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常见问题探析

2015-03-20吴天真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适应期职场毕业生

吴天真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常见问题探析

吴天真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是大学生在从学生到职业者的重大身份转换中体现出来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技能、心理压力等内外因素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展开研究,基于提高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目的培养学生是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新课题。

大学毕业生 职业适应期 常见问题

一、绪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就业问题的焦点聚集在如何就业上,针对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对职场适应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之初,不少人在职业适应性方面都出现了一定问题。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就业压力及面对自我角色的迅速转换时,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招到的大学毕业生员工能够达到“零磨合”状态,立即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涉世未深、鲜有职场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绝大部分人还处于职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和学生角色意识逐渐消退的过渡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他们的职业人心理特征还不够明显和稳定,部分学生表示因难以接受自己目前的职业环境和工作状况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影响比对成熟职业人的影响更明显且危害更大。

二、适应期问题表现及成因

大学毕业生在经历了寻求就业岗位的激烈竞争后,对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往往充满期望,新的工作岗位对于他们而言既是学生时代的完美谢幕,更是理想的开始。但是现实对他们的回应以“震荡”形式出现,这种“震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上不适应

某些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每个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心理上难以适应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望心理。大学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大都怀揣远大理想,希望在事业上能大有作为,但是事实上,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获得的报酬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失落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名校毕业的高学历学生而言,本来希望一毕业就能走上管理岗,但是被分配到了基层“打杂”,感觉完全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收入比不上学历不如自己的同学,这种失望的心理更为严重。大学生应当首先摆正心态,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我,当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出现时才能够全力应对。

2.依恋和逃避心理。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出现怀旧心理,有事没事往母校跑,和同学、老乡交往频繁,这其实是逃避心理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折射。有些毕业生在工作中感觉社会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型和价值观念,面对与同事、领导等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及职业责任的压力,就会更加依恋过去相对单纯的学生角色和环境,所以就出现了上述一系列行为,其目的是从中寻找生活寄托和感情安慰。有的毕业生甚至在工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学生角色,以学生角色习惯的方式观察和分析事物,这样就出现很多弊端,一是职场中其他人不会再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样不利于在职场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二是很难养成完全独立工作的观念,难以承担职业责任。

3.盲目自信心理。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自己的定位并不准确,过分高看自己,认为自己水平高,理应承担更大的职责,这都是盲目自信的表现。这些毕业生在实际的办事中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谦虚精神,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不善于学习他人和反思自己,做事不谨慎,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办事不稳重、不可信的感觉,最终会影响自己的发展。“三人行,必有我师”,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常怀谦卑之心,端正学习的态度,发现他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才是提高自身的有效途径。

4.急功近利心理。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及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过程中,一直被一种不良心理充斥头脑,他们只顾眼前利益,过分关注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得到什么,甚至为了快速获得财富、地位,不惜出卖单位利益,最终不仅难以在单位立足,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甚者以身试法,最后身陷囹圄。大学生是个高素质群体,理应成为诚信的典范,在工作岗位上更要时刻谨记以诚信为本,不觊觎不该得的利益,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述是大学毕业生几种典型的心理不适应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比如嫉妒心理和逆反心理。嫉妒是对别人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的怨恨、烦恼、愤怒等消极情绪。逆反心理则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或矛盾的心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逆反心理会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使得自己与同事很难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这些都是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自己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要注意自我调整,建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工作上不适应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用人单位在招纳新员工时面临更多选择,他们往往会青睐适应能力强、对新工作能很快上手、能吃苦耐劳的员工,这类员工一般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勤奋肯干等职业素养。这恰恰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短板,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初涉职场,大部分都对工作有热情,自身具有发展潜力,但他们对社会认知较少、缺少工作经验,特别是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到公司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短时间内难以创造效益,从一名生手到独当一面有个过程,需要公司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上手。与此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多种原因交织,使得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参加一些与未来职业发展有关的培训或实践能力,敢于尝试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当地应用到实践中。

2.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少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近几年毕业生专业基础和个人素质都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特别是吃苦耐劳意识较差,表现为不愿意加班、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拖延、工作中不钻研;某些毕业生频繁地更换工作,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点,对本职工作不能持之以恒,不愿深入了解本职工作的性质、职责范围和工作技巧,缺乏敬业精神;极个别毕业生多讲条件不讲奉献,影响了公司对其的评价和选择。现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生长环境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生活上的挫折,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心态浮躁、不能吃苦耐劳的一个因素。

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上的种种不适应,究其原因,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难辞其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考察和评价仍然局限为各种理论考试,忽视学生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能力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能力与职场上的智能需求不相适应。另外,家长将孩子长期置于“温室”之中,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如何独立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

(三)人际关系困扰

大学毕业生初次步入职场,人际关系困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了跳槽行为,而在大学毕业生职场困惑或困难中,有78%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紧张。美国啥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对数千名被雇职员进行综合调查,最后发现,因人际关系不好而被解雇的,比因不称职被解雇的人高出两倍多。人际冲突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绊脚石。毕业生由于初涉人世,在人际关系处理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

1.如何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的主体是同单位的领导与同事,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领导、同事的人际关系,是预防人际冲突的重要途径。与领导相处的关键是尊重领导,虚心向领导请教和学习,服从领导的安排,不在领导面前诋毁同事;与同事真诚相处,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助人为乐、待人宽容、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2.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些毕业生在步入职场之初,容易自持才高,不屑于与人合作,最后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有损个人形象的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是单位用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尊重与信任合作伙伴的基础上,真诚地表达意见,达成共识,积极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是单纯的迁就与妥协,它以解决问题、为单位创造利益为直接目标,还要综合自己和合作者的需求,追求双赢。

(四)生活节奏不适应

某些毕业生在学校期间习惯了比较自由的生活节奏和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进入职场之后,对于朝九晚五的限制很难适应;从原先的宿舍群居生活到现如今的独居生活,对于独立生活能力相对比较欠缺的“90后”大学生是一种考验。

三、提高职业适应性的途径

为了大学毕业生能尽快适应职场,大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都是着力点。

就高校层面而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将培养大学生职场适应能力作为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指导指导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职场意识教育,使学生早日了解职场、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期望值;进行人才市场供求分析,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职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形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校期间就要开始关注就业动态,并有意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比如参加一些技能培训及与未来职业发展有关的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相关单位实习,提早适应职场氛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展人际圈子;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周建平.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8).

[2]周建平.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人际冲突及对策[J].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邓碧会.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研究,2008(13).

[4]阮立华.高校针对毕业生职业适应问题的教育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1).

[5]孟晓.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探索,2011(8).

猜你喜欢

适应期职场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如何应对中职酒店专业学生实习适应期当中存在的问题
零适应期教育模式对双语师资培养的启示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