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元诗》补遗三十四首

2015-03-20邓富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元代

邓富华

(复旦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全元诗》补遗三十四首

邓富华

(复旦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要:《全元诗》是我国元代诗歌文献的总集,但也存在收录不全的瑕疵,本文从地方志等文献辑录了《全元诗》未收诗歌。

关键词:《全元诗》;补遗;元代

收稿日期:2014-12-26

作者简介:邓富华(1979-),男,四川苍溪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067-03

杨镰主编的《全元诗》是我国元代诗歌文献的总集,201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元诗》规模宏大,收入近5000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约14万首诗篇,2000多万字,分装68册。《全元诗》为所收的大部分作者撰写了人物小传,为广大文史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全元诗》的完成,对今后元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在研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书中存在的一些疏漏,故试对其中失收、收录不全的诗篇进行补遗,以就教于方家。

1.柯里一首

《全元诗》未收,《(乾隆)诸暨县志》卷三十七载“元·柯里”诗一首:

联徽堂诗

堂前紫荆树,秋风宛如故。日暮双脊令,飞来复飞去。回首五枝桂,零落燕山陲。永言琴瑟和,莫作豆箕诗。[1]

2.燕遗民一首

燕遗民,字逸德,号空谷老人。武昌蒲圻(今属湖北)人。《全元诗》第52册第580页录诗二首。《静志居诗话》卷八载其《九日》诗,《全元诗》未收:

九日

细雨柴门静,青山客路长。黄花应笑我,无酒过重阳。[2]

3.余宗礼一首

余宗礼,字季约,号云萝生、迂远生。《全元诗》第67册第374页收诗一首。补诗一首:

张子正桃花春鸟图

东风埽红雨,春满桃源洞。山禽啼一声,唤醒刘郎梦。东吴 余季约。[3]

4.赵次诚 十首

赵次诚,字学之,号学溪。乐清(今属浙江)人。《全元诗》第66册第4页,未载其生卒年,录诗十七首。

赵次诚卒年可考,《(永乐)乐清县志》卷七载其“洪武三年卒于家”,卒年当为1370年。《(永乐)乐清县志》载其《幼仪诗并序》,《全元诗》未收:

幼仪诗并序

伊川先生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然其诗犹未之闻也。今即幼仪为诗十篇,以补程先生之所欲为。凡为童子者,诚能歌咏朝夕,以开其幼学之资,未必不有助云。

书计篇

勉尔小子学,学书勤朝夕。心一神气清,身正头容直。执笔无横肱,展纸常对臆。未竟真楷法,莫纵行草力。所贵屏怠气,书怠乖体格。计学亦宜习,筹会可万亿。自非心精明,安保无乱惑。孔圣为委吏,由之当其职。

洒扫篇

清晨扫堂室,拥帚须敬恭。不恭扬尘埃,长者或被蒙。及扱箕自向,袂拘不受风。扫毕还事拭,所敬相始终。琴瑟及书策,移置必从容。既拭即捧复,整顿与故同。念此洒扫微,精义圣学通。胡为自懈惰,乃俾童仆供。

应对篇

父母先生召,有唯无然诺。然诺固无伤,怠缓心不恪。下此唯诺兼,所敬皆相若。长者问未及,儳言理必错。既及不即答,有隐理必曲。噭应必躁妄,率对必粗俗。言数气必盈,言大容必怍。慎哉应对间,一言殃庆各。

进退篇

侍立尊长前,端拱俨若思。不命不敢坐,既命还再辞。所辞不获已,枢衣趋坐隅。尊者问更端,起身前致词。道路或与遭,令进方进趋。既进不令退,辄退非所宜。若或遭先生,进趋夫何疑。有言方有答,无言即退而。

温清篇

子生在怀抱,父母心求之。寒暖未能言,量时授裳衣。寝卧同簟席,燥湿常转移。及子血气壮,父母筋力衰。冬被霜气严,燠以子体躯。夏席苦流污,凉风扇挥挥。父母梦寐安,子退方就栖。人心报本思,岂独黄香儿。

定省篇

侍坐日昏暮,既盥请休息。设衾审寒燠,奠枕无攲侧。熏香去衣润,蓄火备茗索。就睡戒稚喧,起旋勉婢直。平明鸡初鸣,问安寝门侧。痾痒须敬搔,唾咦须敬拭。侍沐奉巾栉,侍服结丝革。出戸荐杖屦,坐堂进几席。

熟谏篇

父母有过愆,勿令里人传。下气怡颜色,柔声婉语言。是非及利害,具白父母前。再三不可入,号泣涕泪涟。听亲陷罪戾,宁己遭笞鞭。血流谏愈切,理见怒自捐。古有孝子俞,泣杖意亦然。伹泣亲力衰,不泣亲过悛。

忧疾篇

父母有疾病,子忧忘寝食。步履不遑翔,佩用不暇饰。尚敢言酒食,不变味与色。进食必亲尝,煮药必亲即。卧席亲汛洒,中群亲浣涤。孝养百年期,生死一朝逼。此情不能尽,或者九泉隔。哭泣固莫闻,祭享亦何益。

敬身篇

子初生膝下,父母血气分。身体百骸具,毛发万窍均。乳哺呼吸间,一气通氤氲。尝观毫毛拔,举震吾全身。况乃亏体肤,身辱何待云。辱身危父母,所辱还及亲。反面启手足,此训诚可遵。请毋好斗狠,全归是贤人。

事长篇

兄弟一本根,气同枝相连。天真各呈露,友悌出自然。惟此乡党间,亲踈同一原。长者年或倍,父执敬弗谖。或加十年长,兄事雁后先。所长四五年,肩随毋比肩。徐行亲逊悌,疾行增罪愆。倘能明此理,无愧彝伦天。[4]

5.徐一清一首

徐一清,字永之。兰溪(今属浙江)人。见《全元诗》第36册447页,录诗一首。据《(嘉庆)兰溪县志》补诗一首:

佳山水亭送学正徐鋐

城南峙浮屠,千尺凌云表。下有长流川,西注极浩渺。风行自成文,匹练澄皎皎。临流构精舍,非为供登眺。朱吕遗迹存,盍簮此谈道。君今遡其源,学海终可到。[5]

6.陶谊四首

陶谊,《全元诗》第66册第224页载其“生平不详”,据《诗渊》录《湛上人钟秀楼》一首。

考《湛上人钟秀楼》又载明·刘仔肩《雅颂正音》卷五,并云“陶谊汉生,天台人。”朱彝尊《列朝诗集》甲集卷十八亦云:“谊字汉生,天台人,礼部员外郎。”此诗又见《(康熙)临海县志》卷十五,题作者为“陶宗谊”。据《(康熙)临海县志》卷九:“陶宗儒,一名宗谊,字汉生,宗仪之弟。洪武时官礼部员外郎,与会稽陶肃、上虞谢肃等一十九人以诗名于时,号称皇明雅颂。”[6]可见,《雅颂正音》与《列朝诗集》所载“陶谊”就是“陶宗谊”。今据《雅颂正音》等录其诗四首:

送魏太守之官姑苏

东吴父老候麾旌,皂盖朱轓五马荣。名郡暂须烦魏相,诸生久恨失阳城。麟符剖玉君恩重,燕寝凝香吏牍清。指日征黄下丹诏,又看环佩入承明。

题嵩高春晓图

嵩高千仞青崔嵬,倚空壁立何雄哉。东瞻红日海底出,西引黄河天上来。山君翠盖弭绛节,仙馆琼浆分玉杯。我思从之不可得,忽见画图双眼开。

题詹吏部所藏方方壶画

方丈蓬莱海上山,琼林琪树杳难攀。玉笙倚凤真仙下,羽盖骖龙帝子还。缥缈遐踪游物外,淋漓醉墨落人间。九天步武尚书履。应与壶公接佩环。[7]

送人从役

沅湘南去远,古戍楚云边。山雨虫蛇出,江天螮蝀悬。相思知后夜,重会更何年。喜得风涛静,官船任昼眠。[8]

7.僧侣三首

僧侣,《全元诗》第66册第218页载其“生平不详。《诗渊》作元人。”据《诗渊》录《寄题刘氏双翠轩》一首。

考《寄题刘氏双翠轩》又见于明·刘仔肩《雅颂正音》卷四,题作者为“僧似杞楚材,鄱阳人。”[9]明·刘炳《百哀诗·杞楚材》载:“杞楚材,讳似杞,鄱阳人。寄迹缁流,不缚禅律,渉猎书史,诗思尤工。”有诗云:“杞老缁衣流,肤硕眼双碧。云翮鹰绊鞲,霜蹄骥縻枥。学欲排词林,身不缚禅寂。凄其一龛灯,袈裟挂尘壁。”[10]

据《(康熙)江西通志》卷一百四:“杞楚材,名似杞,博览儒书,好吟咏。洪武间赴召,回居鄱之永福寺,不疾而化。著有《瞻云集》若干卷,宋濂为序。”[11]曾燠《江西诗征》卷九十载杞楚材诗,《全元诗》未收:

题米元晖山水小景赠陈原贞别

江头雨足春水生,江上靑山烟树暮。扁舟明发去如飞,目断征帆入苍雾。

昌国寺留题

往岁曾来昌国寺,题诗终日倚阑干。云横冠冕晴堪画,春涨琵琶晚好看。如此山川天下少,向来楼殿雨中寒。重寻茶灶登临处,烟草萋迷思万端。

登昌国寺绝顶看琵琶洲

白云城上晚霞晴,照见琵琶洲渚淸。素练平铺秋色净,霜鸥乱点浪花明。柳根茅屋如壶大,沙际渔舟胜苇轻。山寺归来灯火夕,坐依庭树月三更。[12]

8.王守诚一首

王守诚,字君实,见《全元诗》第37册第394页。补诗一首:

过栖霞元东西道王君实

蓬莱南境是栖霞,近水依山数百家。风俗若能存古意,武陵谁去觅桃花。[13]

9.甘泳一首

甘泳,见《全元诗》第7册第320页。补诗一首:

新灵山诗

郊行随意远,人忽在山巅。门接沟渠水,山围市井烟。百年名辈出,四海古书传。道士那知此,深居独听泉。[14]

10.张础一首

张础,字可用,见《全元诗》第7册第346页。补诗一首:

洞霄宫诗

洞天福地冠中华,曾得仙翁好句夸。山列奇峰开九锁,井涵云液出丹砂。高人晤语皆吾道,闲地相留即我家。欲学长生有真诀,晨霞滋味胜流霞。[15]

11.章得一三首

章得一,字德懋(一作德茂),号悠然先生。吴兴(浙江湖州)人。见《全元诗》第8册,第104页,录诗一首。据明·董斯张《吴兴艺文补》补诗三首:

偶题效人体

咫尺阶前隔九霄,白樱桃下若为娇。绣成时样鸳鸯带,卸却春装翡翠翘。晓受玉棋随辇岀,夜粘银甲抱筝调。有金不买相如赋,日日承恩入内朝。

杨柳词

细剪春云一万层,愁风愁雨更愁冰。宫人若解离人苦,不使君王过广陵。

竹鹤图

带月梳翎露乍收,竹枝萧洒墨花稠。丹书早寄三天去,容易风生琪树秋。[16]

12.宋渤二首

宋渤,字齐彦,号柳庵。潞州长子(今山西)人。官至集贤殿学士,元至正年间,曾任湖南按部。见《全元诗》第12册,第438页,录诗七首。补二首:

送萧郎中集贤学士 河东宋渤

尧仁貌穆若日昭,寛制颁新出治朝。高选俊英持节去,今知初不同荒要。

海滨诸越自浮沉,本不须频诏使临。尽报两班征戍去,太平长御汉人心。[17]

13.陈嘉议四首

陈嘉议,《全元诗》失收其人其诗。《(同治)重修宁海州志》卷二十五载陈嘉议为元人,曾官提刑按察使,并言“诗刻见州署壁,今尚存。”录诗四首:

边行书事至元七年

马头无际草靑靑,入画山河雨乍晴。一片斜阳明远树,数声残角起边城。自蒙圣主垂恩重,常念孤臣报国轻。四十九年身老矣,据鞍不觉壮心惊。

宁海道中

白云一缕依山顶,碧水千寻绕磵阿。雨足稻畦瓜圃外,绿蓑衣底牧儿歌。

晓云晴绕碧山飞,岀岫仍通入岫几。海上诸峰千佛首,法身都挂六铢衣。

青山白塔晚偏明,郁郁烟霞雨后生。马到平冈如有为,翩翩飞下海边城。[18]

14.杨稷一首

杨稷,字宗琏,长泰(今属福建)人。《全元诗》第52册第517页,录《田家乐》诗一首:

田家乐,田家乐,乐在尧天事耕凿。大儿北陇种白云,小儿南涧饮黄犊。妇姑谈笑课蚕桑,深夜寒机响茅屋。

此诗不全,《(乾隆)长泰县志》卷九有全诗,现录于下:

田家乐兮田家乐,乐在尧天事耕凿。大儿北陇耕白云,小儿南涧饮黄犊。妇姑谈笑课蚕桑,深夜寒机响茅屋。衣食余饶税早输,吏不到门犬睡足。有时客至问起居,啄黍鸡肥新酿熟。三杯酒后更高歌,尽是皇朝太平曲。更祝皇图亿万春,俾我田家载载乐。[19]

参考文献:

[1]沈椿龄.诸暨县志:卷三十七[M].中国方志丛书影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M].清嘉庆刻本.

[3]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二[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佚名.乐清县志:卷八[M].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20册影明刻本.

[5]张许.兰溪县志:卷十七[M].清嘉庆五年刊本.

[6]洪若皋.临海县志:卷九[M].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7]刘仔肩.雅颂正音:卷五[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8]洪若皋.临海县志:卷十五[M].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9]刘仔肩.雅颂正音:卷四[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刘炳.春雨轩集:卷四[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谢旻.康熙江西通志:卷一百四[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曾燠.江西诗征:卷九十[M].清嘉庆九年刻本.

[13]卫苌.栖霞县续志:卷十[M].清光绪五年刻本.

[14]许应鑅.抚州府志:卷四[M].清光绪二年刊本.

[15]张吉安.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六[M].民国八年重刊本.

[16]董斯张.吴兴艺文补:卷六十九[M].续修四库全书影明崇祯六年刻本.

[17]李文凤.越峤书:卷十八[M].四库存目丛书影明钞本.

[18]舒孔安.重修宁海州志:卷二十五[M].清同治三年刻本.

[19]张懋建.乾隆长泰县志:卷九[M].民国二十年重刊本.

[责任编辑于湘]

Supplement of 34 poems to Quan Yuan Shiby DENG Fu-hua p. 67

QuanYuanShiis the total poetry literature anthology of Yuan Dynasty in China, but the collection is not complete. This paper adds 34 poems toQuanYuanShias supplement from the local chronicles and other literature.

Key words:QuanYuanShi; supplement; Yuan Dynasty

猜你喜欢

元代
元安西王历史若干问题研究
浅议庐山元代石刻书体艺术中的隐士情怀
王维山水田园诗元代接受研究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元代《宣授善和大师塔铭》碑补缺
元代文化统治的特征及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