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果浅析

2015-03-21姜昌爱

花卉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全市农产品监管

姜昌爱

(六盘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553000)

六盘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果浅析

姜昌爱

(六盘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553000)

近年来,按照国家、省的要求,我市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我们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果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与各位读者分享。

1 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六盘水市”取前3个县级行政区第一个字组成而得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由于气候宜人获得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之美誉。境内农产品丰富,猕猴桃、刺梨、茶叶、核桃、红豆杉、椿芽等山地特色农作物已经成为全市农产品发展的名片,水城猕猴桃因独特的口感及丰富的营养含量获得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正在做大红心猕猴桃、天刺力食品、水城春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加快推进中国红心猕猴桃、红豆杉、高山有机茶、优质刺梨、道地中药材、优质马铃薯、亚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深入挖掘“凉都圣果(猕猴桃)”、“凉都刺梨”、“凉都火腿”、“凉都红樱桃”等具有凉都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打响“凉都”品牌,打造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产品。在打造农产品发展规模的同时,伴随着发展的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2 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共组织130余次农业投入品检查,签订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承诺书1600余份。引导企业、合作社认证“三品一标”产品和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督促企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全市完成例行抽样、监督抽样送样任务309批次,完成蔬菜水果定量检测310批次,畜产品检测100个,水产品检测50个,全市共完成蔬菜水果定性检测9678批次,完成“瘦肉精”检测10086个,总体合格率达98.11%。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6个,启动绿色食品认证3个,启动有机食品认证3个,完成了“月亮河鸭蛋”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测面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仅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还直接涉及种子、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农业综合执法等多个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只能为监管及执法机构提供检测数据。目前,全市共有142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三品一标”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证书217个,产品涉及粮油产品、蔬菜、水果、茶叶以及养殖业。这些农产品生产基地遍布在边远村组,有些基地还不通公路,造成监管检测难度大。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测机构设置不科学。全市虽然建立了覆盖市、县、乡镇、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但有些地方的机构仍然将检测和监管职能合在一起,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乡镇监管站虽然在农业服务中心加挂牌子,也明确了职能和专人负责工作,但没有专门编制,工作难以开展。少数乡镇虽然建立了检测室,但没有运行经费投入,无法形成有效监管,监测人员还要承担乡镇的其它工作,监测效果不尽人意。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队伍不健全。全市没有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人员都是在机构成立时从其他站室抽调出来组织成。按照农业部要求,市级检测中心必须达到15个编制,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县级检测站虽然满足5个编制,但人员不在岗,乡镇虽然挂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但没有专职(编制)人员开展工作。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条件没有保障。①检测车辆没有保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按照项目建设内容拥有1台检测车,但部分检测站的检测车被纳入机关统一管理。对于浩如大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来说简直是举步维艰;②运行经费没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本较高,没有经费保障就无法开展检测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以来,所用经费都是从支农资金中列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甚至有些县根本没有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和措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一些检测室虽然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认证,可是由于没有经费作为保障,检测工作难以开展。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在市县农业部门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测机构,在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村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明确各自监管及检测职责,落实办公场所、编制人员和经费,配备必需检测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管检测长效机制。真正建成覆盖市、县、乡镇、村、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网络,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8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控点以及10个农业园区检测室的检测督查,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有检测室并开展工作。建议市级监管机构编制5个,检测机构编制15个;县级监管机构编制3个,检测机构编制5个,乡镇监管站编制2个,村级配备1名协管员。

4.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保障条件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规定,把监管工作经费、检测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产品抽检经费和技能培训经费等纳入市、县(特区)区财政预算,并保证这些经费每年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市县检测机构及时配备检测车辆并专门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工作。

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如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就是要贯彻和落实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按照年初签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或不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督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初要结合实际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按农业部、省农委的要求做好样品抽样送样工作。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队伍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多媒体、上街下乡、抽样等方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

(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标准化农业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并强化“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及产品监管,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完善认证制度,严格认证程序,强化认证审核,提升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证后监管,加大证后抽检力度,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6)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制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认真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和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农产品标识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农产品入场和出场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产地检测制度。严格按制度要求开展产地检测,出具产地检测证明。

注:“三品一标”产品系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凉都圣果系指六盘水市生产的猕猴桃,目前正在申请商标。

F322

A

1005-7897(2015)12-0109-02

2015-12-10

猜你喜欢

全市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