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东北妇女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2015-03-22单炜鸿高乐才

关键词:解放区参军东北

单炜鸿,高乐才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派遣大批干部,深入东北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妇女们不仅获得了翻身、解放,而且分得了土地和胜利果实,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了感谢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她们在各级党组织和妇联的领导下,以极大的革命干劲和热情支援解放战争,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

一、劝夫送子参军,保卫家乡保卫和平

1945年11月,国民党在东北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采取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措施,建立东北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内,领导根据地的人民进行了肃清汉奸和敌伪武装势力的斗争,并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但在军事上由于急于扩军,大量收编伪军和土匪,组建部队。当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东北后,这些被收编的伪军、土匪纷纷叛逃,给部队造成了严重的缺员。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停止收编活动,指示各军区、各部队一律改为从解放区的基本群众中招兵。

为配合党的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的中心工作,1946年11月15日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蔡畅、副主任白茵联名发表了《解放区妇女当前的任务》一文,号召解放区妇女行动起来,“集中一切力量,参加支持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积极支持和动员丈夫、儿子参军参战,“保卫自己多年来流血流汗所获得的果实,保卫民主自由,保卫土地,保卫丰衣足食的生活。全解放区妇女当前的任务也就是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以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1]。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响应,对广大的妇女开展了广泛深入支持丈夫、儿子参军参战的宣传活动。

在封建社会里,广大的中国妇女不仅要遭受着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还要忍受夫权、族权的支配,毫无人权可言。东北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对广大的中国东北妇女进行封建主义的教育和统治,更遭受着侵略者的任意奸淫和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光复以后,广大的中国东北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翻身和解放,获得了土地和自由,独立自主意识和阶级觉悟得到了提高,焕发了极大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到解放战争的事业之中。

在党组织和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的号召下,广大根据地的妇女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劝夫送子参军的高潮。当时,黑龙江地区流传着一首送郎参军的歌曲,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妇女的觉悟和革命热情。歌中唱到:“送郎当兵送到战场上,为人民去打仗,穿上军装,制止内战,为民主争和平保卫家乡。送郎当兵送到战场中,为国家为民族当兵,家中的老父母,小妹妹来孝敬,郎去当兵,妹在家把地种,从此一去,革命成功”[2]135。

东北解放战争中,“大批大批青壮年争先恐后地报名入伍,很多是和他们母亲妻子的鼓励分不开的”。如富锦县长安村一位老大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参军,她向部队首长说:“同志,我只有这个儿子,交给你们叫他成长出息,要没有共产党、毛主席,我那能有地有房?”富锦县苔屯区于金屯吴大娘将自己的儿子亲自送到部队参军,“农会为了表彰她为革命现身的精神,要送她一匹马帮助耕种。但吴老太太坚决不受,说:‘穷人翻了身,应当保家,这又不是卖兵’”。“勃利三合屯有个70岁的寡妇,把她的独子也送去参军了。张国发两兄弟争着报名,两个媳妇也抢着劝自己的丈夫去。洮安青山区朱家屯的朱先要入伍,哥哥朱发也要去,兄弟争执不下,他们母亲说:‘你俩不必争,都去参加,家里分了十几垧地,有村人照顾’。结果兄弟两都参军去了”[3]。

尚志县特等劳动状元刘大娘“有六个儿子,抗战时期,她把三个儿子送到抗联部队。解放战争一开始,她又送两个儿子参加解放军;身边只剩下一个有残疾的儿子,人们称她是‘支前的楷模’”[2]135。

辽北地区出现了“母亲叫儿打老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热烈场面。开原的一个村,在第一次动员参军时,“就有60多名母亲领着儿子,妻子拉着丈夫报名参军”。为支援辽沈、平津战役,仅昌图、昌北两县,“就动员了2 642人参加解放军”[4]113。

东丰县义和屯“孙同治未过门的儿媳,为了劝夫参军安慰婆母,自动提出提前结婚,结婚后第二天便送夫参军。保安村干部张敬财之妻与丈夫竞赛动员参军,结果她鼓动了九个人参军,比他男人多三个”。本溪“模范母亲刘大娘,七个儿子送了三个参军。她说:‘要不是四儿只有十四岁,我也要送他参军’”[5]。

在东北根据地内,“母亲送儿打老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比比皆是。据统计,“从1946年 初 到1947年9月,仅 龙 江 一 县,就 有1 500名母亲和妻子送子送郎参军,有700多名姐妹欢送兄弟参战”[2]135。在母亲、妻子的动员、支持下,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部队迅速发展和壮大,“从1946年8月到1947年7月的11个月中,东北全区参军人数即达59万人”。在东北解放战争的“四年中,东北解放区共有160 万人参军”[6]182。

青壮年男子参军上了前线,很多后方的重要工作便由妇女们来承担完成。妇女们不但要担负起家庭劳作的全部,而且成立了自卫队,拿起红缨枪站岗放哨,保卫家乡。“法库被蒋军占领,在那附近的农村,农民们没有停止反奸清算斗争,妇女们也有一份职责,她们组织了自卫队,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在敌占区妇女为了帮助‘自己人’——武工队的活动,常到蒋军据点周围侦察,给武工队送消息”。“彰武冯家车站附近,有一个妇女在去年初冬时候,深夜派遣自己的儿子给武工队送信,使武工队避免了敌人的袭击”。“林甸喇嘛庙的王大嫂,积极抓胡匪,曾抓到了胡匪张上仓、张玉。齐市马老太太也破获了两次特务案子。通化、辑安等县的某些地区也有妇女自卫队的组织”[3]。她们为保卫家乡,稳定后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参加生产运动,确保军队给养供应

战争中,子弹和炮弹固然重要,但粮食更为重要,没有粮食就不可能坚持战争,取得战争的胜利。生产粮食,保障军队粮食的供给便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由于战争的需要,大批青壮年男子参军参战,劳动力缺乏,“因此妇女在发展生产,支援长期自卫战争与取得最后胜利负有光荣任务”。妇女联合会号召广大根据地的妇女,要“打破妇女下地为耻及缠足等各种阻碍妇女参加生产的习俗,以便大量的发展生产,适应支援战争的巨大需要”[7]136。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于1945年11月发表指示,要求解放区各级组织,迅速展开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的基础上,并开展了分配敌伪土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将大量的日伪和日本移民侵占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妇也一样的分到地,如齐市市郊有一千三百七十五个妇女分得土地一万○二百五十亩;齐市有五千户贫苦妇女分得了房子(其中胜利街一五○户中有二、三户赤贫寡妇分到了房子);石老太太获得了十八万六千元的赔偿费;开鲁三区的丁寡妇,斗倒了恶霸地主,分到了五十亩青苗地,一石六斗粮,两件衣服;洮安青山区李老太太得到了三垧地和间半房。这样一来,妇女们的经济生活比前提高了”[3]。妇女们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觉悟也随之而提高,便成为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7年9月,妇女联合会指示解放区各级妇女组织,“要广泛组织她们走向生产战线。因战争需要,许多男子上了前线,生产任务势必更应多加于妇女身上”。“动员妇女代替男人生产,加强劳动力。在生产战线上大大发挥妇女力量,这是很重要的任务。生产问题的解决,不仅是解决战争的问题,同样也是解决妇女问题,妇女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8]199

在各级党组织和妇女联合会的教育、号召、组织下,广大妇女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在“‘男子上前线,妇女搞生产’的口号激励下,破除陈规旧念,踊跃走出家门,奔赴田间,参加农副业生产,顶起了‘半边天’”。据统计,1947年在生产运动中,“嫩江省有14万妇女,黑龙江省有20万妇女和男农民一起,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全东北就有300多万农村妇女参加了春耕、夏锄、秋收劳动和救灾度荒等工作。解放区全部土地不仅种上,而且做到了三铲三趟。由于大批妇女参加劳动,使1947年的庄稼获得了丰收,并提前一个月全部收割入仓,保证了前线粮食的供给和后方人民的生活。这是东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好现象,也为土改后第一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开创了良好的开端”[9]8。

辽东地区的各地妇女,在妇女联合会的组织下,纷纷表示:“我们的口号是东北解放区的劳动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努力生产支援战争,争取解放全东北的胜利!我们妇女们在后方必须成为生产的大军,在生产战线上打大胜仗配合人民军队的胜利。农村广大的妇女要努力参加农业生产及副业生产,能扶犁的扶犁,能薅草的薅草;喂猪养鸡,编草帽等各尽所能,勤劳致富,发展生产,支援前线”[5]。

1948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央对目前妇女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在土改运动中应发动广大妇女参加,妇女在反封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土地改革已完成地区,则要全力去发动并组织广大妇女参加生产运动。妇女在发展生产,支援长期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负有重大光荣任务,必须在广大妇女群众中进行许多有系统的宣传组织工作”[10]236。1948年8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把解放区的农业生产提高一步》的“社论”。“社论”指出,为了“争取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的生产,使解放区的生产能够在现在的水平上迅速提高一步,这是争取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只有解放区生产的提高,才能长期地更有力地去支援前线的革命战争”[11]。

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号召,东北解放区各地妇女组织为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妇女“劳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打破妇女“嫁汉穿衣吃饭”等对男人的依赖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工作,广大妇女“确定了唯有生产,才能获得男女的真正平等”的思想和观念。据1948年秋季的统计,“春耕夏锄中妇女绝大部分都参加了,成绩很大,现据延吉、珲春、蛟河、桦甸、双阳、伊通、盘石、舒兰等九个县数字,参加夏铲111 813名。其中以延吉县妇女参加夏铲最多,共参加37 200名,总劳力46 800名,占总劳力79.21%,几乎是全体参加铲地”[12]268。

热东妇女在多数男子参加军队与上前线抬担架的情况下,“英勇地肩起了赶送公粮的任务。一面秋收,一面交粮,白天割庄稼,打场,晚上碾米。作战中多数大牲口和毛驴都去担任战勤,所交公粮,大部是妇女抱碾子推的”。叶柏寿小塔子沟军属李大娘,虽然年纪大了,但仍不服老,“自己背二十斤,赶一匹毛驴把一百二十斤公粮送到二百三十里地的关山枣庄”。“由于妇女发挥了这样高度的积极性,这次交公粮任务,得以胜利完成”[13]。

解放战争中,在大批青壮年男子参军参战,劳力锐减的情况下,发展农业生产,支援战争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妇女肩上。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东北妇女挺身而出,积极响应“男子上前线,妇女搞生产”的号召,打破了陈规旧俗,走出家门,奔赴田间,参加大生产运动。1947年,东北解放区“缴纳公粮总数为1 511 792吨,而1948年即 增 加 到210 万 吨”[6]182,有 力 地 支 援 了 解 放战争。

三、开展拥军活动,支援前线自卫战争

伴随着东北解放战场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壮年男子陆续参军参战,或到前线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因此,大量的军需供给、伤员的照顾等后勤保障工作便落在了妇女的肩上。东北解放区的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积极参加了支援前线的各种工作,为保卫翻身胜利成果,支援全国最后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9]9。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妇委书记蔡畅在哈尔滨妇女代表大会上,号召妇女“各守岗位,各尽所能,参加生产,支援前线,贡献一切力量,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14]328为了动员根据地的广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东北政委会特颁布了《东北解放区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勤务暂行条例》,“条例”第二条规定,“18岁至45岁之妇女均有担负战争勤务之义务”。为响应党的号召,搞好支前活动,各级妇女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向妇女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使条例精神变成为广大妇女自觉的爱国行动”[9]9。

佳木斯市妇联“在组织动员妇女支援前线和发展副业生产上获得不少成绩”。1946年2月至7月的5个月中,“妇女们锁单军衣扣眼156 415套,拆洗被服25 608套,缝棉衣86 800套,总计参加生产人数11 418 名。副业生产方面发动了5 134名妇女参加纺线,共纺了25 165斤”[15]。延吉、依安、农安、巴彦、望奎、敦化、安图、蛟河等地妇女,积极开展拥军活动。据统计,仅在1947年9月间,“已完成军鞋15 317双”。其中延吉市就“完成并超过原订9 000双军鞋任务”[16]。

齐齐哈尔市妇女“积极参加了支援前线的具体工作,成绩巨大”。1947年6、7、8三个月中,就有“2 823名妇女参加做军用被服,据三个区的统计,做了160 000套军服,据四区一个区统计,做棉衣2 736套,大衣8 000件,军被3 200床,军帽4 000顶”。“八一五”时参加齐齐哈尔市“参议会所发动的三万双劳军鞋外,还做了慰劳鞋3 350双,给皮革厂纳军鞋底47 720双”[17]。

随着部队的迅速扩编,军需被服急剧增加,原有工厂无法承担制作冬服的紧急任务,为此,各地妇联紧急动员妇女参加“絮行”。哈尔滨市妇 联 在1948年7月 至11月、1949年6月 至10月的两段时间内,集中宣传和发动组织妇女参加“絮行”。经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上自六十多岁的老大娘,下至十四五岁小姑娘,共有6 000多人参加絮行。任务紧急时参加者达万人。全市有52个絮行厂,厂房都是临时借用的学校礼堂、仓库和寺庙等,有的极为简陋,夏天闷热,冬天冻手冻脚”。但妇女们在“一针一线为了前线”的口号鼓舞下,克服各种困难,仅在“10个月的时间里,妇女共絮行军服和被子141.57 万件”[14]330-331。

据1948年12月统计,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城市参加“絮行的妇女有5万多人。哈尔滨、佳木斯两市共制做棉衣和棉军大衣100多万套。牡丹江市妇女自1947年底接受纳鞋底的任务后,3个多月就做成了4万双棉军鞋。佳木斯市妇女从1948年7月至11月,4 个月零19天的时间,完成絮行棉衣27.3万套,军用棉大衣5.8 万 件,絮 军 被3.7 万 床,军 帽15 万顶”[2]137。妇女们为了加紧生产,超额完成任务,“多半早上六点到厂,下午七点回家”。而在竞赛中,“早上五点大家都来齐了,晚上到十点多钟才走尽。有的小组成宿打夜班赶。喝水、上厕所都怕耽误时间,肚子饿了抓一把饭边吃边做”[18]。

热东地区妇女1948年制作军衣和鞋袜,据不完全统计,“作单鞋三十五万双,棉鞋八万双”。就是在秋收繁忙季节,妇女仍抽出时间作棉衣、棉被、棉袜,“仅建昌白塔子喇嘛沟两个区就作棉衣三万多套”。“妇女们都是白天割地,晚上整夜赶做军衣,而这些东西做得又好又结实”[13]。

慰问、看护伤员也是支前运动中一项重要任务,而这项任务基本上全部由妇女们承担。各地妇女组织,根据妇女的不同情况,组织了妇女接送队、缝洗队、慰问队、宣传队、看护队等,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对伤员的慰问活动。“对于军队和伤兵的照顾,妇女们显示了高度的热情”[3],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体贴备至,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

榆树县五区的王老太太“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伤兵”,大家都尊敬地称她为“伤兵的母亲”[3]。齐齐哈尔市四区七街刘大娘起早贪黑照顾伤员,同志们见她身体不好,劝她休息,她说:“给同志们洗衣服我有病也乐意去,要不是他们在前方打胜仗,咱们的日子怎能一天天的好起来?”[16]

哈尔滨市各医院“先后有3 400多女医护人员随军上前线,抢救护理伤员。龙江省东卫第七医院女医护人员,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共治好伤员3 500多人,全院有二分之一的女同志为伤员输了血”[9]。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29名女护士在半年内为伤员献血6次,共2 460毫升。特别是赴前线医疗队的女队员同男队员一样不顾个人安危,有时冒着敌机轰炸抢救伤员”,被东北军区政治部,卫生部授予“支前模范”称号[14]331。

辽西及建昌等县妇女,积极参加伤员的救护工作,她们提出的口号是:“村村医院,户户病房,人人看护”。“羊山温家沟只有十七户人家,住伤员最多时到三百一十人,平均每户伤员十八人。大娘大嫂都从早到晚,作饭、熬粥,端屎端尿,热心照顾伤员”[13]。

军烈属和出战勤的家庭缺少劳动力,妇女们就主动帮助,纷纷组织起来,“替军属及战勤家属锄草”。“松树镇组织的七十三名青年妇女亦替军属及出勤民工拔草,五天即拔苗七百廿亩”[19]。双城堡五区杏山村杏山堡妇女组织生产互助小组,“帮助革属锄地拔草”。十区各屯妇女生产组,“帮助革属、烈属开苗、锄草、四日间,已开苗三百一十二垧”[20]。帮助军烈属,为军烈属排忧解难,在解放区内已成为风气。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解放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在参军、防奸、慰劳或生产工作上,解放区的妇女都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21]。特别是在“大生产运动和支前工作中,她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全力支援人民自卫战争,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9]10。

[1] 蔡畅,白茵.解放区妇女当前的任务[N].解放日报,1946-11-15(1).

[2] 黑龙江省地方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妇联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 区梦觉.从奴隶到主人——东北解放区妇女生活和地位的今昔[N]东北日报,1948-03-13(3).

[4] 邬海文.解放战争中的辽北妇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铁岭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Z].铁岭文史资料:第八辑,1994.

[5] 辽东各地妇女踊跃参加土革支前[N].东北日报,1948-01-10(2).

[6] 王魁喜,常城,李鸿文,朱建华.近代东北革命斗争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7] 邓颖超.土地改革与妇女工作的新任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蔡畅 邓颖超 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1938—1987)[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8] 蔡畅.革了封建的命,还要革生产的命.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史资料(1945—1949)[Z].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9] 区梦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妇女工作[J].党史纵横,1998(3).

[10] 中央对目前妇女工作的指示(1948年5月15日).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史资料(1945—1949)[Z].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1] 新华社社论.把解放区的农业生产提高一步[N].东北日报,1948-08-13(1).

[12] 吉林省妇委关于组织领导妇女生产中的几个问题(1948年9月4日).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史资料(1945—1949)[Z].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3] 宇平.热东妇女大力支援前线[N].东北日报,1949-01-23(2).

[14]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群团、妇联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5] 佳市妇联总结五个月工作发动妇女生产支前建立制度培养干部[N].东北日报,1946-07-20(2).

[16] 延吉依安等地妇女完成军鞋万五千双[N].东北日报,1947-10-23(1).

[17] 尹璋.齐市妇女一年来支援前线成绩巨大[N].东北日报,1948-04-08(2).

[18] 郑延.絮行战线的妇女[N].东北日报,1949-01-12(4).

[19] 临江妇女组织互助组支援前线帮助军勤属[N]东北日报,1947-07-23(2).

[20] 双城各区妇女帮革属锄地拔草[N].东北日报,1947-07-23(2).

[21] 蔡畅,白茜.解放区妇女当前的任务[N].东北日报,1949-01-17(1).

猜你喜欢

解放区参军东北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解放区的天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大东北的春节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