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平台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2015-03-20

关键词:黔东南州民族团结关键

(中南民族大学 文传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利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平台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李锦云

(中南民族大学 文传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旨在增进各民族相互信任、互相认同以达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的。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起到重要的资源及桥梁作用。本文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际案例,生动剖析了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如何服务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对其问题针对性作出举措建议,希图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文化关键符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包括“民族服饰符号、饮食符号、器物符号、仪式符号、神话符号、歌舞符号、节庆符号和人物符号等”[1]。通过合理利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对内“增加民族凝聚力,向外凸显民族文化,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互相理解”[2]P38,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平台,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进族际之间的亲切感,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增强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使用的举措

(一)宣传层面: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提炼与认知

1.使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黔东南州开展了“民族团结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全州机关、学校、旅游接待单位开展“四会”培训、“六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增加各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认知。以“六进”活动为例,自2002年实施以来,“全州以民族服饰、舞蹈、音乐体育竞技等非物质文化为基础,相继在各县市2339所中小学校、职业技术院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民族文化培养传承人。”①

2. 以“民族歌舞”“民族节庆”符号为平台,展现民族自信与活力

利用“民族歌舞”文化关键符号平台,每年举办一届全州民族歌舞展演,让州内各民族同台竞技,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团结互信。此外,县一级也积极配合,利用本县内民族歌舞活动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例如“雷山县从2014年8月16日起,每周六晚间固定在县城木鼓广场举行‘苗岭笙歌’民族音乐会,对民族原创歌曲、民族器乐及原生态歌舞进行展示并依此带动当地民族旅游的发展。”[3]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通过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关键符号,对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对外打造异域民族风情,吸引外省民族关注该州民族文化和各种节庆活动,从而为族际间文化交流和认同搭建平台。

3.着力宣传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展影响力

民族自豪感来自于本民族对自我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以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与接受。黔东南州十分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样式,积极对外宣传本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这种宣传体现在二个层面:

其一,引进来,通过吸引外地传媒、公众人物等介绍本州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近五年来,央视、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国内电视媒体纷至沓来;另外,通过举办“百名微博达人走进黔东南”、“百名企业家黔东南投资考察行”等活动吸引民间人士、企业团体关注黔东南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再次,通过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吸引如全国音乐广播联盟等民间组织宣传黔东南;除国内媒介和团体外,黔东南州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还吸引了南非电视五台、印度时报、韩国中央日报、加纳写真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卢旺达新时代报、喀麦隆论坛报和肯尼亚旗帜报等境外传媒的高度关注。

第二,走出去,积极利用各级传媒和传播平台,让更多民族和国家认识、喜爱进而认同黔东南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如制作《和美雷山》、《丹寨印象》宣传片主动推介民族文化符号;2013年8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大型民族管弦乐歌舞剧《仰阿莎》全球首演,吸引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聚焦,反响强烈;2014年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及“法国南方艺术节”,在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行为期50天的文化旅游巡回演出;参加阿曼苏丹国的萨拉莱旅游文化节;参加第九届心连心中韩模范青少年互访活动,让侗族大歌响彻韩国; 2015年1月6日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世界非物质遗产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续写《仰阿莎》的辉煌②。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的成绩可圈可点,该馆从2009年起利用中央专项经费实现全年免费开放,以增加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对外传播的机会;且每年积极走出去,让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走出本省、走向世界进行主题展览,并邀请对方来该馆布展,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联互通。近五年来,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活动从未间断并成绩卓然,相继布展了多项民族文化符号主题展览。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黔东南民族风情摄影展”等。并且在上海三民博物馆、云南红河州博物馆、和匈牙利佩奇市举办了“银装霓裳——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精品展”主题展览③。

4. 利用民族语言符号系统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教育工程

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用民族语言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宣传“一法两规定”、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州电视台开辟《苗乡侗寨》专栏节目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创造各种机会使用民族语言,用“民族语言”符号系统承载与传播党的民族政策,既能传播民族语言文化,又能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一举两得。

(二)管理层面: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行为活用

1.创建“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将民族文化精神符号化为群众的行动指南

民族团结和睦指数是指“各民族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互助合作、共谋发展的交流、交往、交融关系而表现的融洽与和睦的程度”,其统计检测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项指标构成,即“是否发生重大纠纷事件”、“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六进活动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④。 黔东南州世居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自尊自信、勤劳勇敢、团结互助、友爱谦让等可贵的历史传统精神在“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的检测指标中得到了具体显现。该指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效显著:

张盛(男,黔东南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科科长)

黔东南州民族和睦指数较高,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纠纷事件,民族之间总体相处和睦,州政府各级部门积极落实开展六进活动,成效显著。尤其是苗族、侗族等世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六进活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较高。而各族之间通过婚姻、友好互通等形式增加族际认同也是助力民族和睦指数的一个因素。

2. 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传习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黔东南州世居民族中仫佬族等属于人口较少民族。州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其民族关键符号进行传承与保护,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的。以仫佬族为例,州府通过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仫佬族标志型文化设施、建立仫佬族文化生态乡、村,加强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在仫佬族聚居区实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春雨工程”等,使仫佬族文化关键符号体系得到最大挖掘与保存。

3.多管齐下,加强对各族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保护与传承

自1988年文化部开始命名“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以来,贵州省就积极结合地区实际,打造民族文化艺术之乡;黔东南州目前拥有从江小黄村侗歌之乡、施洞刺绣艺术之乡等多个民族文化艺术乡。另外,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各族以及族内各支系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寻找最佳表现载体。目前,黔东南州拥有2014年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特色村寨14个。黔东南州颁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编制《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基础建设及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再次,州政府相关部门对民族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普查,制定保护传承规划。实施民族乡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支持民族乡申报国家、省级非遗名录。在对非遗进行分级保护的同时,州政府也对有代表性的各级非遗传承人实施奖励制度,在物质和地位上给予一定保证。为更加系统地对黔东南州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州相继实施了“四个一百”工程 、“十个一”工程 和两个“名录”工程 。这些举措成为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确认和保护的有力支撑。

4. 加强民族文化干部及民族文化传习者的培养

“民族人物符号”主要指民族文化传习者、民族文化领导者以及舆论领袖等。黔东南州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人才的培养。州政府要求县党群机关、政府组成部门的领导班子有一定比例的民族乡主体民族干部。在公务员招录中,划出一定指标、岗位,录用民族乡主体民族公务员,并加试少数民族语言。拓宽民族乡主体民族考生定向招生渠道,逐步提高民族乡主体民族考生整体素质。选送民族乡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凯里学院等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习深造。开展民族乡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和挂职锻炼。另外,在凯里学院开设了侗族大歌培训班、蜡染训练班、在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民族医药培训班等民族技艺传习机构并给予入学民族学生各种补贴及优惠。

(三)产业层面: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开发式保护与传承

1.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黔东南州政府明确提出“文化兴州、旅游活州”的发展定位战略,从州府凯里到下辖各县都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力争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文化特色名片。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黔东南州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民族节日符号”的开发利用非常到位。“在经济资本相对匮乏的少数民族地区,对节日符号这一文化资本进行利用有其合理性,节日符号的资本化运用的潜力也是巨大的”[4]P135。例如雷山县成功打造“苗疆圣地·和美雷山·养心家园”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档次。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摸索出了一个“一业带三产” ,即旅游业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效途径⑤。节日符号的传受者之间的互动,使民族的内聚力得到加强,民族精神得到振奋。随着接受者群体的扩大“首先克服了可能产生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而更为重要的是使外民族、外地、外国的人也能融入到该民族的文化中来,不仅认知理解了这些民族的文化,而且由这个收讯的过程,认知了这些民族潜在经济资源的巨大,为现实的及可能的经济资本的投入带来了机遇”[5]。

2. 利用民族节庆风情,拓展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盈利平台

目前,黔东南州常态化举办的节庆活动有: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台江苗族姊妹节、从江侗族大歌节等。每年由州人民政府主办、有关县市人民政府承办2至3个万人以上集会的大型节日,由县市人民政府给予补贴。各县市每年安排资金对村寨芦笙场、踩歌堂、鼓楼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改造进行补贴。这些常态化的节庆活动逐渐形成了带动当地民众就业、旅游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工艺品外销的产业链,成为当地经济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利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特点

1.政府是民族关键符号确认及开发传承的中流砥柱

政府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呈现:其一,各级职能部门在人员设置上向少数民族倾斜,加大具有实际话语权的民族代言人的比例;其二,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意识上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并能正确理解其传承与开发的关系,以主人公身份来理解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其三,职能部门在政策和体制上对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利用给予保障。

2.民间力量正在蓬勃兴起

“一种文化体系需要以民族为载体并将它作为传承者,民族也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聚合者…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认同以维持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而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也是建立在族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通基础之上的”[6]P127。在这个认同的过程中,政府起到掌舵和领航的作用,而民间力量则是具体的操作者。

鄢杏(男,贵州苗妹银饰有限公司对外销售部长沙片区经理)

我们公司2014年投资5 000万在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苗妹文化产业园,建了非遗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银饰、刺绣服装、民族家具等展品齐备。我们采取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农户+协会的模式,根据少数民族自由奔放的工作个性,采取灵活的工作机制,提供办公场地,但是鼓励少数民族妇女在家作业,目前与公司合作的有1 000多户共计2 000多农民,给他们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每人每年大约两三千元。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同等配备了机械化制作车间以满足全国各地旅游点纪念品销售的需要,纯手工制作的银饰、刺绣等产品主要针对高端客户、收藏爱好者,价格蛮贵;机器大生产的产品则主要批发远销各地,像很多凤凰古镇的银店老板都是从我这里进货的。

3.文化多样性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使用中特点突出

黔东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和谐共生、和睦指数较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内部多元文化能和谐共生。从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特色村寨名录中就可以看到,世居黔东南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该州都得到相当的重视与开发。

4.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的和谐团结因子得到提炼与张扬

许多民族文化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族际认同团结因子。据原贵州省作协主席韦文扬介绍,我国丝绸文化的渊源中体现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共享性。又如民委民研所龙初凡所长介绍,苗族、侗族节庆的时候喜欢摆长桌宴,招待亲朋寨友;侗族的“吃乡思活动”,秋收农闲时节,甲寨举寨到乙寨吃饭,然后邀请乙寨到甲寨吃饭以此加强村寨之间的联系和团结。这些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蕴藏的和谐团结因子,被当地民族文化研究者所发掘并转化成政策制定的指南(如黔东南州和睦指数的制定)或者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上文所提到的民族节庆及习俗)。这些有利因素为当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建议与结论

(一)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规划、积极作为

1.加大对民族文化教育,尤其是民族语言的扶持

笔者发现,虽然政府教育部门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还是出现了对民族语言“弃之可惜,用之不愿”的现象。首先,语言符号作为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蕴涵的承载及表达功能不容忽视更不可丧失。其次,民族文化的传习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而州府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训也只是浅层次的,专家级人才、学者型人才普遍缺乏,这必然影响到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长效使用与传习效果。建议未来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

2.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平衡发展与开发利用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平衡兼顾,例如民族村寨多以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等表层文化示人,对仪式文化的全面呈现、制度文化、民族心理等的展示涉及颇少;另外,有些民族关键符号之间具有类似性,民族内部各个支系对民族符号的认同及使用也具有异质性。这就造成一些潜在的影响民族团结的因子。如何协调和化解矛盾是政府在开发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3.兼顾权衡各方利益需求以促进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全面利用

例如丹寨县宁杭蜡染有限公司负责人宁曼丽女士,作为从安徽来丹寨投资建厂以传承苗族非遗“蜡染”为己任的汉族女商人,其本身的职业追求就是一例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典范。但是,和苗妹银饰产业化运作以及获得各级政府政策、资金扶持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走产业化开发传承之路的苗族蜡染目前的境遇却令人唏嘘。因此,笔者建议,黔东南州应该在全面掌握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尤其是入围非遗名录的项目基础上,统筹帷幄,合理协调兼顾各方利益需求,形成“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局面。

4.构建全面有效的内外宣传平台

首先,打通行政划分的职能阻隔,合力推广与宣传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的精品文化品牌,集全州之力提升文化精品的传播效果;其次,各级职能部门对内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随时沟连互通,对外则力争搭建和各级各种传媒机构长期友好合作的平台,主动出击,为其供稿;再次,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常态化、持续化以及专业化,加大宣传人才的培养。

(二)民族精英人士:加大对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研究与提炼

民族精英人士,如黔东南州苗学会、侗学会、民研所的研究者们以及具有管理能力的民族干部们,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中具有核心凝聚力和典型代表特征的文化因子进行提炼,即对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系统进行梳理。民族精英人士的“文化自觉”为未来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制度化、常态化使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普通民众:加强文化认同感,协调好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1.系统学习本民族文化,全面了解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系统的构成与精髓

民族团结进步的前提是民族内部的团结进步,这有赖于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构建,而影响后者的直接因素就是民族文化认同。普通民众应自觉将民族优秀文化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如多说民族语言、多着民族服饰、热爱民族歌舞、使用民族器物等,巩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增强对民族文化关键符号的认知与习得,比如“蚩尤崇拜”、“侗族鼓楼”的宗族凝聚功能、苗族刺绣蜡染的历史记忆功能等。

2.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协调好开发利用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经济中,很多非著名苗乡侗寨之间、精品旅游点与普通村寨之间的嫌隙颇大。利益驱动淡化了对民族文化传习坚守的责任感,民族文化符号的泛化使用也降低了其独具特色的识别度。笔者建议,在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走精品路线,树立品牌意识,杜绝资源滥用。在利益分配中适当普惠大众,降低族群内部矛盾生成的风险。以苗族蚩尤崇拜为例,商家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丹寨县“蚩尤国际文化节”为平台,打造苗族文化精品产业链,将“宗教信仰-仪式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手工艺文化”有效融合,将苗族各支系团结于一个“人物符号”周围,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拉动经济,并广泛吸纳各支系苗民参与其中,使其既能内部团结又能利益均享。

注释:

①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情况汇报.黔东南州宣传部文产办。

②根据黔东南州宣传部外宣办及文产办2010~2015年工作简报综合整理。

③根据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宣传简报综合整理。

④贵州省民宗委文件.黔民宗发[2014]6号。

⑤黔东南州宣传部外宣办工作简报,2014.12。

[1]高捷.民族关键符号在旅游场域中功能的异化——以民族服饰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4,(1).

[2][4]马翀伟,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黔东南宣传双月刊[J].2014,(4).

[5]马翀伟.经济转型期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

[6]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KeySignsofEthnicCultureasaNewPlatformforInnovationofNationalUnityandProgress

LI Jinyun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innovation aims at increasing the mutual trust and recognition between various peoples and realizing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argued that the key signs of ethnic culture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nova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With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key signs of ethnic culture serve the purpose concerned.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innovation; key sign of ethnic culture; Qiandongnan Do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G423

A

1003-6644(2015)06-0032-07

2015-1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发利用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项目编号:13AZD056]。

李锦云,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杨正万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民族团结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捕鱼节上捉鱼忙
高考考好是关键
民族团结之歌
补妆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