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士兵突击》作为时代精神寓言的标本价值

2015-03-20李超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突击士兵价值观

李超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论《士兵突击》作为时代精神寓言的标本价值

李超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士兵突击》以普通士兵和军营生活为载体讲述故事,朴素的人物和故事背后包含的是信念的坚守和不屈的精神,作品树立的是堪称时代精神寓言的标本价值。

《士兵突击》 精神寓言 标本价值

《士兵突击》改编自话剧《爱尔纳·突击》,编剧是兰晓龙。2003年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爱尔纳·突击》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目奖、优秀导演奖等多项大奖。2005年话剧《爱尔纳·突击》还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奖。以优秀的文学剧本为蓝本的电视剧 《士兵突击》于2006年上映,上映后作品没有让人失望,引起热烈反响,并先后获得第27届飞天奖、第24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等多个奖项。

那么,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为何有如此反响,引起民众、影视甚至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谈到剧本的创作时说道:“《士兵突击》创作的灵感来自于自己观看的一次话剧,话剧讲述了一个连队改编的故事,这个话剧让我很受感动,而后我了解到这个剧竟然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①也就是说,作品本身的立意和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这使得作品从创作伊始就扎根实际,超越虚构空想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作品树立的是堪称时代精神寓言的标本价值。

一、“不抛弃、不放弃!”——超出故事本身意义的人生哲理

《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类似于“阿甘”的普通士兵许三多从乡村到军营的成长故事。作品以士兵许三多的经历为主线,以他所在的草原五班、铁血钢七连、老A等场景为故事发生地,细致、用心刻画了一系列真实感颇强的人物,愚拙如许三多,精明如成才,高傲如连长高城,深邃如袁朗……描绘出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当代军人群体形象画面。作品着重突出许三多在军队严酷的训练中历经磨难,随着人事变迁自身不断成长蜕变,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兵。观众在作品中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作品对于个人内心的自卑感、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拼搏精神的着笔刻画,让人产生共鸣,并迸发出踏实干事、自强不息的正能量。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石川教授评论这部作品时说:“看《士兵突击》,就好像一个进入城市的白领冷不丁想起自己的农村生活,遭遇久违的价值观。”石川教授貌似随笔,却指出了作品最本质的艺术支撑点,即价值观的久违和认同,这是切中观众情感和内心需要的关键点。这种价值观在作品中浓缩为“不抛弃、不放弃!”的六字箴言,这六个字原为“钢七连”的立连根本,但是,经过许三多在不同环境下的演绎,这貌似远大和久远的精神性符号得以落地,让人觉得真实并产生情感共鸣。这六个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这种超越可贵而又着实不易,仔细梳理和分析,这种超越源于作品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延伸。

从第一个层面看,主人公许三多从懵懂愚笨的农村少年参军,落荒到草原五班,执著踏实修路成名,到七连后从“孬兵”做起一路成长为兵王,再到老A经受住了严酷考验,最终成长为出色的特种兵,从农村少年到特种兵,这种历练的过程是个体的坚守,同时是封闭的农村少年开始接受外世价值观影响后个体精神层面的升华,这是价值观的第一次延伸;从第二个层面看,从许三多这一个体延伸开来,“不抛弃、不放弃!”本身是七连的立连之本和骄傲根源,许三多不断经历人事变迁及后来经历严酷选拔来到特种大队后,这一价值观被无意识延伸到军营的不同场景并被其他人接受,这是“不抛弃、不放弃”所代表的价值观在高一层面上的群体意义上的延伸;第三,从受众角度考虑,有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山东师范大学的张丽军教授做过这样的统计:“《士兵突击》上映一年来,关于《士兵突击》的感想有30多万条,关于许三多的有169万条,发帖量很大。”②精彩故事浓缩形成的价值观是引发观众内心共鸣和深存观众脑海中的主体信息,这更是作品传达的价值观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延伸。作品由“不抛弃、不放弃!”所凝结成的价值观的三个延伸构成了其立身和具备持久艺术生命力的根本。

二、“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循环论证的朴素真理

作家史铁生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作品时说道:“许三多的憨话妙语:人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看似可笑的循环论证却着实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回顾作品我们发现,这句“颠倒”的话语最先出自班长史今之口,只不过这是他在拒绝许家人当兵要求时为了安慰许三多说出来的冠冕之词,但是,这句话后来被许三多的父亲许百顺在送儿子当兵时的火车站,作为离别赠言送给了儿子后,许三多便牢记于心。从新兵连直接发配身处草原身处的五班后,面对战友的消极和无聊度日,他通过看似愚笨的“修路”将这一人生信条落实为行动并收获了成功,从此,这一人生信条更是扎根于许三多内心,在后来的整个军营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化为人生基石再未有所改变,当然,许三多并不是因为收获到了物质或者名誉之上的成功才有目的性地坚守,这种执著是源于主人公内心真正找到的人生的目标感及由此转化为力量产生的源泉。特别是在许三多来到老A随队友执行第一次任务时有一个细节颇值得玩味:当面对手持手雷劫持女人作为人质的毒贩时,许三多赤手空拳,但是许三多用简短的几句话对毒贩试图做说服工作,许三多说:“你把那个放下,你这样活没意义。”毒贩听到这句话后喟然一笑,一向木讷口拙的许三多在极端环境下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视为真理并试图传达给他人的“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只不过最简单的真理在以命相搏的毒贩看来空虚而又可笑。当这种坚守化为内心力量的来源和基石后,他就不再局限于军营和战争场景下的行为准则,他放之四海而皆准成为了个体化解困难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所以从七连解散后许三多独自一人看守连部半年,到家庭遇到重大变故肩扛重担,这些都是遇到的军事训练意外的新的问题,但他都一一挺了过来,虽看似愚笨,但事实证明,恰恰是这一朴素的人生信陪伴他成长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沟坎。

我们说,生活中的事情,看似快,实则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似聪明的我们实际于人于己周旋的多是脱离根本的“绕路”之举,剖析一下这种心理,这与“市场化和利益化,掩盖了的一种摆不上台面的价值偏向”有相当大的关系。史铁生说:“意义就是一种善和美的维度。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追求善和美的维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支撑、呵护我们内心的东西。”

《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在接受采访时曾谈道:“许三多骨子里流露出的是中国优秀的农耕文明,许三多是一个最强大的人,他的智商要比我们所谓的聪明人要高得多,他是唯一让我们汗颜的人。他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回过头来寻找我们的传统。”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生活哲学。许三多强调的“好好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由他的父亲真正镶嵌入他的心底,溯源而上,这股力量是从乡土中国的背景产生而来,许三多虽无意识,但是他在乡土中国文化中寻找意义,这摆脱了个体生存需要和法则的层面,这更带有一种象征与寓言的味道。

三、成长之痛和孤独面对——直戳时代匮乏的精神痛点

《士兵突击》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故事中伴随主人公的每一次环境的改变都代表着成长,下榕树、五班、七连、老A,他们不再是简单地代表一个个独立的场景,它们得以牵连成为许三多、成才、伍六一等人物一次次直面孤独和成长之痛后的见证和印记,当许三多在七连改编后独自坚守的半年里,在一向刚强,对加入老A欲望极强的伍六一面对考核的最后三十米时,因为自己受伤不想拖累许三多自己拉响求救弹后,这故事的处理和苦处,使个体成功与否的概念得以淡化,概念落脚成一个道理:即个体每一次不能接受或者试图接纳的不单是成长而是自己。

《士兵突击》处理的是两个非常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命题:个体如何面对成长及成长不可避免的孤独,和一个人如何面对生命中重要的人和环境与自身的剥离。当我们看到许三多面对班长史今的离去而痛苦,面对七连的解散无助却不得不一个人坚守的时候,这种面对孤独学会成长和面对珍惜的人和事一一离开却无所适从的感觉,从情感上产生的共鸣是相当强烈的。《士兵突击》之所以拍出来了吸引人的内容,激烈的时候它吸引人,平淡的时候它更吸引人,靠的就是对人性中深处的力量的挖掘。

相当容易形成比较的是,当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现实的我们正愈来愈远的脱离这种坚守和呵护,试想还有什么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还有什么可以真正成为值得我们坚守和不舍的留恋。从作品创作角度考虑,这不单是《士兵突击》对艺术和生活平衡点的精准把握之处和成功之道,它只是真情的表达和流露,这种成长和真情简单而又真实,却是急于渴望成功和速成的现代人容易忽视和淡忘的精神关怀。

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同根同源,现实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再展现于影视剧中除了注重表面器物、服饰、语言等表面的吻合,更应该重视情感和精神层面的还原和再现。与传统的军事题材电影一样,《士兵突击》也不乏武器,战争、演习等颇具画面冲击力的战斗场面,但是,作品里边真正最吸引人的地方却不在于此,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事实,故事情节如同语言一样循序渐进地展开,这种平实的背后是精准的精神和力量的传达。当然,《士兵突击》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过于完美化的表达欲望让作品有过犹不及之感,极个别情节设置之处的不合理,但是单就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来说,《士兵突击》作为艺术加工没有丢失最可贵的真实性,而且做到了真实之上的精神性的提升。

从媒体的角度看,《士兵突击》的热潮似乎已经过去了,但是,真正以精神、情感、价值为支撑的艺术作品是具备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的,它可以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常说常新,这样的作品也不会淹没于时间的洪流,我们更应该要做的是从人文关怀意识和时代精神状况角度使之存于人们的视野和艺术瀚海之中。

注释:

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2007年12月05日

②张丽军.士兵突击与时代精神状况[J].艺术广角,2008,(04).

③康洪雷.拍电视剧是抒发我内心真实的通道[J].中国文化报,2010.

[1]兰晓龙.爱尔纳·突击[M].法律出版社,2015.

[2]兰晓龙.士兵突击[M].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

[3]孙晓燕.士兵突击人物形象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

[4]王志明.突击:从话剧到电视剧——比较《爱尔纳·突击》与《士兵突击》.电影文学,2009(09).

[5]张丽军.士兵突击与时代精神状况[J].艺术广角,2008(04).

[6]张海生.探究《士兵突击》的多重价值[J].作家,2008(08).

猜你喜欢

突击士兵价值观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抗疫当中,国企这样“多线突击”
蛟龙突击
空降突击兵
坦克兵突击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