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景技艺生产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2015-03-21姚冬梅

花卉 2015年17期
关键词:盆景生产性技艺

姚冬梅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引言

中国盆景是用树木、石头等做材料,经过工艺师的精心加工和悉心修剪、种植或布置在盆中,打造出一个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艺术品。 人们把盆景比喻成一幅立体的图画和无声的诗篇。 称“ 活的艺术品”,也有人把盆景比作“ 凝固的音乐”。 盆景以“ 小中见大”取胜。 它既是大自然的缩影,源于自然,胜于自然。所以树木盆景“ 缩龙成寸”,山水盆景“ 缩地千里”。

1 盆景技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一些传统工艺正在不断消失。 以前家家户户在阳台上种植盆景花木的景象已经不存在了, 而盆景的一些造型技巧手法也很少有人知道,比如传统的用棕丝攀扎的方法等,能够熟练运用的人更是寥寥,再过一代人,一些传统的技巧手法很有可能就会消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盆景工艺者的年龄比较偏大,通过调查显示,熟悉盆景技巧的工艺者的年龄平均在55 岁之上,缺乏继承人,盆景工艺总体情况呈现出衰退趋势。

( 2)盆景传统工艺有一部分正在迅速消失。 盆景主要是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采用“ 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方法“ 粗扎细剪”,对盆景植物进行修理造型和长久养护管理。 棕丝攀扎的方法即先用棕丝将主枝进行定位, 再用扎片或略微攀扎的方法造型再进行适宜的修剪。 并且棕丝颜色比较深,与树皮颜色几乎相近,而且不会出现伸缩和腐烂现象,显得非常美观协调,可以直接用于展览。 但棕丝攀扎造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难度也要比金属丝大,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盆景技术要求的水平之高。 随着老一辈的盆景艺术大师及传人相继过世,有些盆景传统技法,如棕丝攀扎法等正在慢慢消失,能够掌握盆景造型技法的人越来越少,此外受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大多盆景创作者更弦易辙,将棕丝攀扎改为金属丝攀扎,或直接参照国外的盆景造型方法, 而本土的盆景那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工艺技巧正在逐渐消失。

( 3)掌握盆景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虽然从事盆景的人数很多,但相对比较分散,且技艺水平高低不齐,缺乏继承人,总体呈现衰落之势。 从事专业盆景工作的人员较少,而且大多只是重视养护、忽视创作。 从事民间协会的盆景工作人员则大多为兼职或爱好,多以修身养性为目的,很少以盆景作为营生的事业。 民间的盆景园大多数都随着园主的老去或过世而荒废。

( 4)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盆景的发展。 比如场地的问题、经济效益低、文化底蕴等。 以前我国是个文人墨客众多的国家,许多文人愿意直接参与盆景制作, 许多工匠也倾向人文, 受文人诗词、吴门画派及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不仅在造型构图上进行创作,而且重视强调神韵意境,咫尺小盆,都能充满诗情画意,但现在有文化又能潜心做盆景的人越来越少。

2 盆景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发展对策

生产性保护是指要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制做过程中,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于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对文化产品保护的方式。 盆景具有可生产性、商品性、艺术性等诸多特点。

2.1 将盆景技艺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文化部也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提出过保护意见,提出了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调查研究与整体规划,并编制了行动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纳入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 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基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 这为盆景技艺的生产指明了方向并有效保护了盆景技艺的生产性。

目前我国的盆景主要有公有和民营两大格局体系,公有和民营的盆景园分散在各个地域,各自为营,并没有形成像刺绣有镇湖一条街那样别具规模的效应。 因此建议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盆景技艺传承基地或盆景产业园区。 ①可以建立专门的盆景技艺传承基地、盆景植物繁育基地和盆景博物馆,这样不仅可提高地区建设的品质,增添城市文化内涵,改变现有的社会景象。 ②可以延续历史文脉,营造历史氛围,又可以提高盆景产业区的文化品味。 ③可以利用民间力量,合理保护盆景的生存发展空间,由政府统一规划调整, 在建设盆景产业区中建设以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民间的盆景艺人为主的盆景区。 这样,即可以为开展盆景资料收集整理、盆景技艺的传承、技艺的交流、优秀作品展览及生产销售提供平台,大力弘扬盆景的传统技法及文化内涵,同时也解决个人场地的问题。 ④可以把盆景产业区作为城市一项重点旅游业的项目建设,还可以促进旅游的多方面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并可以提高其知名度。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日本盆景又称为盆栽艺术,并作为国粹加以保护的。政府在大宫县建立了盆景村, 这个盆景园从开始的一家发展到十多家,形成了当地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成上百万。 每家盆景园既展览又经营、销售盆景并讲授盆景文化方面的知识,这种方式既保护了日本盆栽产业的发展,也将盆景技艺有效传承,现在有的园子已传承到第四代。

2.2 建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

文化部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文件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种保护方式,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而生产性保护就是为了传承,为了保存传统工艺流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因此,要把培养盆景技艺传承人作为重点,敢于大胆创新,在原来传承人传授徒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打破我国人才培养的瓶颈。 传统的学徒制是一种在盆景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由继承者以言传身教作为主要培养学徒的方式, 现代学徒制则是将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制度相组合的方式,大多数欧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符合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国家现代学徒制系统。 我们以政府为主导、 盆景行业做指导、传承人积极参与,参照职业技术院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有技术特色的培训机制。 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为了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盆景工艺在传承方式上过于单一,传承的人数也相对较少。 因此,一方面要发挥盆景工艺者的创新才能, 另一方面还要多与旅游等专业相结合吸取其先进的人才培养方式,真正实现盆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不断扩大培养,制定出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盆景技艺传承的基地和完善的传承制度,鼓励盆景从业人员还要多读诗词、多看优秀书画及其理论,提高文化素养,造就一批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盆景技艺传承人。

3 结束语

盆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花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别地区的盆景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可以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此外盆景主要讲究美感, 要能够很好地阐释文化内涵,是具有内涵的一项精神文化财产。 在人们将物质消费慢慢转向了文化消费,盆景无疑是一项最具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生活的方式、空间的改变,盆景的发展确实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1]刘传刚.中国动势盆景的制作技艺( 一)[J].花木盆景( 盆景赏石),2015( 08).

[2]冯连生.中国动势盆景的制作技艺( 二)[J].花木盆景( 盆景赏石),2015( 09).

[3]任培华.野生芙蓉菊盆景造型技艺的应用研究[J].北京农业,2015( 24).

猜你喜欢

盆景生产性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