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5-03-21王国勇

花卉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分蘖秧苗高产

王国勇

(广西万千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国勇

(广西万千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水稻栽培技术具有较长的历史,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强调运用高效、轻便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水稻群体种植质量的最优化,从而实现水稻单位面积的高产、高效以及高能。本文以兰优1972水稻品种为例,介绍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与应用。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前言

水稻是广西第一大粮食作物,而稻米又是我区80%以上人口的主粮。2014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202.62万hm2,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66.05%,总产量1166.1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6.0%。发展水稻生产是保证我区人民生存基本保障和经济民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近些年来,随着国土种植面积的减少,水稻的栽种面积也在逐渐减小之中,新的时期,加上农业成本激增、农村劳动力短缺等等矛盾问题,把提高水稻单产作为发展主要途径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大研究课题。

1 兰优1972概述

兰优1972是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优质晚籼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株型适中,黄熟期稍散;前期叶片披,中后期上举,叶色浅绿,叶鞘、稃尖紫色;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一般每穗总粒数148粒,结实率达到83%,谷粒黄色,细长型,千粒重约23.7g。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4.7%,整精米率70.9%,粒长6.7mm,长宽比3.4,垩白米率8%,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23.5%,蛋白质7.5%,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兰优1972接种抗性:苗叶瘟6级,穗瘟发病率9级,穗瘟抗失指数38.6%,稻瘟病抗性指数7.3,白叶枯病Ⅳ型7级,Ⅴ型7级。经多年试验表明,应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的防治。

经大田试验试种表明,兰优1972平均生育期113.4d,适合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2006年参加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初试,六个试点平均亩产491.23kg,比对照博优253减产0.22%;2007年续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32.03kg,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96%(不显著);两年试验平均亩产511.63kg,比对照博优253增产1.3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12kg,比对照博优253减产0.84%。

2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指标

2.1 选择合适的稻田

在播种水稻前,做好土地的选择工作非常重要,土壤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种植的质量。水稻的种植一定要挑选土壤肥沃的基质,土壤最好具备较好的渗透性。此外,土壤的结构也非常重要,所选的土地尽量选择富含磷、氮、钾等多种元素和有机质的土壤。在播种进行前,要对土壤进行充足的灌溉,确保水源丰富,同时还要对自然条件了解充分。例如:气候条件、周边环境、水文条件等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搞好水稻种植。

2.2 确保秧苗根系健壮

水稻的根系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是为水稻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营养和水分。所以,发达的水稻根系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水稻根系的培养呢,就是要在合理施肥和种子处理等环节下功夫,保持合理的地质机能和保持种植环境的有机统一。兰优1972在桂南稻作区晚稻播种宜安排在7月上旬,育秧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开展的,采用半水育秧或者旱播疏植,通过湿润育秧方式能够使栽培的稻秧生长的非常均匀,秧苗生长的结实和粗壮。但是,在移栽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持稻秧根多而白。

2.3 搭建合理高产群体

实践证明,过于稀植或密植均不利搭建水稻高产群体。过于稀植,每穴分蘖数增加,最高分蘖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有利于三次分蘖成穗,增加三次分蘖的产量贡献率;过于密植,分蘖成穗和产量主要来自主茎和一次分蘖,增加一次分蘖的产量贡献率。兰优1972大田适宜抛栽秧龄2.5~3.5叶,抛栽密度为28.5万~30 万蔸/hm2。

2.4 调肥合理

化肥在水稻生长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控制种植成本的重要手段,总体就是要以合理、经济、有效为指导:①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水稻生长情况决定化肥的使用品种;②要合理控制化肥的配比,不是越多越好,特别要注意严格控制磷氮的含量,注重无机肥和有机肥的结合;③化肥要分次施用,要为其功效肯定不是一次就见效,并且根据客观情况进行改变。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兰优1972不耐高氮肥,适宜中等肥力水平栽培。

2.5 控水灌溉

在水分管理上,实行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适时适量地满足水稻正常生长的生理需水和生态用水。在科学用水上采取:①薄水抛秧,浅水分蘖,提高栽秧质量,减少浮蔸,有利于秧苗稳蔸返青,提高秧苗成活率,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多发低位分蘖。②够苗适时晒田。当在田间总苗数达到兰优1972高产田有效穗270万穗/hm2的80%左右时,即田间总苗数达到217.5万苗~225万苗/hm2时开始晒田控苗,抑制无效分蘖,促进田间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发生。③及时复水。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灌6.6cm深水保证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④深水抽穗扬花,干湿壮籽。⑤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千粒重。

3 实现水稻高产需要注意的其他技术手段

3.1 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采用原种制种,以保证父、母本种性。为确保有效穗数春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以叶差为准,合理安排播差期,夏秋制种以时差为准。母本兰A对“九二0”较敏感,见穗20~25%时始喷,每公顷用量150~180g,第2、3次同时喷父、母本,最后单喷父本一次。及时除杂、收割,确保种子质量。

3.2 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手段

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以及农业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现阶段下的很多插秧能手技能的逐渐退化。所以提高种植机械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化服务体现在水稻种植中就是实行机插,不仅仅省力,而且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种植手段在被广泛接受的同时,已经呈现出大范畴使用的现状。这种插秧方式很好的克服了手工插秧的短板,使秧苗的适用期变长,在秧苗的行距和高度上,也能克服人为失误等种种误差。

3.3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对病虫草害,一定要坚持做到预防为先,防患于未然。①在孕穗和抽穗阶段要做好螟虫的防治工作;②严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不能有水分保有缺失和光照不足;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要特别注重稻曲病、稻瘟病的发生。同时去除杂草的工作也非常重要,人工除草和农药除草都是较好的方式方法,但农药除草要注意对症下药。此外,要通过栽培技术的创新使水稻的生长产生较好的抵抗力;同时对于稻瘟病的防治,要把重点放在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上。秧苗密度较大时,使用氮肥较多就会出现纹枯病。需要用井岗毒素加粉锈宁喷洒进行防治,在喷洒的过程中尽量朝向秧苗的下部进行。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该坚持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且尽量在水稻病虫害发病时间较短的时间内开始进行防治,从而确保达到较好的效果。还要不断加强水稻的无公害建设,适时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对残留在杂草上面的病虫害进行清除。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清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机械化的种植手段,水稻的精心选种,根系的壮大,秧苗数量的恰当、行距的合理,还有化肥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只有同时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才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水稻生产新潜力,才能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提供健康、稳定、持续的世界大环境。

[1]孙国辉,朱洪军.对水稻栽培与管理的探讨和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3).

[2]黄后林.水稻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5(07).

[3]龚明楷.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分析[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147~148.

[4]黄建新,罗文极.试论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装备,2014,04:46~48.

S511

A

1005-7897(2015)12-0021-02

2015年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资金项目南财农[2015]241号。

2015-11-20

王国勇(1979-),男,助理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繁育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分蘖秧苗高产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农民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