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岛”时期徐铸成新闻评论探究

2015-03-20

传播与版权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汇报孤岛民众

邬 迪

“孤岛”时期徐铸成新闻评论探究

邬 迪

[摘 要]徐铸成是我国著名的报人、新闻记者、评论家,在他从事新闻工作的一生中,新闻评论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徐铸成;新闻评论;《文汇报》;上海“孤岛” 。在上海“孤岛”,《文汇报》自1938年1月创刊至1939年5月被迫停刊期间,徐铸成主持该报笔政,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鼓励人心的新闻评论。他的新闻评论立足“孤岛”,关注弱势群体、揭露日伪面目、讽刺卖国行为,具有笔笔见血、暗里“藏”刀、贴近民众、平易近人、生动活泼、材料广泛的特点。

[作 者]邬迪,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1927年起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笔耕四十余年。先后在国闻社、《大公报》《文汇报》担任记者、编辑,是中国著名的老报人。可以说,但凡提到《大公报》及《文汇报》,就不得不提到徐铸成。

1937年11月,上海沦为“孤岛”。日伪随即对“孤岛”开展新闻统制,禁止抗日宣传,实行新闻检查。在此背景下,《大公报》《申报》《立报》相继自动停刊。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在抗日烽火中以英商名义创刊,到1939年5月18日,因受日伪迫害被迫停刊。在此期间,徐铸成担任《文汇报》的主笔,负责报纸的编辑、言论工作。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徐铸成围绕团结抗日主题,撰写了大量社论及短评,鼓励“孤岛”人民发扬爱国精神,保持民族气节,宣传抗战到底,揭露日伪的阴谋。在“孤岛”十分艰辛的环境下,他的评论深受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喜爱,对鼓舞士气、团结抗日有积极的作用。

一、题材选择分析

“孤岛”时期,日伪对“孤岛”加强了控制,租界当局日益势弱,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作为报刊主笔,徐铸成撰写的评论选题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政治性、针对性。他关注重要的新闻事件,传达民众的心声,并对民众政治生活中的难题给予及时的回答。

徐铸成聚焦“孤岛”,对日伪及卖国贼的劣行进行强烈抨击,鼓舞广大群众振作团结。如为让群众认清当下紧急局势,团结一致战斗起来,徐铸成呼吁:“你们应该时时刻刻把握住你们的灵魂,应该时时刻刻记住你们所处的地位,为了你们自己,不应该再这样苟安逸堕;为了你们的子孙,更应该时时有所警惕。”①徐铸成:《上海并非孤岛》,《文汇报》,1938年2月4日。又如为让战区群众坚持抗战,不要放弃,徐铸成鼓励道:“战区中的民众,应该勉励策励自己,忍辱忍苦,以挣扎最后的光明……每一个人都要把目光放得远,意志抓得牢,等待着最后光明的来到。”②徐铸成:《勉沦陷区民众》,《文汇报》,1939年2月22日。

在当时,徐铸成的新闻评论宛如一盏明灯,鞭策着“孤岛”民众,指引他们不畏困难险阻,勇敢向光明迈进。

二、内容文本分析

(一)关注弱势群体,注重群众感受

徐铸成深知,新闻评论是报刊的鲜明旗帜,应当成为反映民意的场所,成为宣传真理的舞台。徐铸成在《致读者》中说道:“本报是读者大众的,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倾吐他的心声,说一切被压迫者说的话,让我们更密切地携起手来!”③徐铸成:《致读者》,《文汇报》,1938年3月7日。在“孤岛”地区,拥有着三四十万难民,他们是战争的牺牲者,遭受日伪的迫害,家破人亡,生活贫苦。因此,他格外注重民众的感受,心系弱势群体的生活,针对社会上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集思广益,献言献策。

在救济工作问题上,徐铸成分析了当前难民失业率高的现象,并且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呼吁:“你们不能为时代尽点力,对于这些时代的牺牲者,至少不可再袖手旁观,大家应该尽所有的余钱余力,帮助这许多可怜人,要求自己良心上的慰安。”④徐铸成:《难民工作问题》,《文汇报》,1938年2月25日。

除此之外,徐铸成还关注“孤岛”上的苦难儿童,

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这些儿童,饱受饥寒凌辱,挨冻挨饿,或是遭遇屠杀。徐铸成深刻地写道:“每一个成年人……积极地做些有益国家的事,尽可能的力量,贡献与争求自由解放的前途,为孩子们未来的命运,增加一些光明……切勿再加重孩子们的桎梏。”①徐铸成:《可怜的孩子们》,《文汇报》,1938年4月5日。

徐铸成深知,只有关心民众的冷暖,有效解决民众的问题,才能积极引导,团结民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二)揭露日伪面目,呼吁群众抗争

自上海沦为“孤岛”,日军就肆无忌惮地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渗透和控制,“孤岛”民众遭遇残酷的迫害。同时,岛内的舆论环境也日益恶化,在日伪和租界当局的双重压力下,抗日宣传一度消沉。面对紧张的局势环境,徐铸成不畏险阻,撰写评论揭露日伪面目,呼吁群众团结抗争。

徐铸成不止一次揭露日本丑恶的嘴脸,面对日本“对华无领土野心,至维持中国门户开放之原则”,徐铸成批判道:“当他们初占东四省时,曾一再向英美割过声明尊重第三国权利,不变中国的门户开放;但不久以后,‘满洲国’成了‘既定事实’,和‘满洲国’订立的一切条款,便成了‘特殊权益’了。”②徐铸成:《日本之门户开放政策》,《文汇报》,1938年2月4日。“日方嘴上说对华无领土野心,事实上却天天在加速度制造‘政权’……谋统制中国的富源。”③徐铸成:《教科书问题》,《文汇报》,1938年2月11日。

徐铸成毫不留情地对日本虚伪行为进行揭露,抨击其在华犯下的种种罪行。在徐铸成的笔下,日本被称为“笨拙”的戏法家,其戏法已经使人厌倦。徐铸成试图以舆论的力量影响现实政治,营造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舆论氛围。

(三)讽刺卖国行为,以树其为公敌

徐铸成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痛恨卖国行为。他常常批判讽刺卖国贼,并将其树立为公敌。与此同时,报馆偶遭暴徒抛掷炸弹袭击报复,导致一些同人遇难受伤。在生命安危备受威胁的时候,徐铸成并没有就此搁笔,丝毫没有动摇地对于卖国贼行为更加大力度进行抨击。

如对卖国贼下场的描写:“看了东京方面的肉麻捧场,不知李祖莱等将起什么感想?假使良心不减,一定会觉得有些酸溜溜热辣辣……大家要把眼睛睁开些,满地陷阱,一不小心便堕落下去,永世受人唾骂,翻不了身。”④徐铸成:《失足恨》,《文汇报》,1939年1月18日。

又如对卖国贼的奉劝:“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常常会看见许多空中楼阁,引人入胜;但你们要小心,这是幻觉……切勿恋着昙花一现的幻境,被漫天的风沙葬送了自己!”⑤

对于卖国贼汪兆铭派高宗武等赴日与平诏签立密约、勾结东京方面卖国的行为,群众痛恨不已,徐铸成便撰写社论抨击他可鄙的作为,称之为败类:“汪兆铭不过是一个背叛国策的人,现在则已成出卖民族的汉奸。”⑥

三、语言技巧分析

(一)笔笔见血,暗里藏“刀”

徐铸成的文字犹如一把匕首,狠狠地击中敌人的要害。为了让这些尖锐的评论避开检查官的注意力,进而顺利出版,徐铸成常常“斗智斗勇”,对文章进行技术处理:对于一些违禁却格外重要的选题,常常隐藏在篇幅较长、字较难辨认的稿件中;一些敏感选题,通常用古人的思想对当前情况进行影射;一些批判评论通常是指桑骂槐,读者能够心领神会,但是检查官挑不出毛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处理技巧,让新闻评论在白色恐怖下能顺利发表,与民众见面,体现了徐铸成巧妙的写作技巧和过人的聪明才智。

(二)贴近民众,平易近人

《文汇报》的读者大多是先进青年、进步学生及普通民众。为了让受众都能看懂评论,引导他们前进。在语言技巧上,徐铸成常常使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浅出的笔法。综观他的新闻评论,向来都是循循善诱地说理,尽量以简单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以达到浅显易懂的目的。他的文章逻辑性极强,条理清晰,像是在和读者面对面的谈话,这种形象生动、平易近人的文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并且奠定了徐铸成新闻评论的重要地位。

(三)生动活泼,材料广泛

徐铸成的新闻评论,并不是干巴巴的八股文。他的文笔生动活泼,极富生命力。他善于引证,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引用的材料更是包括了地理、历史等方面。在徐铸成的笔下,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知识与思想熔于一炉,大大增加了新闻评论的思想内涵及知识趣味。从他的新闻评论中不难看出徐铸成知古晓今、通晓中外的博学,通过他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徐铸成的新闻评论,生动地记载了“孤岛”时期的社会图景,耐人寻味。他的评论所记载

的史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情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他的评论,笔笔见血,暗里藏“刀”;贴近民众,平易近人;生动活泼,材料广泛,时代的特色格外鲜明。因此,学习及研究徐铸成的新闻评论,对当下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铸成.徐铸成新闻评论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徐铸成.徐铸成回忆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周立华.“孤岛”时期的《文汇报》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4]沈全梅.徐铸成谈办报艺术[J].新闻大学,2002(2).

[5]和曼,白树亮.新闻评论:解决信息倾向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徐铸成早期新闻评论为例[J].新闻界,2010(2).

猜你喜欢

文汇报孤岛民众
《文汇报》副刊中的爱情书写(1938―1958)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香港报纸标题用词的“舍双取单”现象
——以香港《文汇报》为例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不再是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孤岛求生记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互联互通破“孤岛”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