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及影响繁殖机能的因素

2015-03-21李雪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育力附睾产仔数



公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及影响繁殖机能的因素

李雪

(辽宁省灯塔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11300)

公猪是决定猪群繁殖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引起公猪生育力低下的原因很多,例如性欲降低、不能爬跨、阳痿、精液质量低下及生殖道异常等。在养猪生产中,评价公猪繁殖性能的准确而客观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早期研究表明,发情母猪的刺激对公猪的性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将母猪与公猪隔离,则与和具有性行为的母猪圈不远的公猪相比,其交配次数和求偶行为减少。因此在猪的人工授精中心,如果公猪与母猪的距离较近,则更有利于发挥优良种公猪对繁殖的促进作用。

1公猪生殖器官的生理特点

公猪的阴囊位于肛门之下,睾丸较大,但较松软,几乎水平位于阴囊中。输精管没有明显的壶腹部,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大而致密,尿道球腺基本呈圆柱状,位于尿道的骨盆部。阴茎为纤维弹性型,其游离端为钩状,S状弯曲位于阴囊前,包皮开口狭窄。

曲细精管终止于睾丸网,在该部位10~12条输出管共同形成弯曲的附睾管,平均长63 m,衬以假复层上皮。根据上皮的形态,可将附睾分为由头段、中段和末端三个部分组成的功能区域。

猪的精子在通过附睾管时会发生生理、形态和生化变化,精子通过附睾管的时间估计为2周,然后可停留在附睾的末端,如果公猪没有性活动,则可随着尿液排出。精子在附睾的中段获得受精的能力,随着精子接近附睾的远端,获得这种能力的精子越来越多。

猪的精子在附睾末端获得对受精能力和活力非常重要的大分子物质,这些膜结合的分子在附睾的更远端与外周蛋白共同包被在精子表面。

2营养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营养的作用:对公猪的繁殖能力和营养需要进行的研究表明,蛋白的摄入影响精液的数量,但对公猪精子的质量和性欲影响不大,较低的蛋白摄入就能维持较高的精子生产。在养猪实践中,可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足够的蛋白,就能维持公猪较高的繁殖性能。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 ℃时,应该每低1 ℃额外提供100 g的饲料补饲,否则会降低精子的产生。能量和蛋白的摄入对公猪的性欲和精子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蛋白和能量低时,公猪可能会拒绝爬跨,或者产生的精液减少。

如果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则可显著提高精子的浓度和精液质量,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对猪精液中脂肪酸的氧化也有保护作用。

光照调控与公猪的繁殖:光周期影响公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补充光照可以提前公猪的初情期。德国的研究表明,进行人工授精的猪突然减少光照可以刺激公猪的繁殖功能;一天时间持续接受8.5 h恒定光照和接受自然光照的公猪,如果接受自然光照,则公猪的射精量比接受恒定光照的大,但两者在精液密度、活力以及精子的畸形率上没有显著差别;两者的精液输精之后受胎率及窝产仔数也没有明显差别。

3配种效率

公猪的交配过程对繁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也可以通过检查公猪的配种过程确定其配种效率。有些公猪在交配过程中站立稳定,而有些公猪则表现不安。阴茎插入阴道的时间与窝产仔数之间有很直接的相关关系,配种的质量与窝产仔数呈正相关,但与妊娠率无关。

4配种次数

正常饲养情况下,需要进行准确的发情鉴定才能确保母猪在发情时的配种时间。猪的发情期持续2~3 d,排卵发生在发情开始后40 h左右,因此确定发情期内最佳配种时间(无论是采用自然配种或人工授精)极为重要。一般来说,如果能保证精子在排卵前12 h内进入输卵管,则可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尽管在发情时的最佳时间一次配种就足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但确定发情开始的时间常常比较困难,因此可能会出现延迟配种的情况。一般可在母猪开始站立发情后配种一次,间隔8 h再配一次。对大多数猪来说,即两次配种。这样对于一直到第2天才观察到发情的母猪而言,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如果母猪在发情期内配种两次,则受胎率平均比只配种一次时高5%~10%,窝产仔数也较高。

但也有人认为配种次数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掌握配种的最佳时间。第1次配种后的精液可能对第2次配种后的精液进入母猪的生殖道有不良影响,但如果仅配种一次,则最重要的是确定配种的时间。

5公猪的利用

公猪配种过度或者配种不足均可使得配种后的窝产仔数减少。公猪在不同母猪配种之间进行休息可以提高窝产仔数。也有人发现,公猪如果在配种中使用过度会降低其生育力,青年公猪每天配种不应该超过1次;配种后生育力较低的情况也多见于8月龄以下青年母猪的过度使用。公猪应该每周配种2头母猪;青年公猪应该逐渐增加其配种量,这样可以维持较高的生育力。配种能力不佳的公猪应该尽早从繁殖群中剔除,因此可以采用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尽早评价公猪的生育力。

6配种时公猪的刺激

配种时或者人工授精时特异性的公猪刺激对精子的运输、排卵和以后的繁殖性能有明显影响。母猪的繁殖功能受外环境因素,例如嗅觉、触觉刺激以及内环境因素,例如精清及其有关成分的影响;母猪的环境也能改变公猪刺激对繁殖过程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雪(1976-),女,本科,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4-11-05

中图分类号:S8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5)01-0016-02

猜你喜欢

生育力附睾产仔数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男性熬夜是一场与生育力的诀别
表现遗传学解释女性生育力研究方面重大发现
母亲肥胖及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后代女儿的生育力
高频超声在附睾梗阻性无精症诊断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