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苏州园林楹联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2015-03-20王利华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楹联园林语文

王利华

(苏州市第六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包括对文字背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挖掘。苏州园林创造了梦幻般的境界,“三生花草梦园林”,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吟哦于此,留下墨迹,或镌刻于砖墙,或书写于木,或悬挂于厅堂。楹联使园林“不但有美的形式,更有美的内涵”,使游客在游赏时受到文化熏陶和心灵净化,满足精神审美的需要,园林楹联文化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语文知识与能力于一身,内容包括天地山川、社会人文、风土人情之人生万象;其内涵承载哲学思辨、审美道德,乃至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是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宝贵素材。

叶圣陶主张开发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儿童结合实际事物思考体验,这样“通过文字与事物的实际打交道,才可以获得真知识、真经验,养成真能力、真才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开掘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强调“语文课程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挖掘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真正体现当地社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实现学生与语言文化的互动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丰厚的语文内涵彰显出来。园林楹联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长学生智力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走进园林,探中学联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动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笔者任教的学校旁边即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拙政园和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及耦园,有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为了充分利用好我校的现有资源,增强学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尝试借用园林丰富的楹联资源,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开发校本教程,探索出一条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好路子、好方法。

在学校开发园林艺术文化校本课程之际,我抓住契机组织学生游赏园林并要求学生抄录楹联,布置研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此处探究、了解,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并鉴赏、创作相关主题的楹联,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灵活、有趣、得益颇多。

二、园林楹联学习有助于应对高考语言运用题型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将楹联作为高考的知识点出现,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对联这种古老而极有实用价值的文学样式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2014年就有四省市考查对联的知识,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北京卷:“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从高考题中我们发现考生如果有一定的楹联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出下联应当不会太困难。张志公先生曾说:“属对是一种有效的实际语音、词汇训练和语法训练,还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楹联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鉴赏园林楹联对提高语文水平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三、楹联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人物、典故的了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

立足于苏州特有的乡土文化——园林楹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如在沧浪亭欣赏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著名楹联,了解到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罢官离职来到苏州治愈心伤,欧阳修为此写下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钱的诗句。而苏舜钦在《过苏州》诗中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集合此联,堪称珠联璧合;网师园中部的濯缨水阁内有对联为郑板桥所书,上联为:曾三颜四;下联是禹寸陶分。寥寥八字,蕴意深邃,含有四个文化名人:曾子、颜回、大禹、陶侃,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拙政园玉兰堂的楹联:名香播兰蕙,眇墨掸岩泉,上联咏兰蕙之香实拟高洁的人格,象征文征明品质高尚,为人清廉不慕名利,他为吴门画派领袖达五十年,诲人不倦,深受时人及后人敬仰,上联正是他人格的象征,下联讲在大自然中挥毫作画文征明是绘画全才,他师承沈周,泛览宋元诸家还直接师法大自然,下联是他艺术生活的写照充分表现出对其的欣赏。从楹联入手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名流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爱乡情怀。当前学生文化底蕴浅显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通过对楹联的学习欣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促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四、园林楹联学习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园林楹联与我国古代诗文大多有密切的关联,园林楹联从内容分状景抒情联、叙事联、咏志联、说理联,这和诗歌是一致的。而且楹联创作手法之一就是集前人诗词而成或从古诗词中脱化出来。如拙政园小沧浪北步柱—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上联集《孟子·离娄上》:“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下联集《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1.意境演绎赏析。楹联在造园中有润饰园景揭示意境的作用,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情景交融境界自出。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演绎赏析楹联提升诗歌鉴赏能力。一般我们只能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品味、想象感悟意境,而实地游赏楹联如耦园城曲草堂: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联语将自然界的山石松色及涛声,雨打芭蕉声等作用于人们视觉或听觉的自然景象组合在一起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山水野趣。身临其境感悟美景无疑是对学生情操的最好陶冶,对“意境”一词的领悟就自然而然。

2.品味手法赏析。在楹联与诗词的揣摩中,学生不仅体会到诗词的深层意蕴,还领悟到在鉴赏中可以借助手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修辞等诗歌创作手法的理解。如拙政园中由文征明亲自题写的“梧竹幽居”,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下联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沧浪亭楹联: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运用比喻全联将风拂竹丛比喻为长笛轻吹将淙淙流水比喻为琴弦奏鸣等。通过简单品评,学生对这些手法不仅能理解还能模仿着有所作为(参看学生作品)。

3.从植物象征角度积累诗歌意象内涵。苏州园林中的植物被赋予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以此形成意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比德”之说,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拥有的人的精神意义。在苏州园林之中,传统的点缀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兰花、牡丹、荷花等。这些植物因不同自然形态特点,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品德。如松树象征的坚贞不屈,竹子的高风亮节,梅花的清新雅致,兰花的幽谷飘逸、荷花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贵尊贵,比如:拙政园得真亭有联为康有为撰: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上联歌颂松柏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下联歌颂金石的牢固品性,金石之盟体现了牢固的誓约。隐含作者以松柏、金石自喻,绝不因遭受打击迫害而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通过园林游赏,学生积累很多植物的文化意蕴,理解诗歌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五、通过欣赏园林楹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情趣及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楹联创作把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楹联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的理解与运用,即“咬文嚼字”的水平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蔡元培说:“这是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还是作诗的基础。”学生模仿古人的方法,根据自己欣赏的景区的自然美景,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对园林、对大自然的热爱,写出一幅幅优美的楹联,比如:

李同焱:芳菲留客道春妍,花气袭人知昼暖;水仙子持碧玉箫,池边吹出声声慢。

黄威:琥珀杯倾、荷露滑水清,珍珠帘卷、柳风拂声静。

孟怡婷:晨露湿菊影,晚风拂梅香。

陈蓉榕:亭亭静荷、揣风月情致了仕意,淙淙流水、映雨露雅物淡尘心。

毛心悦:荷风清逸归幽处,沧浪玲珑伴渔翁;几道寒暑品莲韵,无尽春秋赏风清。

戴君怡:晴空摇翠树,曲槛俯清流;风吹雨打柏无畏,霜侵雪压松坚强。

韩心悦:红枫初凝寒香露,翠柏后凋冰雪魂。

朱奕玥:重重叠叠石、曲曲环环径,袅袅娜娜柳、双双对对人;荷风满池舞幽径,斜阳伴我坐古亭。

六、通过欣赏园林楹联,书法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开展楹联知识讲座和楹联书法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如文征明、郑板桥、沈德潜、沈复、赵之谦等均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而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多种字体。这些优秀的楹联作品与名家的书法艺术的结合相得益彰,更凸显出楹联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正所谓“锦上添花”。我们选取多幅由正楷书写的楹联进行描拓,复印出来结集成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毛笔书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毛笔书法水平直接影响硬笔书法,接着还在班级、学校举办硬笔、毛笔书法比赛,学生刻苦练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书写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礼记·乐记》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品匾赏联就是游焉时高雅的文化活动,它能给你美的享受和陶冶,也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通过园林楹联校本教程的开发,是让学生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园林楹联文化”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华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楹联园林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孔府的年节楹联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