大面积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有效地控制了危害,减少了产量损失。

3防治措施及对策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盐都区小麦生产的一种常发性与灾害性病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极大,因此,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上不得有丝毫的侥幸,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针对性选用高效防治药剂,精准轮换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3.1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基础

大力推进联耕联种,土地流转,实行统一布局,一村一品,一匡一品,使小麦生育期保持一致,有利于适期精准防治和大面积统防统治。在小麦赤霉病尚无真正抗病品种的情形下,优先选用宁麦13、扬麦14等生育期适中对赤霉病有较强耐性的品种,慎用郑麦9023等高产感病品种,不用超区域品种,严格按照试验、示范与推广程序推广应用新品种。高产优质耐病性品种集中种植,杜绝品种多、乱、杂现象。同时,要提高种植品种的纯度,合理平衡施肥,使小麦抽穗扬花一致,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开展小麦育种的单位要加大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农业推广部门要加大主推优质品种宣传,淘汰高感病品种,选用丰产性和抗耐病性都好的品种,通过提高品种的抗性来抵御赤霉病危害的风险。

3.2 适时播种

在小麦种植前,全面推广大机深耕,将田间残留稻桩及杂草全部翻入土壤深层,减少小麦赤霉病越冬寄主稻桩存量,减少下年田间菌源量。2008年以来,直播稻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最高峰时期占水稻面积95%以上。由于直播稻腾茬晚,小麦播期明显延迟,正常田块要到11月中旬才播种,播种期比过去迟10d以上。因播种期推迟,小麦抽穗扬花期也被迫推迟,比过去前茬为常规移栽稻时期推迟5~7d,在4月25—30日抽穗扬花,从而加大了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雨水、15℃以上高温等有利赤霉病重发流行条件的机率。因此,扩大机插秧,压减直至不搞直播稻,可确保小麦适期播种,避免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连续阴雨或高温高湿天气,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机率。此外,在直播稻地区可推广利用早熟或特早熟小麦、水稻品种,调节麦稻有利的生长时段,使小麦整个扬花期尽量前移,同样减少同春雨季节吻合的时间,以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3.3 提高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控效果

3.3.1把握适期,全面用好两次药。掌握在小麦齐穗见花—扬花初期(10%扬花)用好第1次药,做到见花就打,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第1次用药5~7d后再用第2次药,少数生育期迟的感病品种打3次药,施药适期内遇雨,必须抢雨间隙紧急喷药。

3.3.2选准药种,对足药量。科学选药、合理混配,交替轮换用药。药剂可选用25%氰烯菌酯SC 120mL/667m2,或50%多酮WP 120 g/667m2、42%咪鲜·甲硫灵WP 120 g/667m2,同时,要用准水量,2次稀释,电动喷雾用水30kg/667m2,机动弥雾20kg/667m2,保证高效浓度,提高农药利用率。

3.3.3添加助剂,减药降残。利用农药助剂的渗透性,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按技术要求加入适量有机硅或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农药助剂,可减少用药量,减轻农药对环境污染,减少小麦麦粒的农药残留。

3.4 大力实施统防统治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保证防治时间及时、防治药剂对路、防治效果高效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小麦赤霉病的统防统治可以有效保证赤霉病防治的技术到位率,提高最终的防治效果。据笔者2015年5月27日调查,盐都区农村经济开发区家庭农场的56.67 hm2小麦(扬麦16)“一喷三防”专业化防治示范区,采用机动弥雾机统一防治,赤霉病病穗率为8.6%,比农民自防区(病穗率为18.8%)病穗率降低10.2百分点,防效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2]刁春友,朱听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

[3]韦龙友,汪强高,李忠芹,等.江苏省方强农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4):42-43.

[4]仇学平,仇广灿,谷莉莉,等.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111-113.

[5]谷莉莉,王琳丽,仇学平,等.小麦赤霉病防控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33.

[6]朱汉清,陈永明,林付根,等.2013年盐城地区麦子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72-12873.

猜你喜欢

赤霉病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