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作用的中药分布的计算机分析

2015-03-20河北以岭医院姣王建岭石家庄05005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气药理作用总数

河北以岭医院 王 晶 刘 姣王建岭(石家庄 05005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严重,如果治疗不当,可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在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1]

心血管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等。[2-3]中医运用辨证论治诊治心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总结中医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的规律,现笔者以全国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药理学》为蓝本,利用计算机全面统计分析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有关数据,得出较好的、整体的、定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库的构建 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准备与数据库创建:以彭成主编的全国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药理学》(第九版)为蓝本,收录课本中189味中药 (不包括附药),抽取其中每味中药的名称、类别、主要药理作用作为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数据表的字段,然后输入具体数据,供分析之用。采用微软公司的 Access作为数据库,用其附带的VBA作为开发工具。

1.2 统计和分析 构建上述数据表,录入基础数据,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及分析。再利用 Access的查询统计功能,得到以下数据。

2 结果和分析

2.1各类中药中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所占比重分析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189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中药有95味。其中:解表药共22味,其中具有心血管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6味,即麻黄、桂枝、细辛、辛夷花、葛根、菊花,占解表药总数的27%。清热药共26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12味,即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牡丹皮、赤芍、板蓝根、穿心莲、山豆根、野菊花、牛黄、青蒿,占清热药总数的46%。泻下药共13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2味,即火麻仁、郁李仁,占泻下药总数的15%。祛风湿药共10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6味,即秦艽、独活、防己、徐长卿、豨签草、臭梧桐,占祛风湿药总数的60%。芳香化湿药共8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3味,即厚朴、苍术、砂仁,占芳香化湿药总数的37.5%。温里药共8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5味,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胡椒,占温里药总数的62.5%。理气药共11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5味,即枳壳、枳实、陈皮、青皮、木香,占理气药总数的45%。消食药共6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3味,即山楂、麦芽、莱菔子,占消食药总数的50%。止血药共12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6味,即三七、小蓟、大蓟、蒲黄、茜草、槐花,占止血药总数的50%。活血化瘀药共16味,即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血竭、三棱、莪术、水蛭、甲珠,100%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共8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2味,即前胡、款冬花,占化痰止咳平喘药总数的25%。安神药共7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2味,即酸枣仁、远志,占安神药总数的29%。平肝熄风药共8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7味,即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全蝎、蜈蚣、罗布麻,占平肝熄风药总数的87.5%。开窍药共5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4味,即麝香、苏合香、冰片、蟾酥,占开窍药总数的80%。补虚药共17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14味,即人参、党参、黄芪、当归、白芍、何首乌、熟地黄、沙参、麦冬、女贞子、鹿茸、淫羊藿、冬虫夏草、肉苁蓉,占补虚药总数的82%。收涩药共12味,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4味,即五味子、山茱萸、诃子、赤石脂,占收涩药总数的33%。

2.2 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中药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计算机分析,我们得知在活血化瘀药中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中药所占比例最多,为100%;其次为平肝熄风药,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占87.5%;补虚药居第三位,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占82%;居第四位的是开窍药,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占80%;温里药居第五位,有62.5%的药物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祛风湿药居第六位,有60%的药物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居第七位的为止血药和消食药,均有50%的药物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清热药居第九位,有46%的药物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理气药居第十位,有45%的药物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而在其他药物中,虽然也有具有心血管治疗作用的药物存在,但分布比例较低,不超过40%。

3 讨论

中医并无“心血管疾病”此病名,心血管疾病大多属于中医学中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眩晕、头痛等,属血瘀证范畴,主要病位在心与血脉。[4]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①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有浓、黏、凝、聚的倾向或表现;②微循环障碍,即微血流缓慢、瘀滞,甚至出现瘀血,微血管出现变形、狭窄或闭塞等;③血流动力学异常,即心脏射血功能降低,某些器官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血管阻力增加,器官血流量减少,全身或局部器官血氧供应量不足等。[4-6]以上病理改变致使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心脉瘀阻,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且痛处固定不移,或痛如针刺,并可见面色暗,唇甲青紫,舌质呈紫色或紫黑色,或有瘀点、瘀斑,有脉涩结或代等血瘀证的表现。[4-7]因此,活血化瘀、宣痹通脉,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活血化瘀药中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药物所占比重最大,为100%。此外,兼有活血作用的止血药也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占止血药总数的50%。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中医理论中活血化瘀药能够活血行血,主要用于各种血行迟缓涩滞的“血瘀证”治疗的观点完全吻合。

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还需遵循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结合病因病机与患者体质,将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药、理气药、温里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或开窍药相配伍,采用活血益气、活血理气、温通化瘀、活血解毒、凉血活血、活血祛风或通窍活血等法进行治疗。[4,7]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气顺则血行,气滞则血止。因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而致心气亏虚,鼓动无力,心脉瘀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以活血补气为法。而气滞心胸,胸中闷塞,或情志抑郁或气滞失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是因气滞而致血瘀或因血瘀而碍气行,需以活血理气为法。[4-8]活血药与补气药或理气药配伍,可使气足且鼓动有力,瘀散而血行通畅。[4-8]因此可见,在补虚药、理气药及具有理气作用的消食药中具有心血管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中药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82%、50%、45%,这与以“活血益气、活血理气”为法治疗“血瘀证”的观点相合。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平肝熄风药或祛风湿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可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瘀血止痛,适于正气内虚,复感外邪,邪阻血瘀,经络瘀阻而出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7-8]在上述分析中可见,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平肝熄风药和祛风湿药中能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所占比例也均较大,分别为87.5%和60%,这与以“活血祛风”为法治疗“血瘀证”的中医观点相吻合。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以温里祛寒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可用于由于感受外寒而凝结或因阳虚内寒而瘀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在上述分析中可见,温里药中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药物为62.5%,所占比例较大,这与以“温通化瘀”为法治疗“血瘀证”的中医观点相吻合。

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中医论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刺热篇》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素问·厥论篇》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中医认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热毒壅聚可阻遏血液而成瘀,以致心脉不畅,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应以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进行治疗。[7,9]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清热药中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相关药理作用的药物所占比例也较大,为46%,这与以“活血解毒”或“凉血活血”为法治疗“血瘀证”的中医观点相吻合。[9]

中医认为,血瘀证以“瘀”为主要病机,临床应着眼于“通”进行治疗,而开窍药为常用方药。尤其是血瘀于上者,如单用活血化瘀药,活血之力难达于上,还需借辛香走窜药上行,因此需将开窍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应用。[7]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开窍药中80%的药物都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药理作用,这与以“通窍活血法”治疗“血瘀证”的中医观点相吻合。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中药的分布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看出此类中药的分布情况与中医传统血瘀证治疗的法则是相一致的。这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对科研及教学也有所裨益。此外,本文将具体翔实的数据资料列出,可供进一步研究之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将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关性的研究引向深入。

[1] 刘红旭,刘平.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J].北京中医,2007,26(7):396-399

[2] 伍后拥.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J].中外医疗 ,2010,29(1):29-30

[3] 温绍锦.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0(9):57-58

[4] 胡德胜,郭伟星,于杰.心血管疾病活血化瘀论治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66-67

[5] 徐晓玉.中药药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99

[6] 陆茵,张大方.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9-191

[7] 符为民,涂晋文,熊宁宁,等.实用中医瘀血病证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6-171

[8] 王文德.活血化瘀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137

[9] 徐鑫,张景凤.热毒理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J].山西中医,2011,27(7):61-62

(2014-12-29 收稿)

猜你喜欢

理气药理作用总数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